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四代传承人匠心守护高跷梦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3-28 00: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包头日报

四代传承人匠心守护高跷梦

刘思赫在春节期间演出。

四代传承人匠心守护高跷梦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四代传承人匠心守护高跷梦

刘永刚老师帮学生绑高跷。

四代传承人匠心守护高跷梦

李文高带领学生进行行走练习。

□文/图 记者 樊佳疑

“脚踝要绑紧一点!”“小心,别着急站,我扶着你……”每周三下午4点半,东河区胜利路小学第二课堂便准时开始上课。学生们坐在双杠上,等待老师将40厘米长的高跷紧紧地绑在小腿和脚上。“小腿、脚踝、脚掌,这三个位置一定要绑紧。”民间艺人刘明,高跷老师刘军、刘永刚、李文高反复叮嘱、逐一检查。

“手扶在双杠上,高抬腿、动起来,找脚下的平衡感。”老师一边让刚开始学习高跷的孩子动起来,一边牵着已经上过两节课的孩子在操场上练习行走。

“脚下不要停,眼睛看前方,腹部收住脚就稳了,左右摆动……”不一会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名学生已经可以脚踩高跷在操场上独立行走。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属于中国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表演者以长木缚足行走,随着鼓乐声翩翩起舞,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明清以后,高跷的角色有了真名实姓,并有了戏路情节,动作体现剧情,高跷拥有了活生生的人物和故事,成为名副其实的高跷戏。

在包头地区,家族式传承是高跷艺术的主要传承方式。作为高跷队的创始人之一,高跷表演者刘明在七八岁时开始参加社火表演,如今已经是队伍中的灵魂人物。

刘明,艺名刘黑点,17岁开始学习高跷,今年已72岁。作为民间艺人的他带着自己的团队走进学校课堂,看到民间艺术后继有人,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欣慰。

缘起热爱 世代相传

受家族影响,刘明从小就跟着爸爸学习踩高跷。55年的高跷生涯,满腔热爱,说起高跷中的技巧与绝活,仍耍得有模有样,精神抖擞。

每逢重大节日,刘明带领的高跷队就活跃在东河区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为市民带来精彩的表演。表演的故事多取自《西游记》《白蛇传》《七仙女》等传统戏曲节目。在技巧、表演难度、演出效果上都有很多的创新和发展,凭借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表演,在我市众多高跷队中享有盛誉。

“每年春节期间是我们高跷队最忙碌的时候。”刘明说,“高跷队走街串巷表演,带来的是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如今,高跷表演已成为市民过春节的一部分,我们每到一处表演都受到大家的热情欢迎。”

高跷由松木制成,上半部分较宽,靠腿的一侧附有海绵垫,能更好地贴合腿部,捆绑用的绳子由布条制成,可以让高跷表演者较为舒适;高跷的下半部分较窄,由松木和钢筋支撑,钢筋底部贴有防滑垫。

刘明介绍:“成人高跷高度1米到2米,学生用的高跷在40厘米到60厘米。表演时为了高度统一,可以根据个人身高选择不同高度的高跷。”

高跷是跷腿上的舞蹈,是百年光阴的凝结。其热辣、喜庆的表演风格与皮鼓、大镲、唢呐交合在一起,表演者进行大幅度扭动、嬉笑、浅逗,搭配上油光亮彩的妆,极具地方特色。挥舞的双手、摇曳的身姿、轻盈的步伐,是队员们历经一次次伤筋动骨的苦练后拥有的“真功夫”。

演出时,需要队员们有充足的默契,并在眉眼之间进行互动与配合。表演队伍主要以插花的队形为主。动作花样有鹞子翻身、凤凰三点头等多种高难度表演形式,技巧性强、难度大、趣味幽默,很受观众喜爱。

“高跷表演就是演与技艺相结合的。”在刘明看来,要获得观众的喜爱,表演好是基础,与观众互动也是其中的关键部分。“我在演媒婆时,会化上比较浓的妆,要有那种柔媚婉转的韵味。”花白的头发、红色喜庆的衣服、手里捏着一方红手帕,婀娜妖娆地走步、妩媚流盼的眼神,刘明将媒婆的娇、媚、羞和内敛表现得淋漓尽致。或抛媚眼与观众互动,或微微摇一下手绢,每一场表演,刘明都会用不同的互动方式让观众开心。

“每次看到大家拍手叫好,与我们热情互动,都会让我们浑身充满了干劲,扭得更来劲了。”刘明说。

目前,该高跷队是一支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高跷表演队伍,队员中年龄小的有10岁,还有30-40岁的中坚力量。来自各行各业的队员凭借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组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高跷队伍。

刘明介绍,高跷队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配角色。队员一般以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主,服饰与戏曲行头相似,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扫把等。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高跷还可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重扭踩和情节表演,武跷重炫技功夫。

“我们的表演队形将肖恩、肖娥排在最前面,接着是白蛇、青蛇、许仙,然后是孙悟空、七仙女等角色。”刘明介绍。而高跷队伍能步调一致地进行演出,主要是演员根据锣鼓队中的鼓点、锣声来寻找自己的节奏。“从排在队列前方的肖恩到七仙女要听鼓点,后方的老头老婆、二八小伙就要听小锣,各听各的节奏,队形才不会乱。”刘明说。

表演过程中,高跷戏无戏词,全靠演员面部的喜怒哀乐和肢体动作进行无声表演,这也是高跷戏不同于其他戏种的独特之处。铿锵的锣鼓声中,几十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各种人物集合在一支队伍里却毫无违和感,再加上夸张艳丽的装扮,看着就喜庆、有趣。

后继有人 与时俱进

今年春节期间,“00后”高跷小演员刘思赫因表演黄袍这一角色在网络上深受大家关注,让人欣慰传统技艺后继有人的同时,演员身上的技艺也是不容小觑。

今年10岁的刘思赫是东河区胜利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今年3月开学的时候,校长特意安排他与小伙伴们一起在开学仪式上进行高跷表演,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踩高跷有很强的趣味性,许多人从孩童时期就被高跷的魅力所吸引,刘思赫也不例外。他在父亲刘军的影响下,很小就开始接触高跷文化,每到第二课堂开课的时候,他就可以与同学分享踩高跷技能。

“我小时候一直踩高跷,去年带他去看高跷,他说想试试,就让他试了一下,结果走得还行,他也很喜欢,就给他定做了一副高跷开始练习,今年春节期间第一次参加大型的文艺汇演,不仅提升了他的自信心,还带动身边的孩子一起学习。”刘军说。

据东河区胜利路小学校长刘梦超说,今年3月开学后学校开设了第二课堂,将高跷、剪纸、面塑等非遗项目引进学校,让学生增加对非遗文化的了解。

“孩子对非遗文化非常喜爱,开设课程后,很多同学都来报名参加,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也能将传统非遗文化渗透进来,一举多得。”刘梦超说。

今年14岁的黄瑞正在李文高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行走练习。他说,刚上跷的时候还是有些害怕,慢慢地可以独立行走。“上了两节课,就会遇见一个更加勇敢的自己。”

刘永刚作为高跷队中的三代传人,从小在父亲刘明的言传身教下,对高跷有很深的感情,他每年都参加社火表演并对高跷的传承十分重视,儿子刘龙旭在他的影响下也加入了高跷队,三代人用心用情延续着高跷的魅力,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非遗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代相结合,才会获得更多人的喜爱。“我们在表演中不断融入新元素,动作更年轻化,跟随时代发展,希望可以把这样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刘永刚说。

高跷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极佳的非遗文化,无论是线下的精彩演出还是网络上的走红,都是一位位高跷表演者不断揣摩角色、反复创新的结果,也是对非遗文化的年轻化新表达。

“希望能让更多人接触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并通过多样化的展示与传播,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刘明说。

下午5点半,第二课堂下课,老师将同学脚上的绑带解开,再逐一告诉学生如何绑木跷,最后放回学生手里,百余年的高跷历史就在这样的训练中被孩子们交接、续写。他们也踩出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8 06: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轻人在最“潮”的舞台看百年老戏
...到了六支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表演队伍,涵盖了老中青四代演员,其中天津师范大学的“宫前中幡”曾入选全国《传承的力量》栏目;堤头庆云高跷老会,成立于公元1653年清顺治年间,至今
2023-10-09 14:07:00
...合办高跷会的传统延续至今。56岁的佟树泉是高跷会的第四代传人,2000年被推举为会长。他时常放下自己鞋垫厂的生意,带领几十号人“出会”,在家中指导儿孙敲锣打鼓,还义务教授周边
2024-12-02 10:31:00
高跷在脚下 文化在心中
... 通讯员 朱文君【人物名片】成绍明:涿鹿县“跷家人”高跷队队长“看,高跷队来了,真热闹……”2月24日元宵节,涿鹿县轩辕路,精彩的社火展演引来诸多群众围观。社火表演队伍中,一
2024-03-01 07:59:00
平均年龄20岁,济南有支年轻的高跷队
...还是回到了济南南山仲宫镇穆家庄村。郭大明是济南青年高跷队队长。每年春节,最让他惦念的,不是年夜饭,而是他的青年高跷队今年怎么演。“回家来,踩高跷去”是郭大明春节的“执念”,也
2024-02-07 10:5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郭红霞脚踩3米多的高跷,在空中轻松舞动身姿……这个春节,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高跷队在河南春晚的震撼演出,让传承了600多年的鲁沙尔高跷又一次火爆出圈,为这个
2024-02-22 02:07:00
...热闹非凡,一场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高庄户新苑小区高跷盛会”在这里精彩上演。高庄户村的高跷文化历经200多年的岁月沉淀,早已成为当地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喇叭奏响,欢快登场;
2025-02-01 09:08:00
高跷耍进校运会 别样传承获称赞
本文转自:西海都市报学生表演高跷。图片均由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晓军 摄本报讯(西海全媒体记者 郭红霞 何耀军)当非遗文化遇上校园运动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4月28日,以前只能在春节
2024-04-29 04:18:00
...明广场上,身为本村文艺队长的冀金省,正组织着冀庄“高跷”舞队大汗淋漓的走场练舞。双脚踩踏木跷、身着戏曲行头、手持扇子手绢。富春镇冀庄行政村非遗项目“踩高跷”发源于1850年,
2025-03-08 20:59:00
高跷舞动进校园!济南市智远小学以民俗文化开启新学期首课
...校特邀刘智远花灯团,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舞龙灯踩高跷表演,用传统艺术点亮了开学第一课。上午9时,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表演者们身着传统服饰,脚踩高跷,在校园中翩翩起舞。他们时
2025-02-13 18:36: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金秋铸魂赋能 点亮“研”途星光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圆满完成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通讯员 郑润琪 李祥熙 青岛报道为帮助2025级研究生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明确学业方向、增强集体凝聚力
2025-09-18 16:37:00
喜报!齐鲁医药学院教师团队荣获2025年度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鲁网9月18日讯近日,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山东省省级一级学会)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由齐鲁医药学院张杰教授牵头
2025-09-18 17:25:00
东营职业学院教师参加“劳模工匠助企行暨全市产业工人大培训”活动
9月16日,由东营市总工会牵头组织的“劳模工匠助企行暨全市产业工人大培训”活动在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顺利举行。市总工会
2025-09-18 18:59:00
山师二附中2023级8班开展青少年反诈“防火墙”普法宣讲活动
9月8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级8班邀请山东建筑大学“银发守护”团队走进教室,开展了一场青少年反诈普法宣讲活动
2025-09-18 20:48:00
鲁网9月18日讯近日,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落幕。济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代表队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稳定的现场发挥
2025-09-18 11:28:00
第三届“启梦微来”科普征文大赛正式启动 聚焦微生物前沿科技赋能美好生活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青岛报道为加快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普创作,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贡献学会和全重力量
2025-09-18 12:05:00
北京西城区启动2026年高校人才招录招聘系列活动 超3000优质岗位“西纳英才”
公务员、选调生、选培生及事业单位岗位齐上阵;赴异地送岗位进校园……昨日(17日),北京西城区启动“西纳英才融创未来”2026年高校人才招录招聘系列活动
2025-09-18 12:11:00
厚植爱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 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2025年军训开营仪式隆重举行
大众网记者 张玉 张洪硕 青岛报道9月15日上午,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2025年学生军训开营仪式在学校操场隆重举行。仪式庄重热烈
2025-09-18 12:12:00
多维度呈现中国职业教育“青岛模式”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标准协助马尔代夫教育研修班青岛站活动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通讯员 李代玉 青岛报道9月14-16日,由商务部主办、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承办、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协助的“马尔代夫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研修班”青岛站活动圆满举行
2025-09-18 12:15:00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红十字“双基地”揭牌仪式
2025年9月11日上午,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红十字“双基地”揭牌仪式暨“校园守护 救在身边”主题活动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夯实校园应急救护工作基础
2025-09-17 11:40:00
济南高新一实验教育集团开拓路校区二年级开展“快乐午休”活动
为深入落实 “双减” 政策要求,丰富学生午后在校生活,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教育集团开拓路校区二年级创新性开展 “快乐午休” 特色活动
2025-09-17 12:17:00
大河网讯 近日,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昊宇撰写的学术专著《“戏剧-小说”研究》正式出版。该书从跨文体写作的角度系统探讨戏剧与小说的融合与互动
2025-09-17 12:20:00
纸飞机“嗨翻”课堂 解锁航空科普新玩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实习生严呈欣 通讯员王荣荣、朱嘉卉)在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积极号召下,为大力推动航空科普教育发展
2025-09-17 15:15:00
教师的故事⑪ | “耕”出教育温暖与智慧
【编者按】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课堂,当“双减”政策重塑教育生态,当AI技术叩响未来之门,一批新时代教师正勇立潮头,以青春之姿解锁教育新篇
2025-09-17 15:16:00
开启科技研学之旅!这所学校学生走进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为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思维,9月15日下午,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与济南市章丘区道通实验学校共同开展“数字赋能研学路
2025-09-17 22: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