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 红托竹荪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贵州赤水科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不断探索其种植新模式,推动红托竹荪种植提质增效。


这几天,赤水市大同镇华平村的红托竹荪林下种植基地里,40余名村民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种植红托竹荪。不同于传统的土壤种植,这里的竹荪被整齐摆放在栽培框内,随后进行覆土、遮膜等操作。公司技术负责人熊克忠介绍,种植自7月2日开始,共使用1万余个栽培框,总计栽种3万余个菌棒,后续将布设水管网和吊喷系统。

据悉,该公司采用的是“候鸟式”栽培模式,也就是可移动式栽培模式。由于红托竹荪适宜在22-26℃的环境中生长,自2022年起,公司便依托赤水不同区域的海拔差异和气候特点,反复试种和总结摸索,探索出“高海拔——低海拔”轮换种植模式:夏季高温时,在海拔800-900米的高山地区种植;秋季气温下降后,将栽培框转移至海拔200-400米的低海拔地区种植;高温季则重返高海拔区域。

这一模式不仅能满足竹荪对生长温度的需求,还能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采用这种方式栽种时,一亩地可放置6000棒菌包,栽种量约为传统土壤地栽的4倍。公司负责人曾令伦表示,这批菌棒预计10月中旬至11月能在高海拔地区产出鲜菇。若模式推广成功,则有望实现红托竹荪全年不间断供应。(王亚)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 信 姚 腾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8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