• 我的订阅
  • 社会

陪考的他们 何去何从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24 09:37:00 来源:光明网

“高考考完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下一步,回归职场!”

“还有一年他就要高考了,这一年,我们夫妻坚持坚持。”

“高考终于结束了,我的婚姻也结束了,儿子对我说:’妈,你解脱了。’”

他们,是不同“境遇”的陪考家长。站在各自的“十字路口”,有人释怀,有人洒脱,但无人后悔。为了孩子,他们站成了松,化作了盾,日日夜夜的守候只为子女:向前走,不必回头。

陪考的他们 何去何从

巴蜀中学考点外的小道上,家长手捧鲜花满是期待。资料图

01

不做“女强人”的她们

电视剧《正青春》中,有这样一段剧情:

打拼多年、好不容易突破职场“天花板”,舒婉婷成为公司第一位女性中国区总裁。但为了逃学、叛逆的儿子,在几经思虑之后,她最终下定决心,辞职、陪儿子去国外读书。

这是电视剧剧情,也是真实现象。

“我当然知道高考不能决定明天,但它能决定明年,孩子去哪儿报到。”李培说。

在重庆市渝北区棕榈泉附近的露天公园,李培左手拎着菜,右手提着粽子,穿着一身休闲的居家服与记者见面。这与三年前那个身着职业套装、脚踩恨天高、妆容精致的她,南辕北辙。

“你现在还会下厨了?”记者忍不住感叹。要知道,第一次见面时,李培是一家大型银行重庆分行的中层,曾笑言“这辈子只会煮鸡蛋面”。

“学的,为了娃娃读书。”李培随口一应,拨开额前汗湿的头发。

今年44岁的李培,家境殷实,为了陪女儿高考,她已辞职两年,每天事无巨细地照顾女儿饮食起居。这期间,李培特意去学习了甜点和中餐,还参加多个心理辅导培训班,只为与女儿“好好说话”。

如今,女儿参加完2024年高考,已和同学相约去毕业旅行。

“她的事情告一段落了,但我好像失去了很多。”李培感叹着,回顾着陪考的不易。

2021年,李培的女儿考上了南开中学。但因夫妻工作太忙,女儿成绩起伏不定,老师数次谈话。

每次听到女儿因学习压力大,躲在被窝偷偷抹眼泪时,李培心如刀割。与丈夫商量后,她辞去年薪超30万的工作,投身陪读“大军”。对此,李培说:“至少能让女儿感觉,妈妈一直都在,她不是孤军奋战。”

“看似简单,但做这个决定,我都哭了一个星期。”李培说,丈夫的生意不能停,背后也关系许多家庭的“饭碗”。权衡之下,只有她放弃。那段时间,李培时常PUA自己:你在职场上“搏命”,说到底也是为了孩子、为了家。那么,作为母亲,又有什么不能放弃?”

母亲就是,只要孩子需要,什么都能放弃的角色。

和李培一样,刘娟礼也是一名全职陪读母亲。此前,她经营着一家连锁美容机构,年入几十万不成问题。“关门”的理由很简单,儿子“一摸考试”成绩总分378,三本线都没上。

孩子早出晚归,你又不能帮他学,为什么还是要全职陪读?

刘娟礼苦笑着:“家里的亲子关系,一塌糊涂。”陪读的真正目的,是修复亲子关系,回归家庭。“至少,让自己有耐心和时间,去听孩子讲话。”

然而陪读期间,只要孩子成绩下降一点点,她们都会立刻“反省”——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说得不对,甚至自我否定。

“据我所知,许多陪读家长都有这样的焦虑。”刘娟礼说,久而久之,她也想开了。陪读不单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想让你再陪我一年。看你吃我做的饭,愿意和我分享成长的快乐和烦恼。陪你,首先受益的是我,然后是你。”

也许,离职陪读的她们,始终都在疗愈,都在自问“对不对”“值不值”“有没有必要”,但当记者问到“后不后悔”,两位母亲都选择了:不后悔。

“还回职场吗?”记者问。

“回!”她们答得斩钉截铁。

陪考的他们 何去何从

巴蜀中学考点,考生进场后,家长们在考点外翘首以待。资料图

02

“精打细算”的家庭

“要什么,妹妹?”江北区三洞桥的儿童娱乐区平台,只要不下雨,每个周末,李皎洁都会来此摆摊,补贴家用。

“矿泉水多少钱?”

“3元,谢谢妹妹,不好意思,比外面多1元。我们也是找点劳动钱,背上来还是很累。”李皎洁一边收钱,一边解释。

挖沙的铲子一套10元,飞机一个20元……她无数次热情地回答顾客,又无数次被拒绝。

多收一两元钱,就是她能赚到的全部。

“生意好,周末一天能净赚100多元,一个月也有400多。”李皎洁说,这些钱够她一个月生活费。而工作日做钟点保姆,就是她供女儿在中心城区读高三的主要经济来源,每月4800元。

女儿没选择住校,于是就每个月还有1200元的房租。女儿要回家吃饭,40多岁的她也不能做月薪过万的住家月嫂。

培训费、生活费、教辅费……每一笔都是钱。在雇主家,性格爽朗的李皎洁,不敢大声说话,每天都埋头干活。洗菜要接着水,因为雇主节约;每天都要趴着擦完两层楼的地板,因为合约里规定的工作范畴……一整天下来,常常累得直不起腰。

“孩子能到中心城区来读书,我们就不能拖累她。她爸爸在石柱开车,我就来陪读,不苦。”明晃晃的大太阳下,李皎洁擦着汗,笑得一脸满足。聊天十句,有八句都是在聊孩子。

2025年6月,李皎洁的女儿将走进高考考场,她说,到那一天,她就解放了。

“一中、三中小区房住家安静,提包入住,一个月3200元,押一付三。”2024年高考刚结束,在某房产中介工作的刘晨,便忙碌了起来。不仅是退房的陪读家长多了,找房的家长也多了。

聊到陪读,刘晨说的最多的,便是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比如这个时间点,来租沙坪坝欣阳广场附近的,几乎是清一水的高考陪读家长。”有经济宽裕的,也有拮据的。“有的一间房500元一个月,也要考虑几天,和我10元10元的磨。”

刘晨印象中,一位家长说:“馒头1元一个,10元够我吃一个星期早饭了,小伙子,再少点嘛。”瞬间刘晨心软了,一个月减了14元房租,虽然不多,也够家长凑两周的馒头。

刘晨的儿子明年也将参加高考。夫妻两人都在上班,孩子成绩一有波动,两人都整夜失眠。但叛逆期的儿子,也让夫妻两人不便细问:“只能通过报班辅导等方式来维持成绩。”

当问起补课费,刘晨说得隐晦:“几个‘W’吧。”但神情中都透露出,这是笔不小的开支。诚如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上班可一点都不敢怠慢,再大的委屈都得熬着。”

“我们只是苦一阵子,那是娃娃的一辈子。”这是每年高考考场外,许多家长都提到的一句话。

陪考的他们 何去何从

重庆二十九中考点,那些守候的身影。资料图

03

按下“暂停键”的自我

记者曾问过一位高三班主任这样的问题:“据你所知,高考结束后就离婚的家长多吗?”

这位老师笑了笑说:“多哦!几乎每一届都有。”

韩思月就是其中之一,她也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去年9月,送儿子到四川某大学报到后,她毅然和丈夫走进民政局离婚。

“漫长的冷静期后,我终于‘自由’了。”说起这件事,正在梳妆镜前编着头发、准备跳舞的韩思月,满脸轻松。她直言,离婚后才找到了生活,人的状态也不一样了。

“等到高考后离婚,就是为了不影响孩子。”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丈夫时常不归家,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陪伴孩子的重任也落在韩思月一人肩上。

为了不让孩子看出情绪,难过时,她只能躲在卫生间里流泪。然后立刻收拾好情绪,孩子可能随时会找她问问题。

再往后,韩思月便不愿细说了,一句“我忘了”概括所有。但孩子高考后才离婚,是他们夫妻最后心照不宣的默契。

拿到离婚证后,儿子在电话里的一句“妈妈,你终于解脱了”,让韩思月笑着哭了很久。她说:“我的付出,儿子看到了,他明白,也长大了,高考那一年的隐忍都值得。”

近年来,“高考后离婚潮”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词。曾有媒体报道,湖北襄阳某民政局工作人员称,随着高考结束,每月离婚登记达到了300多对,呈上升趋势。

对此,有家长认为,孩子已经年满18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是“掩盖”就能瞒住;也有家长表示,“休战”是父母对孩子良苦用心的付出,没有对错之别。

陪考的他们 何去何从

重庆十八中考点外,大屏上“高考必胜”是对考生的鼓舞。资料图

根据重庆市教育考试院数据,2024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报名35.4万人,比去年增加1.7万人。除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保送生等已录取考生和体育单招、残疾单招等考生外,应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20.3万人,比去年增加0.9万人。全市共设置考区39个,考点106个,考场6861个。

陪考的他们 何去何从

家长高兴地迎接从考场出来的孩子。资料图

每一个考试,考场外都有着成百上千、默默守望等待的父母。他们或席地而坐,或靠墙站立,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冷雨纷纷。他们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看向同一个地方。

不可否认,高考“陪考”已成为一种现象。对此,社会各界态度不一,但有一点一定是共识:一切都是父母的选择,目之所及皆是爱。

他们用行动告诉子女,没有满分的顺境,也没有零分的逆境。无论怎样,背后永远有父母这坚实的“后盾”。

相信,每一位走进高考考场的莘莘学子,随着成长也会渐渐明白,你此时的不断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成长的速度,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

终有一天,你也可以强大到站在他们身后,一如他们当初站在你身后那样。

(本报道受访人均为化名)

华龙网(记者 姜念月 董进/文)

来源: 华龙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1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穿旗袍、开直播、拥抱……家长老师“花式”送考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6月7日是高考首日,上游新闻记者在重庆各中学考点外看到,穿旗袍、拿向日葵、合影拥抱,不少家长和老师“花式”送考,为考生送上暖心的祝福,考试院、交巡警等多部
2023-06-07 14:02:00
“我永远是你的港湾” 目送孩子进考场,他们想对孩子说……
高考进入第二天,目送孩子走进考场,不少家长仍守在考点外,用默默地陪伴和守护,支持孩子全力追逐自己的梦想。考场外的他们,有什么想对孩子说的呢?“不管结果是什么,努力过就了不起”8日
2024-06-08 15:25:00
高考作文题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有关 语文考试结束,杭高两名考生合奏起钢琴曲2024年的高考大幕,昨天正式拉开。全省39.6万考生赴考,相比去年的39.09万人略有增加。今年,全省有
2024-06-08 07:54:00
重庆20.3万考生迎来高考——为青春精彩作答
... “铃……”随着考铃声响起,6月7日上午9点,2024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来自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35.4万人,比去年增加1.7万人。
2024-06-08 08:20:00
高考首日陪考家长群像:宝贝沉住气儿,考多少妈妈都带你回家吃饭
...婷丁铃铃……随着铃声响起,6月7日9点,山东2023年夏季高考首日第一场语文科目正式开考。记者注意到,开考后不少家长已经离开现场,但仍有部分家长坐在树荫下,做好了“打持久战”
2023-06-07 18:06:00
我们主打陪伴 你们全力以赴
...在考点外等待发小。赵同学(左三)跟爸爸、室友一起为高考加油。 两位妈妈穿同款旗袍给孩子打气。明里陪伴七旬老人和老伴静候孙子佳音“希望他发挥最好的水平”本报讯 昨日上午,在海
2023-06-08 01:56:00
我们倾力护航    你们只管向前
...萄。“我想给女儿助力加油,让女儿度过一段‘甜蜜’的高考时光!”黄女士说。记者 廖自如“今晚想吃啥?”这位爸爸 偷偷给孩子惊喜本报讯 昨日17时许,考生陆续走出海南侨中高中部考
2023-06-09 01:08:00
开门“红” 一路“绿” “紫”定行 萌娃换穿三套“旗”开得胜袍 为姐姐高考加油打气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高考大事 应援团穿衣“讨彩头”开门“红” 一路“绿” “紫”定行 萌娃换穿三套“旗”开得胜袍 为姐姐高考加油打气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 (本报资料图片)6月8日,
2023-06-09 00:34:00
...。在科技中学思明校区考点,家长为孩子送上鲜花。昨天高考首日,记者走访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三中等考点,现场不仅有祝福声、红色标语、向日葵等,还有不少专属考生与父母的温情时刻
2023-06-08 07:3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