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亲身体验交流,才能感受东方的美好”
“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参观团感受上海城市魅力 ■本报记者 占悦
摊开一张馄饨皮,轻蘸水于馄饨皮边缘,填上菜肉馅,一捏一拢间,元宝形状的馄饨便成形了——这对美国青年李森牧来说还真不是难事,读书时他就“师从”中国朋友,就连手机屏保都是五颜六色的饺子。“能在上海朋友家下厨倒是特别的体验,我的基本功终于派上用场了。”
端午假期,市青联委员王雅雯家迎来一群特别的客人——4名来自“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的美国青年。这一交流计划由全国青联、全国友协共同倡导和组织。端午节期间,参访团品中国茶、游黄浦江,感受上海城市魅力。
别看是“洋面孔”,他们都会说中国话。“无鳍食物”(Finless Food)联合创始人谢敬宇是桌上最活跃的,他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十年前,他曾在上海工作,负责将中国新闻翻译成英文,为外国友人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再次来到上海,他感叹于这座城市的迅猛发展,“上海发展如此迅速,这就是中国速度,也是我们需要让更多美国人知道的。”
包馄饨的间隙,谢敬宇打开了话匣子。“我会说闽南语,还会说点上海话,侬好、再会,上海菜里我最喜欢吃小笼包。”一旁的Navidence公司知识工程师梅根·纱门黛则对川菜情有独钟,正是谢敬宇引领她走进了中文学习的世界,使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学中文和参与“未来之桥”计划,她首次踏足中国,深感不虚此行。
“虽然今天上午参观了上海中心大厦等经典地标,但我觉得认识一座城市、结交国际朋友最好的方式是走进当地市民家里。这顿饭,比任何关于中国的视频和照片都更加印象深刻。”梅根·纱门黛是一名数据医疗工程师,当天下午在复旦大学参加座谈会聆听上海青年代表的讲解,其中一名青年分享了有关人工智能的内容。“我对复旦青年的研究很感兴趣,或许未来我们在这个领域能有互动合作,推动两国科技水平共同发展。”她说。
随着馄饨起锅,美国青年熟练地拿起筷子,蘸上醋和甜辣酱品尝。餐桌上,王雅雯准备的时令水果杨梅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瞧着这款并不常见的物种,美国小伙一时半会儿不知如何下口,一口咬下去,汁水溢满口,甜到了他们的心里。“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就如同十年前的我一样。因此,亲自来到中国,亲身体验、交流,是建立两国友谊的关键。就像这杨梅一样,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真正品尝,才能感受到遥远东方的美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