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轮滑亚运冠军陈烨和父亲的追梦故事,告诉我们或许还有另一种成为冠军的路径
为多元喝彩!
陈烨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25日写陈烨和父亲的追梦故事上了热搜,不少人对这位“追风少年”表示赞叹。
而如果你看了陈烨的比赛,发现他在场上的风格,可以用云朵般的飘逸来形容——动作舒展,连接顺畅,似乎没有流露出一点大赛的紧张感。
这份云淡风轻的背后,是自信,而这种自信,则是实力使然。强大的实力,则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年仅15岁的陈烨,从8岁在商场里的“偶遇”开始,已经在滑板上坚持了7年。而更多的运动员,在站上领奖台之前,可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们在经历了汗水与泪水交织,奏出拼搏与奋斗的交响曲,最终攀上了竞技体育的巅峰,进入体育的荣誉殿堂。
这种坚持,当然值得尊敬、弘扬和传承。
而陈烨的父亲陈玩钦全职陪娃、自建碗池的故事,告诉我们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
在把陈烨送上亚洲最高领奖台之前,他的父亲似乎是“不务正业”和有些“异想天开”,学音乐,学舞蹈,学设计,学影视,为了省钱,自己设计和建造碗池……
陈玩钦倾其所有,与孩子一起追梦,可能成功,亦可能失败,但依然坚持。
陈烨的坚持,源于内心深处的热爱,而陈玩钦的坚持,源自于“爱你所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使陈烨没有在滑板上取得这样的成绩,陈玩钦的人生仍然会是另一个精彩的故事。
对于陈烨,也是一样的,他热爱滑板,但滑板并非他人生的全部,这个男孩还喜欢吉他和魔方,语文和数学都不错……
他和爸爸都相信,人生不只有“滑板”,还有无限可能。
想起今天在亚运村偶遇一名地方体育局朋友,他说本届亚运会上明显感觉,运动员们的成长路径越来越多元。
我们熟知的全红婵,在小村庄里被基层教练发现,在体校接受培养,然后一路升至省队和国家队,成为广受关注的奥运冠军;在杭州亚运会上为中国拼得首金的邱秀萍,也是从基层体校走出;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陈烨这样的,在家庭的深度参与下,勇敢追梦的健儿……
“这是好事啊!”他感叹道。
为多元喝彩!
(新华社杭州9月26日电 记者王浩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