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为何大破陈友谅的军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9 06:36:00 来源:戏说三国

1360年五月,陈友谅亲自率军讨伐朱元璋,大军顺江而下,水陆并进,一举攻破了太平府,兵临南京城下。当时,朱元璋的实力很弱,根本无法与陈友谅相比,有人甚至提出投降,还有人主张放弃南京城,在钟山决一死战。可是,朱元璋最终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陈友谅的军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陈友谅是沔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仙桃,他原是徐寿辉的部下,后来实力迅速增强,不仅占领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地区,还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安徽、浙江、福建的部分地区。而朱元璋的地盘很小,只占据着江苏、安徽、浙江的部分地区,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财力上,都不及陈友谅。

朱元璋为何大破陈友谅的军队?

1360年四月,徐达、常遇春在池州击败了陈友谅的军队,“斩首万余级,生擒三千人”。常遇春不顾徐达的劝阻,进行了杀降的行为,只剩下三百人。陈友谅勃然大怒,决定发起一场大规模战争,他亲率大军顺江而下,攻破了南京城的门户太平府。之后,陈友谅还在采石的五通庙称帝,国号大汉。

消息传到了南京后引起了震动。在朱元璋主持的军事会议上,有人主张献城投降,有人认为“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还有人要求决一死战,打不赢再跑。朱元璋对这些建议都不以为然,他发现只有刘伯温没有说话。之后,朱元璋单独召见刘伯温,刘伯温认为,“莫若倾府库,开至城,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朱元璋为何大破陈友谅的军队?

最后朱元璋决定采用诱降计,派人诱使陈友谅的大军进入包围圈,然后发起攻击,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那么问题的关键是谁才能骗取陈友谅的信任呢?朱元璋想起了一个人,此人是陈友谅的老朋友,而且还是自己的部将,他就是康茂才!据史料记载,康茂才是湖北蕲春人,早年间曾经组织义兵,与陈友谅颇有交情。

朱元璋对康茂才说:“汝今作书,遣使贻友谅,伪约降为内应,招之速来,绐告以虚实,使分兵三道,以弱其势。”于是,康茂才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陈友谅,约在江东桥会面,并以“老康”为联络暗号。事成之后,朱元璋大喜,派人“撤江东桥,易以铁石”,同时布置军队进行埋伏。

朱元璋为何大破陈友谅的军队?

陈友谅高高兴兴地率领水陆大军直抵南京城郊,可是抵达江东桥后却非常惊讶,因为他看到的不是木桥,而是石桥。陈友谅赶紧喊出暗号“老康”,结果寂然无声。陈友谅这时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随即“率舟师趋龙江”。可是为时已晚,朱元璋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

这场战役被称为龙湾之战,由于该地区非常狭窄,不适合陈友谅大军,特别是水军的行动,所以很快就陷入被动,“友谅兵大溃走”。就这个时候江水退潮,陈友谅的大船搁浅,朱元璋的军队“杀溺死者无算,生擒七千余人,收得巨舰百余艘,战舸数百”之后又展开追击,杀伤数万,一举收复了太平,陈友谅狼狈而逃,朱元璋扭转了不利的局面。

参考资料:1.《明史》;2.《明史纪事本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9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史》中的康茂才是如何保全了南京的?
...《明史》主编张廷玉:如果没有康茂才,南京难以守住,朱元璋建立大明的概率很小,可能性微乎其微。张廷玉,清代名臣,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著名大臣,地位
2023-08-21 17:06:00
...江上游以后,就派人来约张士诚一同攻击建康。许多人劝朱元璋亲率大军前去阻拦。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军已经出动了,肯定会用一部分军队牵制我,大部分的军队在前往建康,差不多半日内就
2024-06-26 17:25:00
康茂才关键时刻力挺朱元璋,因此成就了一个王朝
...,并且还是个大商家。谁成想,他竟然是一名武将,获得朱元璋的高度信任,从一名间谍做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关键时刻立奇功,成就了大明王朝。话说元朝末年,各地义军突起,天下大乱,
2023-05-11 11:57:00
朱元璋设下连环计大败陈友谅,还笑对手太愚蠢
...称帝号以后,秘密派人与张士诚相约,要攻打建康,成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的最大对手。文臣武将都建议先收复太平州来牵制陈友谅,朱元璋却说:“不可以,太平这地方有我新修筑的堡垒,壕沟深固
2023-07-04 13:26:00
张定边的智勇:改变元末历史的关键人物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南方起兵,一路横扫南北,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数成功的北伐。不过在北伐元朝之前,朱元璋在南方还有两个劲敌,那就是陈友谅和张士诚,尤其是拥兵数十万,战船巨
2023-11-24 09:05:00
此人是大明开国名将,百姓为其立碑颂扬
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能成为一国的皇帝,除了朱元璋本人优秀之外,还离不开一群好帮手,没有这群好帮手恐怕朱元璋难以建立明朝,在这群好帮手的帮助下,朱元璋创建了大明
2023-05-15 14:46:00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草根出身,能创立大明王朝,与他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有很大的关系。也正是因为有常遇春、徐达、蓝玉这样的大将,朱元璋才能在乱世中称雄。很多人说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
2024-05-26 06:07:00
朱元璋如何化险为夷,大胜强敌陈友谅
...集庆,改名应天以来,经过几年的攻守运筹,苦心经营,朱元璋渐渐有了一些王者的气象。但真正的残酷考验也正呈现着一触即发的态势。得益于得天独厚能够避开元军主力的地理优势以及“高筑墙
2024-04-25 13:55:00
陈友谅与朱元璋的生死较量
...权力巨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其中陈友谅作为一位能够与朱元璋一战的对手,引人瞩目。然而,尽管他统率着庞大的60万大军,却在统一王朝的道路上遭遇了挫折。让我们一同探索陈友谅与朱元璋
2023-07-13 20: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