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与时间赛跑——王淼同志生命的最后时光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6:00 来源:杭州网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王淼的人生“发条”拧得更紧了。

他躺在病床上10年,四肢瘫痪,不定期的昏迷、抢救,再昏迷、再抢救……生命倒计时的“滴答”声在逼近。

即便被主治医生多次“警告”,王淼也没有计算过自己还能“撑”多久。人们反而常常看见他用自制“牵引器”悬着头,双手扶在轮椅的两侧,眼睛紧盯屏幕,在妻子的协助下,极其艰难地工作。

去年4月10日晚10时,他终于整理完40万字的日记手稿,向自己的老朋友——浙江教育出版社审读员潘邦顺郑重“自荐”:“老朋友,非遗书稿,不知是否有兴趣?……”字里行间,是比以往更急迫的语气。

生命“倒数”的日子里,他开始满心期待另一个新“生命”的诞生——2024年3月底,《一个非遗处长的工作日记》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内容是王淼担任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期间的工作手记。

2024年4月22日凌晨1时14分,中国共产党党员、原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淼同志在杭州逝世,享年62岁。

4月24日上午,王淼同志告别会在杭州殡仪馆举行。离别时刻,我们重温《一个非遗处长的工作日记》从完成初稿到付梓出版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丰满的“非遗生命”。

停不下的“脚步”

4月24日一早,杭州殡仪馆流芳厅,人们跟着队伍缓缓移动,王淼同志的告别会开始了。告别台的一侧,洁白花朵衬托下的几本著作格外显眼。其中一本,就是在王淼生命的最后时刻出版的《一个非遗处长的工作日记》。

“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王淼的助手、曾在省文旅厅非遗处工作的李虹红了眼眶。2009年开始参加非遗工作的她记得,当时王淼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他总是尽可能记录每一次调研、会议、加班,也尽量写下对非遗工作的所思所想,365天从不间断。

《一个非遗处长的工作日记》是王淼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到2014年10月底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整整两年时间里的工作记录。那正是他担任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期间,这是最繁忙辛劳的两年,也是浙江非遗保护在新时代取得变革成就的两年。“他说,虽然有了这些工作成果,但还要把经验总结出来、写出来,才能给浙江的非遗事业更多帮助。”李虹回忆道。

瘫痪卧床的王淼没有停下过“脚步”。他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在病房里继续工作,轮椅是他的办公椅,手机录音是他的“纸笔”。去年,他将自己的《一个非遗处长的工作日记》口述整理出60万字,几经修改、校对,又删掉了足足20万字,才把初稿发给了老友潘邦顺。

全程参与了《一个非遗处长的工作日记》读稿、审稿的李虹深知其中的艰难。

那时,王淼每天能够坐起来的时间非常少。白天,他只能戴着呼吸机躺在床上,仅在晚上7点半到10点半,他可以“坐着”。但他却在每天有限的时间里,让家人把自己捆在轮椅上,盯着电脑屏幕,推敲书里的每一处表达,有时他呼吸困难,说几个字就要大喘气,胸膛剧烈地起伏,但休息一会又要继续,数十万字的书稿就这样一点点“磨”了出来。

“后来,我在和出版社交流后,发现要对书稿进行大量的删削修改。”李虹说,王淼就像在呵护一个新生的婴儿。因为是日记体,书中有许多口语化的内容,他既想要保留当时原汁原味的书写,又想让内容精炼有力。

“证明我还活着”

今年春天,浙江教育出版社图书编辑胡凯莉的心“揪”了起来:“非遗老王”的公众号不断地发布王淼“历险”、“在生死线上穿梭”、在病房“上演惊险时刻”等信息。

图书出版来得及吗?每一次,她都只敢想到这里。可每每想到这里,她就继续加紧进度。精编完40万字后,王淼不再是一位陌生的名人。

起初,她被王淼有趣的文字吸引。非遗工作者要头顶烈日、脚踩土地,王淼喜欢把自己描述为“晒月亮的人”,那是因为他常常需要工作到凌晨;

后来,她被那股执拗的劲头所折服。2014年9月,王淼到地方文化馆检查第二天就要开幕的主题展览,明知道时间紧迫,他还是容不得“得过且过”,而是自我加压,连夜重新布置展陈;2013年,我省第四批国遗申报启动,挑选出30个正选项目后,他坚持再挑30个备选项,理由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没想到,申报的名额限制真的放开了;

最后,读着读着,她的视线就模糊了。尤其是书的最后,王淼写道:“我四肢瘫痪,还在拼,证明我还活着,而且得继续拼!”

但王淼的时间还是快“不够”了。春节过后,他的病情几度加重,他随时都会失去意识,抢救难度越来越大,主治医生的把握也越来越小……

可为了确保内容的客观准确,书稿在出版社完成三审三校后,还要按规定送省委宣传部出版处进行出版前审读。《一个非遗处长的工作日记》字数这么多、内容这么丰富,按常规,没有两三个月,审读是完成不了的。

今年3月4日深夜,他思索再三,拖着沉重的病体,向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发去了一条信息:“我倒下十年了,几经生死,目前的状况也很艰难,希望出版流程能够快一点。想请您给出版处讲一下,考虑到我的四肢瘫痪,苟延残喘,先安排审读……”

第二天7点不到,他开始陆续收到回复:“我们已经组织专家在审读了”“进度上会抓紧的”。

在王淼生命的最后关头,这个时不时跳出来的微信对话框,勾连着他未了的心愿。

3月10日,王淼在昏迷了多天后,再次拿起手机记录:“3月6日,我已经没有呼吸、没有心跳,袁老师(王淼爱人)说我眼睛留条缝,说明还有心愿未了。”

病床上的王淼心急如焚,浙江的非遗人也盼着这本书出版。这种情况下,省委宣传部领导和职能处室高度重视,急事急办,立即组织专家加班加点,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审读!

跑赢了时间

4月1日,潘邦顺带着最新出版印刷的《一个非遗处长的工作日记》,赶到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

刚到王淼病房外,一群医护人员突然跑来,冲进病房。隔着一扇门,他隐约听到惊心动魄的对话:“心跳停止!”“立刻抢救!”

潘邦顺的手紧紧捏着崭新的书本,“‘非遗老王’,我带来了你的新书,要挺住啊……”在那难忘的每分每秒里,他反复默念着。

半个小时后,王淼又一次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满是药水味的病房,床上的王淼,戴着氧气面罩,身上布满了管子,周边的仪器滴滴作响。

潘邦顺把新书缓缓递到床前,透过面罩和管子,他能看到王淼激动的神情。过了许久,一个微弱的声音传来:“谢谢你们了却了我一个心愿。”

几个小时后,王淼再次打开那个熟悉的对话框,向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发去信息:“感谢您……让老王有生还能闻到书香,看到新书!”

那天,在病房里,余杭二院党委书记陈玉佳成了新书的第一个读者。看着看着,她似乎理解了这位生命几度垂危的重病人为什么有如此顽强的意志力,“他有自己挚爱的事业,他有毕生的牵挂,所以,他必须跑在时间前面。”

王淼的女儿王伊诺在告别会上说:“父亲生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时间根本不够用!’因为非遗事业等不起,每一分钟都可能有民间艺术品种消失,每一分钟都可能有民间艺人去世,他工作起来经常是‘白加黑’‘五加二’。我曾经不理解,但现在我知道,父亲只想为浙江非遗继续贡献光和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1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西德兴:民警深夜与时间赛跑 成功挽救母子俩生命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江西德兴12月15日电 (邵德初)“真的十分感谢银山派出所的警察同志,是他们及时出警才给了我和儿子第二次生命。”近日,江西省德兴市银城街道银山社区居民王
2023-12-15 17:05:00
与时间赛跑  与病毒角力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急诊,是全天候与生命“赛跑”的地方,是医院救治患者的“最前线”。连日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数量每日递增,呼吸道、心血管疾病重症比例大幅提高,面对新冠疫情
2023-01-17 09:04:00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开道!男子手臂被夹断血流不止,特警紧急护送
本文转自【上城警方】;“警察同志,我家人手臂被机器夹断了,一直流血不止”“如果不赶紧送医院,可能面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可是路上比较堵,能不能帮帮我们...”8月23日16时许,
2023-08-25 15:02:00
【新春走基层】护士林丹:和时间赛跑,为生命“守岁”
...时光的磨炼,我知道了我们的工作就是需要和生命、时间赛跑,来不得半点马虎。”春节期间,急诊科的忙碌工作仍在持续。“去年春节,我有一次值晚班特别忙。有的病人不小心把鱼刺卡在嗓子里
2025-01-27 22:37:00
滨州市人民医院孙新国:生命禁区的守护者,与时间赛跑的铅衣卫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甜田 通讯员 郭庆花近日,滨州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公布了2025年“滨州好医生、滨州好护士”名单,滨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宝珍、
2025-10-12 07:56:00
一个人将来是穷,还是有钱,从他闲下来的时光中便能看出来
...的时间。一个人的未来,是否富有,看他是否愿意与时间赛跑。与时间赛跑的人,总是争分夺秒的在提升自己,在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利用闲时,赚小钱,亦或者总是在思考如何去赚钱的人,往往
2023-02-16 21:51:00
抗震救灾冲锋在前,陈仕仁等37名同志和5个集体获应急部奖励
...时就抢通了第一条通往震中的救援生命通道;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日夜兼程、跋山涉水,连续“鏖战”搜救埋压伤员200余人,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涌现出许多感
2023-03-06 19:44:00
海口一重症患者呼吸机仅能维持20分钟 消防人员台风天与时间赛跑
...一重症患者呼吸机仅能维持20分钟 消防人员台风天与时间赛跑。通讯员供图海口消防重工大队救援小组接到求助并与其家属了解情况后,立即进行会商,结合房屋、道路、病人的情况制定了救援
2024-09-07 18:48:00
与时间赛跑,抢救“你的样子”
...消失靠着与烈士同龄的老人家慢慢描述 志愿者们和时间赛跑抢救正在模糊的“记忆碎片”还原烈士的模样每次完成一幅画像烈士亲属都非常感动他们说“自己的人生也没有遗憾了”历史不会忘记
2023-09-30 14:0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湖北咸宁警方通报一男子持械抢劫金店:被抢金饰全部追回,嫌犯抓获
来源:华商网 编辑:王莉文
2025-11-01 08:3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些年,所谓的“能量石”“保健石”非常受欢迎。有些商家宣称“能量石”可以治病、保平安……小小一颗石头
2025-11-01 08:31:00
“多地女子因网上交友、遭情感诳诱后误入化妆品代理迷局”一事经华商报报道后,已引起多方关注。截至10月31日,四川、广东
2025-11-01 09:02:00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10月31日,抖音生活服务发布《2025“苏超”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5月10日至10月20日
2025-11-01 09:43:00
2025南京文学书集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王峰)10月31日,2025南京文学书集开幕式暨“书香润校园”全民阅读活动公益捐赠仪式在金陵STYLE浪漫中心举行
2025-11-01 09:45:00
新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 唐山籍作者榜上有名
河北新闻网讯(殷念慈)10月30日,“第十一届冰心散文奖”揭晓,唐山籍作者王树久的散文作品《拥抱栗树》榜上有名,该作品原载于《唐山文学》2024年第4期
2025-11-01 09:49:00
“老校长”对邻里琐事上了心 成为社区“金牌”调解员
大皖新闻讯 古稀年岁的叶文祥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变了个模样。从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休的他,不爱游山玩水,却偏偏对邻里琐事上了心
2025-11-01 10:03:00
与蓝天有关的故事①——《新西伯利亚高等军事航空学校的年轻学员》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1-01 10:05:00
【“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非遗技艺进校园,文港毛笔传文脉——张公镇社科普及周让毛笔“圈粉”青少年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传承,10月30日上午,张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团委,特邀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
2025-11-01 10:06:00
11月1日,十堰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一批网络交易执法领域典型案例。“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临近,为规范网络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11-01 11:06:00
石家庄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中获佳绩
河北新闻网讯(文晶晶、马文涛)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现场总决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落下帷幕
2025-11-01 11:17:00
客从何来——陕西与客家的历史渊源 文化交流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为深入探寻客家文化根脉,促进地域文化交流互鉴,服务文化强国战略,2025年10月31日下午,“客从何来——陕西与客家的历史渊源”文化交流会在西安举行
2025-11-01 14:21:00
中国网11月1日讯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在境外学习、工作或者旅居期间,你是否曾遇到过不明身份人员的刻意接近?是否曾被情感拉拢或威逼利诱所困扰
2025-11-01 14:50:00
一座“冷门”城市,因为中国年轻人的分享走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日前,纪录片《寻找杜塞尔多夫》举办中国、德国首映会。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2025-11-01 15:4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雨彤)10月31日,2025阳明心学大会在浙江绍兴开幕。本届阳明心学大会以“阳明心学与文化力量”为主题
2025-11-01 1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