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 姚维儒
由于疫情的原因,导致马拉松赛事沉寂了三年多。4月16日,我又重新出现在2023年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多么熟悉的场景,多么激动的时刻!作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中国田协金牌赛事,扬马时隔三年再次起航,2万多名中外选手畅跑扬州“好地方”。
我退休前喜欢上了跑步,从快步走到参加马拉松比赛,历经了三个年头,也成为高邮跑步协会的首批会员。在外地医院返聘期间,我也没有停下脚步,坚持晨跑,还间断性地参加了十几场马拉松比赛。1950年出生的我,把晨跑当成每天的必修课,几天不跑就浑身难受,跑了就一身的轻松,想不到跑步还能上瘾。我的身体也确实从跑步中得到了不少益处。对于跑者来说,跑步首先是意志力的磨练。数九寒冬,从热被窝爬起来,要顶着凛冽的寒风;酷暑炎夏,十公里跑下来已是汗流浃背。我相信,坚持了,积累了,就会有收获。所以我跑步,我健康,我快乐。
4月15日,我去扬州领跑步装备,看到志愿者们在扬州马拉松公园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扬马作为扬州城市的名片,已经连续8年获得国际金标赛事称号,是国内顶尖的半程马拉松赛事。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跑道从马拉松公园出发,途经京杭大运河、东关街、北护城河、瘦西湖、大明寺等景区,最终到达运河三湾公园。跨越新老城区,串联起扬州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今年赛事启用新线路,路线改变的亮点是将终点放在三湾公园。明代万历二十五年,为解决漕运交通问题,悠远绵长的运河在扬州城南绕过了三道湾,成就了中国水工史上的传奇。这里就是扬州城市的新地标,也是赛道的最后一站。目前这里已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4A级景区等称号,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也坐落在此处。
这一路走来,跑友们能追寻鉴真大师、欧阳修、苏东坡、崔致远等一批中外文化名人在古城留下的足迹,阅尽千年名城的前世今生。
这次赛事还取消了“迷你走”,赛道两侧观众的热情加油声依然如旧。赛道上精彩纷呈,轮椅跑团用“手”逐梦,拍双球奔跑的,推婴儿车跑的,各种趣味扮相的、夫妻相伴,父子同行的……他们也组成了一道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
赛前几天,我一直在关注天气变化,16日天气预报显示当天气温14℃-25℃。8点开跑,气温逐渐升高,10点左右的气温已达22℃-23℃,我一开始就觉得步伐不是迈得很开,配速远高于平时的跑步水平,口也干得厉害,沿途只好见水就喝,见补给就吃,真的体现了“打酱油”的本质。
10公里处就听到120救护车的鸣笛声叫个不停,亲眼看见有人被推上救护车,为了安全起见,我也放弃了对配速的追求,跑跑停停。跑到18公里处竟见到跑友孙朗金等人,老孙正常配速都是4分多,想必他今天也放弃了对速度的追求。见到我,他还热心地帮我拍了两张照片。我总算艰难地跑完赛程,在接近终点处,我又见到一个跑者,可能由于抽筋导致跌倒,他艰难地爬起来走了几步又倒下,再次爬起来又跌跌跄跄地倒在了终点线上。我看得热泪盈眶,其实放弃很容易,坚持到底真的不容易,这就是马拉松精神。
这次我的半程马拉松成绩真的是惨不忍睹,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底线”,只能聊以自慰。其实74岁的我能安全完赛就是胜利,感受扬马的火热激情,感受扬州最美的烟花三月,再一次圆了我的扬马梦,这就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9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