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健康“医”点通
冬季使用“取暖神器” 需警惕低温烫伤
陈子源
冬意渐浓,电热毯、电暖器、热水袋……这些“取暖神器”纷纷登场。在享受取暖物品带来的温暖时,请一定小心低温烫伤。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陈程介绍,普通烫伤,通常是在高温气体、火焰、开水等接触下造成的,这种创伤通常显而易见,也容易让人察觉和躲避。与高温烧烫伤相比,低温烫伤的热源温度(41℃至60℃)不太高,创面疼痛感不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疱、脱皮或者皮肤变白的现象,容易被忽视。
“低温烫伤发生初期,触及的只是人体表皮,如果及时撤离热源,损伤完全可控。但由于低温烫伤症状易被忽视,发现时往往程度较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会导致继发感染,伤口长时间都无法愈合。”陈程提示,老年人群,尤其是患糖尿病、脉管炎或脑卒中后遗症、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皮肤功能差,对低温刺激反应低,更容易发生严重的低温烫伤。
陈程强调,若不慎发生低温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30分钟左右,以降低伤口温度、缓解疼痛,减少进一步损伤。如果皮肤出现脱皮,可改用浸泡的方式进行降温。降温处理后,再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并简单包扎,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低温烫伤?陈程指出,使用取暖用品要谨慎,不要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使用电热毯时,温度不宜过高,且不宜整夜使用;使用电暖器时,应定期变换其位置,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固定部位的照射;使用热水袋时,应用毛巾包裹,避免热源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暖宝宝”时,应隔着衣物贴敷,并注意检查皮肤状况,一旦出现红肿、红斑等异常现象,立即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4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