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和老周是相识已有三十多个年头的老同事,因为性格相投,关系渐渐发展成了深厚的友谊。即便在退休后,我们仍经常通电话,过年时亦会相聚一同共进晚餐,畅饮美酒。由于彼此相识之久,我们两家人也互相熟悉。
两年前,老周患上了脑血栓,我前去探望时,便在病房门口听到他的哭泣声。周莉莉,老周的女儿,也在旁边。我询问她老周怎么了,她含泪回应:“没事,他心情不好,你们先聊,我去给你们准备点水果。”
周莉莉说完,匆匆离开,我心中却有些不安。我想询问老周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老周的表达含糊,我也未能听清楚,遂没有继续追问。
在病床旁与老周聊了一段时间,主要是我在述说,而他默默聆听。临别时,我向周莉莉询问老周刚才的哭泣是否因为病情不稳定,或是其他原因。
周莉莉这才告诉我,她想将老周送到养老院,但老周不同意。然而,由于她自身无法照顾,老周最终无奈地哭泣了起来。
老周只有周莉莉这一个女儿,她本科毕业,容貌出众。老周一直为她感到骄傲,可惜周莉莉的婚姻并不太顺利,结婚不到两年就离婚了。夫妻俩没有孩子,离婚后,周莉莉似乎变得坦然对待很多事情,包括婚姻。
周莉莉在外地工作,自己购置了房产,但仍需偿还房贷。听说她换了新工作,公司时常要求加班。我想,周莉莉将老周送到养老院也是无奈之举。安慰她不要太过自责,毕竟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也是无奈中的无奈。况且,周莉莉是位年轻姑娘,照顾老周确实有一定的困难,送养老院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周莉莉感激地看了我一眼,或许此刻,她最需要的便是别人的理解和慰藉。
一个月前,我接到周莉莉的电话,她告诉我老周的状况不太好,老周偶尔会念叨我的名字。她不想让老周有任何遗憾,因此特意给我打了电话。
当时我正在儿子家帮忙照看孙子,接到电话的第二天就匆匆赶去养老院。那座养老院位于郊区,下车后还需乘坐出租车。在大门口填写了一些资料后,门卫引领我来到老周的房间门口。
刚一进门,我看到一个消瘦而憔悴的老人侧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我唤了一声老周,他抬起头看着我,眼中既惊讶又激动,竟然哽咽地哭了出来。
看着他短短一年多瘦弱成这样,我心里感到难过,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老周说话仍然不太流利,几个字几个字地说出来。
我坐在他对面的板凳上,握着他的手询问他最近的状况。老周指着桌子上的水果示意我吃。我说我不饿,但老周坚持让我品尝,于是我剥了一个橙子,我们各自分享了一半。
我和老周聊起了我的生活,为了给老周打气,我告诉他,等明年我孙子上小学了,我就打算回老家住,这样就能更经常地来养老院看望他了。
老周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叹了口气:“唉,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我劝老周不要过多担心,只要他好好照顾自己,我们见面的机会还有很多。
实际上,离开养老院的时候,我就感觉老周的时日不多了,幸运的话,最多也只能撑半年。可是在我去看望老周的第四天,我接到了周莉莉的电话,老周已经离世了。
作为老周的同事和好友,我当然要去参加他的葬礼。本来我准备了花圈,准备写上挽联,但是周莉莉劝我不要准备太多,葬礼办得很简洁,我只需要送老周最后一程就可以了。
周莉莉给我发来的地址是火葬场,因为儿子担心我单独开车不安全,所以特意请了假陪我一同前往。我们在早上五点多就到达了,老周是直接从养老院送到火葬场进行火化的。当天,火葬场里只有寥寥数人,我一直在等老周这边的亲戚和其他家属到场,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
老周火化的时候,我只看到了周莉莉和曾经照顾老周的护工,没有见到其他人。护工因为长时间照顾老周,把他当成家里人,所以主动前来参加老周的葬礼。
我记得老周有一个嫁到外地的姐姐,便问周莉莉,她姑姑怎么没来?
周莉莉说,她除了通知我,没有通知其他人。她姑姑自从嫁到外地后,回娘家的次数很少,她爷爷奶奶去世后,她姑姑基本上没有回来过。既然大家几乎都不联系,就像和陌生人一样,又何必通知她呢?如果通知了她不肯来,反而伤人。
老周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热闹,如今看到他的葬礼如此冷清,我心中感到一阵刺痛。但周莉莉毕竟不是我的女儿,我虽然心头不快,却只能将这些不满深埋在心底。
火化结束后,周莉莉决定将老周的骨灰寄存三年,她已经和火葬场签署了合同。三年后,她计划亲自来取走老周的骨灰,并选择一片海边进行散葬。我问周莉莉,为什么不给老周买块墓地,这样将来可以方便祭拜?就算墓地贵,也可以在老家办个简单的葬礼啊。有个坟头在,也能给大家一个寄托的地方。
周莉莉深吸一口气,语气平淡:“我妈去世那年,老家的地被村长征用了,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既然不回去,葬在老家也没什么意义。我和我爸说过这件事,他说人死如灯灭,后事就按照我的想法办。”
周莉莉觉得老周这种告别的方式既简单又纯粹,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缛节和虚假的安慰,挺好的。但我却只看到了凄凉和无助,那一刻,我心里的悲伤再次涌上心头。
葬礼后,我们离开山上的火葬场时已是中午。周莉莉邀请我和儿子,以及照顾老周的护工一同共进午餐,作为对老周的告别。
在用餐的过程中,氛围异常沉痛。周莉莉率先打破了沉默,她表达了对老周的解脱,认为生死一世,离开了人世就是一种幸事。她早已看淡生死,希望我和护工也能有所释怀。
午餐结束后,我们各自离开。整个过程中,周莉莉几乎没有流过眼泪。
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纷飞。我回想起老周在养老院里的孤独和无助,想起周莉莉对葬礼的冷漠态度。我难以理解她的想法,对这种冷漠的态度感到无法接受。对我来说,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活着,更在于如何对待生死。老周过上了体面的一生,为何在生命终结时不能有一个体面的告别呢?
然而,我也不忍责备她。每个人对待生死和离别都有各自的方式,或许她的悲伤深埋在心底。我不了解她是如何做到的,也不确定她是否真的能够释怀和放下。或许她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面对死亡和离别吧。
生命无常,死亡是人生必然的一部分。老周离去后,我开始思考自己晚年的规划,希望能度过一个没有太多遗憾的时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