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今天给学生讲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有学生问道:“老师,卜算,不就是卜卦算命的意思吗?可是诗歌跟算命没有一点关系呢?”
我愣了愣,回答:“《卜算子》是词牌名,不是题目喔!”
“可是既然不是这内容,毛主席为什么这么用,用别的不行吗?”
这一回真的难倒我了,日常总按照课标备课,哪里想到有这么一问呢?但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最好时刻。
我笑着说:“这问题问得真棒,但这不是几分钟可以讲完的,不如这样,老师给大家留个作业,大家利用周末回家时间查资料,按照学习小组形式完成作业,然后下周一的探究课,就以这为主题好不好?”
“好!”
我随即留下探究作业:一、查一查《卜算子》的来源;二、找找《卜算子》这个词牌下还有哪些有代表性的词,看看前后不同时期有什么区别。
很快,周一的晚自习到了,我将讲台让给了本次探究课轮值的第三组,语文课代表也在其中。没想到,她们组竟然还做好了课件。
随着课件的打开,课代表的声音响起:“词,一开始来自民间的歌曲,相信大家都知道,既然是歌,那就是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曲调,所以经过我们小组的研究,很肯定地告诉大家,《卜算子》一开始就是在卜卦算命时用的。”
她停顿了下,转头指着屏幕道:“大家请看,清朝万树在《词律》中提到,北宋黄庭坚有词云‘似扶着,卖卜算’的词句,认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子是‘曲子’的简称。所以说,词牌名就是歌唱占卜测算的小曲。”
就在这时,第二组的小黄举起手,喊道:“我知道,我还有别的可以说明。”
我点头示意课代表,让他起来回答。收到信息的课代表,抬手说道:“那第二组来补充补充。”
只见他蹦起来接着说道:“比如词牌名《竹枝词》,竹子是巴渝,也就是四川和重庆一带的特产嘛。一开始就是歌唱巴渝一带风景的,老百姓都爱唱,我的意思是说,唱巴渝风土,那就是民歌啊,日常劳动场合都可以唱的。”
回答完,小黄摸摸脑袋“呵呵”笑起来,同学们也都笑了!
在这种气氛的引导下,又有其他组同学站起来,“我还知道刘禹锡的《竹枝词·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不对,老师,那是诗歌。我们现在讲的词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回应着。
我打了暂停的个手势,说道:“大家说得没错,可李明也没说错,刘禹锡的《竹枝词》确实是根据巴楚民歌《竹枝词》进行的二次创作,可以说他的《竹枝词》虽然来源于民歌,但是艺术成就上高于民歌。而且大家注意到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吗?”
“唐朝!”
“对,而词出现于唐末,兴盛于宋,他们两人的例子恰恰可以证明,《竹枝词》原就是巴蜀地的民歌,对吧?”
“有道理……”大家禁不住回应。
“这也说明大家准备得很充分,还可以举一反三想到别的词牌。来,现在话题交给我们的语文课代表,让她继续刚才的话题。”
“谢谢大家的补充,他们俩例子也很好地说明了,一开始不同的词是在不同场合唱的歌,但曲子就在那里,能填的词牌来来回回就那么多,当有了更多的人去创作后,词慢慢地有了变化,不再仅限于某一种内容。”
站在一旁的张丽紧跟着说:“我们组查到,北宋欧阳修有一首《卜算子》‘极得醉中眠,迤逦翻成病。’从中可以看出这首词跟卜卦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只有字数格式一致,那时它还没有题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开始有了题目,比如……”
解说中,同学们不时蹦出一些疑问,再相互补充发言。在笑声与掌声中,大家不仅明白了词的发展过程,也积累了不少诗词,可谓是收获满满。
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依旧意犹未尽。我想,让学生主动去学,在学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提升自我能力,这才是课堂的真正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