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淮海坊”的杜爷爷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5-26 03:3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劳动报

石库门新语|居平

杜爷爷是老上海,并且是住在上只角“淮海坊”的老上海人,他“奔七”了,却红光满面、步伐轻盈矫健,每天勤勤恳恳骑助动车接送孙女上下学,风里来雨里去,乐此不疲。

杜爷爷以前是厂办主任,画得一手好画。他与世无争,人缘好,脾气更好,他的养生秘籍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练八段锦、易筋经,还有太极棒。平时在家,他在淮海坊的二楼阳台上练,隔壁邻居看到后,也在阳台上跟他学八段锦、易筋经气功,遥相呼应,不亦乐乎。看到杜爷爷的“精气神”,我们几个家长也跟着他练起来,寒来暑往,这一练,竟然快三年了。我前两周在“承兴里”老弄堂种花草,搬大花盆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伤了筋骨,当时疼痛难忍。医生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我想,这下完结了,人间四月天,美好的春光又要卧床养伤错过了?但奇迹发生了,因为长期跟着杜爷爷练八段锦、易筋经,我的筋骨柔韧度也与日俱进,经过中药膏的外敷,和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棒里内养的小妙招,不到三周,我就康复了,仔细一想,真得感谢杜爷爷。

淮海中路的“淮海坊”927弄是1924年建造的新式里弄,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三层混合结构,共有199个单元。1927年10月建成。因地处霞飞路而被命名为“霞飞坊”。新中国成立后,又依淮海中路改名为“淮海坊”。 “淮海坊”的建筑风格既不同于老式石库门住宅,也不同于新式石库门住宅,而是受西洋建筑的影响较多。

杜爷爷的儿子工作繁忙,儿媳妇又在美国,照顾教育孙女的重任全落在老两口身上,杜爷爷说,感觉就是自己“老来得女”,孙女当女儿一样呵护了。孙女杜娟天天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感情深厚。一天早上,杜爷爷找不到高血压药了,到处翻了个遍,都找不到,急得杜爷爷血压飙升。放学路上,他问杜娟,看见爷爷的药没有?孩子急忙说,就藏在爷爷奖励她学习好的那个“百宝箱”里。最近“淮海坊”维修,人多手杂,杜娟怕爷爷的药被人顺手牵羊,就藏在自己的百宝箱里,等晚上亲自拿给爷爷吃,可是她晚上作业多,一忙就忘记了。杜爷爷虽然急得血压升高,但看到孙女对自己感情这么深,不由得欣慰地笑了。

据杜爷爷介绍,“淮海坊”是一条很不平凡的新式里弄,许多名人如竺可桢、盛丕华、许广平、周建人、徐悲鸿、萧军、巴金等都在那儿居住过。1927年10月,徐悲鸿住进99号,他的画室设在三楼。许广平是1936年年底搬入64号的,住在二楼。周建人住在三楼。周建人后来迁至四明邨居住,三楼就作为专放鲁迅遗物的地方。许广平等人在亭子间里整理鲁迅文稿。巴金是1937年7月迁入9号的,直到1955年9月才离开这里搬至武康路,整整住了十八年。2005年,“淮海坊”被列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杜爷爷家的建筑式样是仿法国式的,是他的老外公、老外婆用几根“大黄鱼”顶下来的,最后传承给了他。他家一共有三层,底层以前是亲戚的起居室,主卧室有个壁炉,后面是厨房,有烟道。二楼是他们家卧室和亭子间,现在小孙女杜娟住着,堆满了玩具和书。三层阁是个小书房,有时儿子来看老两口,懒得回去了,就在书房的沙发床睡觉。杜奶奶喜欢唱歌,夏天的晚上,带着孙女爬到三层阁,一起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祖孙俩从小小的老虎窗向外看,数天上的星星,孩子太想念大洋彼岸的妈妈了,妈妈说要带她去国外读书,但孩子又最爱住在“淮海坊”,因为这有温暖的家,有爱她的爷爷奶奶……

历史建筑是有温度的,文明传承、文化延续靠的是下一代,城市留下记忆,孩子们记住乡愁,才能让老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天半斤酒!107岁网红“仙翁爷爷”病逝,确诊到离世不到8小时
...1女。在年轻的时候仙翁爷爷孟宪来也闯过关东也参加过淮海战役,看淡生死一生无比光荣。根据知情人爆料得知,仙翁爷爷孟宪来在确诊新冠之前酷爱饮酒,每一天家人都会提前准备好家中用纯粮
2022-12-28 20:07:00
榜样丨三代人77年守护淮海战役旧址:从祖屋到红色地标,他用一生续写传承故事
...讯 6月19日上午,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韩村镇“小李家”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外,李华松如往常一样走在院墙外,细心地查看着房屋是否被连日的雨水侵蚀。李华松是1948年4月生人,他出
2025-06-23 21:18:00
一面之缘 三代情牵
...王长治、母亲王素玲只见过一面的烈士。1948年12月,正值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华东野战军即将在距丁庄村三公里的魏楼,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一天下午,5位解放军来到王长治家中
2024-05-18 05:21:00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②丨11年,他“声声”不息为数百名烈士“寻亲”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吕欢欢 王晓飞【编者按】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在淮海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动员、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支援
2024-07-30 12:43:00
这所中学为“教学楼爷爷”庆生
...年报记者 刘春霞 摄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本报讯 在喧闹的淮海路和西藏路的交叉口,有一幢红墙白边的老房子矗立着,它就是上海市光明中学的主体教学楼。昨天,这座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的教
2023-09-20 09:24:00
重回上海的“95后”:在淮海路逛老店也逛潮店,感受魔都年味
...一场“乐嗨过大年 皆得你所愿”微游之旅,他们相遇在淮海路,惊喜地发现两人不仅都来自安徽马鞍山,还有着相似的经历:小时候曾在上海生活,上学时去了马鞍山,如今又回到上海工作。今年
2023-01-22 06:42:00
时隔77年后的“重逢”,鲁豫两地联动帮日照这位老人圆梦
...子,这一天,他踏上了到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的旅途,去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祭奠自己的父亲——烈士秦洪年。这是一次时隔77年的重逢,是一次跨越千里的相聚。当年离别时父尚年轻、子尚
2024-04-03 17:14:00
...报海兴籍烈士“乔永云”的亲属找到了烈士75年前牺牲在淮海战场本报讯(记者周洋)“感谢各位志愿者,让我们找到大伯的牺牲安葬地,70多年了,全家人的心愿终于完成了……”近日,今年
2024-05-15 10:43:00
...随刘邓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浴血太行,挺进中原,激战淮海,挥师南下。打完日寇、打老蒋,在解放大西南的进军号声中来到了大西南,驻兵昆明,成为一方部队的首长。岳父是有过不凡经历的军
2024-02-01 05:43: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王老师来了
“王老师”,这个极其平常、耳熟能详,却又不同寻常、别有内涵的称呼,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深藏在岁月的记忆里,虽不常提起,却一刻也不曾忘记
2025-09-11 13:41:00
勇气大爆发!我决定每天都送老师一束“花”……
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哒啦滴哒啦它能实现小小愿望有神奇魔法……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老师就是我们的引路人今天教师节礼物是送?还是不送
2025-09-10 08:29:00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视频:刘晓娟 王辉)
2025-09-10 11:45:00
【三尺讲台,你我同行】致敬所有教育工作者
三尺讲台见证着春秋更迭当上课铃声再次响起你们依然站在最熟悉的地方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得您俯身讲解时的耐心作业本上细致的批红晚自习窗边温柔的叮咛那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如春风化雨
2025-09-10 15:27:00
农行威海分行营业部慧眼识诈,暖心守护七旬老人“养老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通讯员 房莉莉“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帮忙,我这些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可就全没了!”9月1日
2025-09-10 18:20:00
别让“比较”偷走你的幸福 珍爱网呼吁理性看待亲密关系
在当下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习惯于晒出自己的生活片段,无论是一束昂贵的鲜花、一顿精致的晚餐,还是一份体贴入微的礼物
2025-09-10 18:31:00
动车上的“生命共鸣”:一句“你多喝点水”,牵起警民情与母子思
2025年6月4日,C6512次动车穿梭在山河之间,车厢内一段因关怀而起的故事,正悄然串联起跨越时光的温情——乘警冯越一句“你多喝点水”
2025-09-09 15:10:00
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携礼赴济宁,上门祝贺宝妈喜添丁!
金秋九月,喜报频传。9月3日清晨,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报喜中心团队带着500元宝宝成长基金和专属嘉乐宝宝的婴儿车,专程赶往山东济宁孙女士家中
2025-09-09 15:17:00
“90后”男幼师杨龙:铁汉带娃也柔情
讲故事、画画、做实验、设计游戏、创设环境、扎辫子、洗杯子……一提到幼儿园教师,不少人会想到细腻温柔的“红颜巾帼”。然而
2025-09-09 20:45:00
【视评】一中学女生被多人霸凌,广西苍梧应当反思什么
广西苍梧的一个中学女生被欺凌,她无助地跪在地上,被泼水、扯头发、扇巴掌。没料到,欺凌者还比出了剪刀手的手势在炫耀。这些画面令人心痛
2025-09-09 12:52:00
AI看东营 | 白露:告别夏末躁动 迎来澄澈清秋
白露至,秋意深。凉夜长,暑气收,白露,秋夜的薄纱轻覆,晨起的微寒初透。白露,告别夏末躁动,迎来澄澈清秋。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
2025-09-08 09:10:00
微视频 |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2025-09-08 19:33:00
西安双胞胎姐妹人生相似度90% 75岁了仍是彼此最亲的人
同上一所幼儿园、小学,上山下乡时在同一个村子劳动,就业时进了同一家单位,俩人同一天结婚,丈夫也都是军人。75岁的刘英平
2025-09-08 21:36:00
高中生厌学 从长治跑到太原
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因出现厌学情绪,加之与家人沟通不畅,独自从长治来到太原。9月6日,家长赶至太原,在网格员和民警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
2025-09-07 16:36:00
拾光记|钟燕玲:不把自己当病人,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牟静萍钟燕玲的抗病故事,要从2007年的一场高烧说起。当时她连续三天发烧,如厕时发现小便呈深色
2025-09-06 1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