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周到上海网第十六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结果最新出炉,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教授唐赟获颁“学者奖”。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设立于2007年,旨在奖励从事生命化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并在科研创新、成果推广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共有287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获奖,其中有27位获奖者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年龄为29岁。
今年颁奖典礼在“云端”举办,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吕志民、清华大学药学院饶燏等3人获颁“杰出成就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获颁“科技成果转化奖”。
唐赟教授是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导师,凭借“基于网络的虚拟筛选方法:概念验证“这一研究项目获奖。
唐赟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网络药理学研究,近10年来,相继开发了基于网络推理(Network-Based Inference, NBI)算法及后续的SDTNBI和bSDTNBI算法,用于药物重定位、药物靶标预测、中药作用机制等方向,
虚拟筛选是先导化合物发现的主流方法,主要有基于结构虚拟筛选和基于配体虚拟筛选等两大类型。
唐赟教授团队发展的wSDTNBI方法,不但克服了严重依赖靶标三维结构或者配体阴性样本数的不足,而且运算速度非常快,短时间内能同时针对成百上千个靶标进行虚拟筛选,并可预测Hits的结合强弱和多向药理学性质。
在案例研究中,研究人员仅耗费数十秒,即可同时针对近2000种人类靶标蛋白完成13000个化合物的虚拟筛选,然后,以RORγt为靶标进行活性测试,成功发现7个新型RORγt反向激动剂,其中活性最好配体的IC50值达到了10nM,现已获得复合物晶体结构及动物体内实验证实,可作为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先导化合物。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算法已整合到团队研发的免费在线预测系统中(http://lmmd.ecust.edu.cn/netinfer/)。
今年,多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与疾病相关的重要基础原创性工作的发展,并在难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和转化领域实现了突破,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14:19: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