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之“人才讲堂”在北京科技中心举办
空间站设计师与中学生共话航天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高级工程师吴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本报讯(记者 解丽)“在太空中以超过七公里每秒的速度运行的空间站是如何与飞船对接的?”“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6个月,大概需要用多少水?这些水又是怎么来的?”“空间站中航天员为啥要坚持健身?”“空间站如何躲避太空垃圾的撞击?”……近日,北京科技中心报告厅内,来自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中一年级的130余名学生,与中国空间站的设计师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问答对话。
此次举行的“人才讲堂——航天科普活动”邀请到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高级工程师吴冰。作为一名长期参与空间站设计工作的一线科研人员,吴冰以轻松亲切的讲述方式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系统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中国空间站的设计方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此外,吴冰还用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作为工程师,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利用在学生阶段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计算,解决载人航天飞行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与我们的工作联系也非常紧密。”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全神贯注,仔细聆听这位年轻航天专家的讲解,积极参与互动并发问。吴冰向提出好问题、给出好答案的同学赠送了中国载人航天徽章,鼓励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太空。活动主办方北京科学中心也向参加互动的同学赠送了一套《遇见科学》院士专家讲科学系列丛书。
据悉,此次“人才讲堂”活动是“2023年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北京科学中心“全链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旨在以讲座的方式,为对科技拥有浓厚兴趣的青少年创造与杰出科学专家交流互动的机会,让青少年在讲座中接受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由北京市科协主办,自1996年启动以来,充分利用了中央在京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支持,搭建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学协同育人平台。2017年,获评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参与活动的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是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基地校,旗下拥有极具航天特色的“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除了此次人才讲堂活动,学校还将进一步组织动员学生参与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的后续选拔活动。
此次活动中,北京第十二中学的学生还参观了北京市科协成立六十周年展览,了解北京市科协从初创至今的奋斗历程与发展成就,并观看了著名科普纪录片《座头鲸》。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