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 金秋九月,习水县九龙街道白坭村的稻田里一片欢腾。男女老少挽起裤脚,弯腰割稻,笑声在田野间回荡。玉米脱粒比赛中,村民们手法娴熟,金黄的玉米粒如雨点般落下;捉畜比赛更是引来阵阵喝彩。这是白坭村每年举办的丰收节,也是这个曾经贫困山村焕发新生的生动注脚。
变化,是从家门口开始的
走进白坭村,最直观的感受是“清爽”。房前屋后,收拾得利利落落。政策宣传入了心,群众的卫生习惯变了样。就连民宿的门头也统一换了新颜,仿佛村庄展露出的自信笑脸。这份“美”,不只是面子,更是里子,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最直接的表达。
而这其中,最亮眼的变化,来自邓书群家的民宿小楼。
“2020年,靠着好政策,我把家改成了民宿。”避暑季结束了,邓书群正在收拾游客们离开后的客房,语气里满是笃定和喜悦。她家的33个床位,在每年避暑季的两个月里都能订完。光是这一项,一年就能带来六七万元的纯收入。“经济好了,就看到了希望。现在年年都在学习和装修房子,把民宿办得更加规范,让游客住得更舒服。”
白坭村紧邻土河AAA级旅游景区,辖区森林覆盖率达80%,拥有“生态优越、区位优良、气候凉爽、靠近景区”的独特优势。目前全村共有14户民宿在经营,今年接待了来自重庆、四川等地的外来游客300余人次,为当地群众创收80余万元。
变化,是从脚下开始的
“路好了,什么都好了!”白坭村肉牛养殖大户雷光武发动了他的新三轮车,载着新鲜的草料,沿着平整宽阔的通组路,轻快地开往牛棚。这条路,曾是绊住发展的脚镣,如今却成了奔向富裕的跑道。不止是路,新建的水池、改善的通讯,像一条条有力的血管,让村庄发展的脉搏强劲有力地跳动起来。
变化,更是从产业里长出来的
产业是根基。白坭村没有丢掉传统,蔬菜、高粱、水稻等在田间地头蓬勃生长。但新的生机也在孕育——雷光武的牛棚里,14头肉牛膘肥体壮。“最多时养到20头,年均收入四五万元。”这笔稳定的收入,为一个家庭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让雷光武挺直腰杆的不是翻新房子、打了新院坝、换了新家电,而是家里供出了两个大学生,“政策帮衬着,娃们有了出息,都有了稳定而体面的工作。”他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一个父亲所有的骄傲与欣慰。教育,斩断了穷根,也为白坭村的未来播下了更高远的希望。
目前,白坭村种植水稻256亩,高粱200亩,玉米902亩,蔬菜700亩;种植脆红李200亩。发展生猪养殖485头、肉牛养殖352头。
变化,最终沉淀在乡风和日子里
日子红火了,村里的风气也变了。村里组建了“提调官”“红白理事会”,破除了陈规陋习,引导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再贫瘠。
近年来,白坭村完善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户户通水,户户通电,户户通路。推进分散污水处理建设。目前,已建成分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0个,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46个,垃圾分类箱138个,实现全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开展河道治理和道路管护,让乡村更加和美。
“我们就一个理念,只要是群众所需、利于群众增收的事,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和鼓励。”白坭村驻村第一书记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全村环境更加“清爽”,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了。(刁苓沙 王烨)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 信 姚 腾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