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360年五月,陈友谅亲自率军讨伐朱元璋,大军顺江而下,水陆并进,一举攻破了太平府,兵临南京城下。当时,朱元璋的实力很弱,根本无法与陈友谅相比,有人甚至提出投降,还有人主张放弃南京城,在钟山决一死战。可是,朱元璋最终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陈友谅的军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陈友谅是沔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仙桃,他原是徐寿辉的部下,后来实力迅速增强,不仅占领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地区,还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安徽、浙江、福建的部分地区。而朱元璋的地盘很小,只占据着江苏、安徽、浙江的部分地区,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财力上,都不及陈友谅。
1360年四月,徐达、常遇春在池州击败了陈友谅的军队,“斩首万余级,生擒三千人”。常遇春不顾徐达的劝阻,进行了杀降的行为,只剩下三百人。陈友谅勃然大怒,决定发起一场大规模战争,他亲率大军顺江而下,攻破了南京城的门户太平府。之后,陈友谅还在采石的五通庙称帝,国号大汉。
消息传到了南京后引起了震动。在朱元璋主持的军事会议上,有人主张献城投降,有人认为“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还有人要求决一死战,打不赢再跑。朱元璋对这些建议都不以为然,他发现只有刘伯温没有说话。之后,朱元璋单独召见刘伯温,刘伯温认为,“莫若倾府库,开至城,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最后朱元璋决定采用诱降计,派人诱使陈友谅的大军进入包围圈,然后发起攻击,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那么问题的关键是谁才能骗取陈友谅的信任呢?朱元璋想起了一个人,此人是陈友谅的老朋友,而且还是自己的部将,他就是康茂才!据史料记载,康茂才是湖北蕲春人,早年间曾经组织义兵,与陈友谅颇有交情。
朱元璋对康茂才说:“汝今作书,遣使贻友谅,伪约降为内应,招之速来,绐告以虚实,使分兵三道,以弱其势。”于是,康茂才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陈友谅,约在江东桥会面,并以“老康”为联络暗号。事成之后,朱元璋大喜,派人“撤江东桥,易以铁石”,同时布置军队进行埋伏。
陈友谅高高兴兴地率领水陆大军直抵南京城郊,可是抵达江东桥后却非常惊讶,因为他看到的不是木桥,而是石桥。陈友谅赶紧喊出暗号“老康”,结果寂然无声。陈友谅这时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随即“率舟师趋龙江”。可是为时已晚,朱元璋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
这场战役被称为龙湾之战,由于该地区非常狭窄,不适合陈友谅大军,特别是水军的行动,所以很快就陷入被动,“友谅兵大溃走”。就这个时候江水退潮,陈友谅的大船搁浅,朱元璋的军队“杀溺死者无算,生擒七千余人,收得巨舰百余艘,战舸数百”之后又展开追击,杀伤数万,一举收复了太平,陈友谅狼狈而逃,朱元璋扭转了不利的局面。
参考资料:1.《明史》;2.《明史纪事本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9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