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老照片掀起旧回忆:40年演出1355场
人们为何对“上交室内乐”情有独钟
12月12日,创办于1983年的“上交室内乐”品牌回到曾经相约六年的锦江小礼堂,奏响了该品牌自发轫至今的第1355场演出。
上海交响乐团的室内乐组合北极星四重奏、东海岸四重奏及低音提琴首席钱博文,共同演绎了柴可夫斯基、舒曼等大师佳作,重温了上交室内乐与上海观众在这幢曾见证过中国历史的红色小楼共度的温馨音乐时光。斩获多个国际奖项的小提琴家王之炅和上交助理指挥、优秀青年钢琴家张橹,当晚也作为从上交室内乐崭露头角到走向世界舞台的音乐之星代表,亮相舞台。
除了王之炅、张橹,黄蒙拉、孙颖迪、宋思衡等一批演奏家都年少登台“上交室内乐”。这里除了为无数青少年音乐人筑起梦想起飞地,更是为城市搭起温情的音乐一隅,聚集培养了时至今日仍活跃在各大剧场的古典乐迷群体。
从1911年开始的“上交室内乐”之旅
当天的锦江小礼堂除了乐声环绕,还展陈了不少上交艺术档案室珍藏的极具年代感的历史资料。
其中一张112年前的泛黄节目单尤为引人瞩目。据其记录,1911年12月24日,海顿《C大调弦乐四重奏》上演,这是上海交响乐团这支亚洲最古老职业交响乐团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室内乐作品演出。
至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内各大文艺院团百废待兴,为训练乐手合奏能力,上交时任团长黄贻钧要求乐手以室内乐演出的形式进行“业务汇报”。随着这个本来对内的训练研讨演出水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乐迷应声前来聆听,“上交室内乐”品牌由此开始萌芽。
1983年,上海交响乐团成立“室内乐促进会”,室内乐音乐会开始定期上演,“上交室内乐”品牌自此诞生。
1991年,随着乐团与锦江饭店的签约,上交室内乐开始定期在小礼堂举办周末室内乐音乐会。
据饭店老员工回忆,当时锦江饭店与上海交响乐团的合作,是行政主任姜丽牵的线。“当年上海市民的娱乐活动比较简单,交响乐又是一门刚开始新兴的高雅艺术,市民很少有机会接触,交响乐团就想怎么把音乐带进市民生活中。”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由市政府牵头,上海交响乐团与锦江饭店签约,每周定期在小礼堂举办周末室内乐音乐会,成为当时最时髦的文化活动。锦江小礼堂也因此成为“上交室内乐”品牌第一个固定演出场地。
王之炅和张橹都曾于年少时在锦江小礼堂参加过上交室内乐的演奏。
1998年10月,王之炅奏响了自己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小孩子好像都不知道紧张,我只记得礼堂里氛围很好。”如今回想起来,王之炅十分感谢当年这样的舞台给予了自己历练的机会。“表演和练琴终归不同,在这样的环境中演奏者有机会近距离和观众互动,这对于以后走向更大的舞台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
同样在1998年,张橹也在锦江饭店迎来了自己从俄罗斯回国后的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因为父亲当时在俄罗斯读博士,所以我从6岁到10岁是在俄罗斯上的小学。”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张橹面对礼堂里以中老年观众为主的乐迷群体,丝毫没有怯场。“我还记得当时很多观众都是盛装出席的,很有仪式感。演出结束观众们毫不吝啬掌声,有的还会给我一颗糖之类的,对于小朋友来说,已经很开心了。”
后来,经“移师”静安宾馆、再到湖南路,“上交室内乐”已成为上海市民熟知的音乐品牌。2014年,上海交响乐团在复兴中路的“馄饨皮”安家,“上交室内乐”也被纳入了乐团常规音乐季。
汇集名家经典和遗珠为乐迷带来独特体验
诸如柏林爱乐等国际一流乐团除了排演精湛的管弦乐作品,往往也会支持演奏家成立室内乐组合。搬入新厅后,多支乐团演奏家组成的室内乐组合应运而生,每个乐季都有几十个组合策划的几十套曲目摆在艺委会成员的案头,而最终只有十几套曲目会入选进入“上交室内乐”系列。
除了古典音乐版图上的常规曲目,该品牌也不断致力于探索主流作曲家的“冷门”作品,挖掘推广“该识未识”的作曲家遗珠。比如几乎每个乐季都会给观众带来惊喜的北极星四重奏就曾带来维瓦尔第的少演作品,乐谱还是特意去国外寻觅购买的。
而无论是海顿、巴赫、贝多芬的传世经典,还是鲍罗丁、利盖蒂、卡尔·赖内克等待人挖掘的佳作,都让演奏家们可以尽情在音乐中施展,也让观众如听老友促膝长谈,在节奏紧凑的生活中得到些许放松和治愈。
室内乐的演奏不仅能帮助演奏家获得更加细致的灵敏度和声响的平衡感,也能让乐迷在聆听乐队作品时更加明察秋毫。
谈及室内乐聆听经验给自己乐队演出欣赏带来的影响时,一位听了多年室内乐的豆瓣乐迷对此有感而发:“以前听到的乐队音响都像是片状的形态,就像看一副平面的画卷,而忽然间发觉眼前的景象变成了三维图像,原本毫无景深的音响开始展现出立体化的架构,如同带有透视效应的画面一样。”
借“上交室内乐”品牌诞生40周年之际,上海交响乐团启动了名为“在场”的“上交室内乐”系列唱片录音出版计划,整理与回顾上海交响乐团2014年-2024年“上交室内乐”现场录音片段,及开厅十年间邀请来访的艺术家室内乐演出精选,最终超过700分钟录音的十数张实体唱片将于明年出版。
40年难以磨灭的乐迷记忆
相较磅礴壮阔的交响乐,室内乐往往更有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上交室内乐”走过了40年,乐迷们有的已经年过耳顺,有的定居海外。遍布世界各地各年龄层的乐迷,纷纷在40周年之际留言追溯自己与上交室内乐的缘分。
2003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的何谐,第一次在静安宾馆圣地亚哥厅听到“上交室内乐”,这也是他与女友的第一次约会,温谭先生的报幕成为这晚难以忘却的背景音。当“上交室内乐”迁址到湖南路105号后,何谐加入志愿者队伍,在此见证了无数未来演奏家的初次登台。
如今,女友已是太太,他们依旧时常来到上海交响音乐厅听音乐会。“结婚纪念日,我和太太在静安宾馆住了一晚,自己用小提琴在静宾为她演奏了巴赫。我们未来还会带着儿子一起来听,这里是爱乐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除了在“上交室内乐”的相伴中完成人生大事的何谐,还有因“上交室内乐”彻底喜欢上当代音乐的意大利乐迷阿列。他依旧清楚地记得在湖南路听到菲利普·格拉斯《三岛由纪夫传》时的震惊。
后来因静安宾馆经营发展场地调整,“上交室内乐”面临场地难题,乐迷们还自发组织签名,发出“希望这上海唯一的每周大众高雅音乐聚会继续办下去”的呼吁。
从锦江小礼堂、静安宾馆到湖南路排练厅,再到最终定居上海交响音乐厅,这些辗转变迁不仅仅是演出地点的变化,也见证了城市音乐生活的发展轨迹,更是室内乐这一源自西方的音乐形式在中国大地从幼株到枝繁叶茂的壮大之路。期待未来,“上交室内乐”可以继续陪伴申城乐迷,奏响一曲曲熟悉的旋律,关于回忆,也关于热爱和坚守。
晨报记者 王 琛
制图/黄 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08: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