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五年前,儿媳迎来了可爱的孙女,陈姨在接到儿子的电话后,兴高采烈地赶来照顾孩子。
陈姨的儿媳名叫香云,性格直率而坚强,在整个小区都有些声名狼藉,因为她敢于做出一些常人望而却步的事情。
众所周知,名声在外有时候会引来非议。每次香云踏入小区,都会有人在背后议论纷纷。
一些无聊的老太太见到香云的婆婆陈姨时,总是带着不善的口吻问道:“你家儿媳性格这么强烈,这么凶,为什么不劝你儿子离婚呢?”
陈姨摇头回应:“为什么要离呢?这么好的儿媳妇,离开了去哪找?她性格直爽,表明她坦率真实,不做作。她是我家的宝贝,兴旺了我家,我当然得全力支持。”
陈姨提着一篮蔬菜昂首阔步离去后,那些喜欢说闲话的老人们开始卖弄同情,谈论着:“这位老太太和她儿子真是可怜,找了个儿媳,养了个孙女,却被别人挑三拣四。如果能生个孙子,也算是锦上添花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香云的性格在整个小区引起轰动呢?
有个俗语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陈姨的儿子王学冬相貌堂堂,完全领先于妻子香云。
王学冬身高一米七八,英俊潇洒,浓眉大眼,堪称标志性的帅哥。相较之下,香云身高一米五八,丰满的身材和普通的五官显得略显平凡。
王学冬言谈举止彬彬有礼,而香云的嗓门大得出奇,一开口就能吓得四周寂静无声。原因何在?那是因为她的嗓音太高亢,完全盖过了他人的温言柔语。
所有人都替王学冬感到惋惜,觉得这样一个有涵养的帅哥,竟然找了这么一个既不懂礼貌又缺乏颜值的妻子。
王学冬总是在听到别人替他抱不平时,会微微一笑纠正说:“我家香云怎么可能配不上我呢,别信那些乱说的。”
他与香云相识是在一家酸辣粉店里,两人对坐享用酸辣粉。香云吃得津津有味,让王学冬对粉的美味有了全新认识。她甚至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仿佛在向世人展示:“我真的很好养活。”
结账时,王学冬打开手机准备扫码支付,却悲催地发现手机已黑屏关机。
身上没带钱,手机又关机了,王学冬一脸尴尬,只得向老板借充电器。老板却瞟了一眼说他们的充电器不兼容。
王学冬正犹豫是否押手表,对面的女孩扫码支付了两碗酸辣粉的钱,笑着对王学冬说:“傻老哥,我帮你付了,不用押手表了。”
在女孩慷慨的帮助下,王学冬欲表示感激,却被女孩婉拒:“这回就当我请你,你客气的话,下回请我吃就好。”
王学冬回到家,迅速充电,查看未接来电,同时添加了女孩的微信,立即转账二十元表示谢意。
一来二去,两人的情感逐渐升温。王学冬钟情于香云的直率和豁达,与身边做作的女孩相比,香云让他感受到真挚而不累。香云则喜欢王学冬高大帅气、文雅有礼的形象,觉得这样的男人有涵养,适合结婚过日子。
婚后,王学冬的不良嗜好渐渐显露,他沉迷于打小麻将。
下班后和休息日,王学冬常常与同事朋友打上几个小时麻将,输赢的事他从不告诉香云。
有时候,同事朋友聚不齐一桌,他便独自前往小区外的麻将馆,玩到半夜三更方才回家。
香云劝阻无效,她劝说王学冬不要沉迷,虽然他点头答应,却没有实质改变。
有一天,周日晚上九点,香云打电话催促他回家,他答应了但依然在麻将馆玩得不亦乐乎。香云亲自赶来,大着肚子责备他。
香云一声不吭地拎着王学冬的耳朵,强行拉着他回家。王学冬边喊疼边跟着走,香云威胁说:“下次再这样,我可就把麻将桌掀了,拽了你的耳朵做饭吃了。”
从那以后,小区的麻将桌再也没见过王学冬的身影。有时麻将馆老板喊他凑一桌,他也再不前去。
王学冬的朋友戏谑地对他说:“学冬啊,你是不是担心老婆真的会把你的耳朵割下来炒菜吃啊?”
王学冬坦言自己之前确实有些不好,香云说得没错。他马上要当爸爸了,意识到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不能整天沉迷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
陈姨多年来一直孤身一人,她的丈夫老王在儿子学冬刚读高中时就离世了。老王是个工厂工人,爱好钓鱼。有一天,他和钓友们去湘江边钓鱼,却再也没有回来。
陈姨带着儿子学冬艰难地相依为命。儿子上大学时,陈姨选择内退,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一直支持着儿子。当学冬大学毕业并开始工作后,陈姨为他出首付购房,还为他和香云准备了彩礼,助他们圆满结婚。
香云怀孕时,学冬打电话叫陈姨过去帮忙做家务和将来照顾孩子。陈姨毫不犹豫地辞去工作,携带着自己的退休金和5万元养老钱来到儿子家。
在儿子家,香云也是个勤劳的妻子,陈姨的角色不多,主要是买菜做饭,有时候有大把的空闲时间。
后来,陈姨在小区里结交了一群跳舞的老人,喜欢参加公园里的交谊舞。其中,有一位姓李的60岁左右的老人开始对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位老李头平时以游手好闲而著称,从四十多岁开始就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也没有老伴。近年来,他迷上了跳舞,口才不错,总能说些让人陶醉的话,成功地迷住了一些单身女性舞伴。
老李头觉得时机成熟,开始欺骗这些单身女性,和她们搭伙过日子。一些被他借了钱的人,由于没有借条,最终也无法追回欠款。
老李头邀请陈姨跳舞,陈姨对他的底细一无所知,但看到老李头彬彬有礼,外貌也还不错,于是答应成为他的舞伴。
老李头的舞技相当了得,陈姨对他的表现非常佩服,对自己跳得不太标准的地方,老李头都能耐心指点。
陈姨感到庆幸自己碰上了一个优秀的舞伴,出于对他的感激之情,她特地请老李头吃了一顿饭。
然而,在共进晚餐时,老李头喝了些酒,竟然向陈姨表白了自己的好感。他称赞陈姨成熟妩媚,五十多岁的样子看上去像三十多岁,说她的魅力把他的心都勾走了……
陈姨自从失去老王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和任何男人有过亲密接触。和老李头跳舞让她产生了一些感情,而老李头的甜言蜜语让她陷入了七荤八素的情感,甚至萌生了和他搭伙过日子的想法。
老李头看准了时机,开始向陈姨借1万元钱。他声称要用这笔钱将家里装饰得更漂亮,表示不能委屈了陈姨。同时,他说自己的钱存放在定期账户里,再过三个月就到期了,届时将连本带利全数交给陈姨保管,让她放心。陈姨感到幸福莫名其妙,没想到在五十多岁的年纪还能遇到这么一个一心一意对她好的人,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李头,决定明天带着1万元钱给他。
婆婆一直神秘兮兮地在家外活动,引起了香云的关注。香云好奇地询问婆婆为何总是忙碌不停。
婆婆称自己和小区的退休老太太们一同在公园学跳舞,因为她刚开始学,所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尽管陈姨解释得头头是道,但香云觉得婆婆的行为有些不寻常。刚好有一天,香云的丈夫王学冬休息,她看到婆婆匆匆忙忙拿了一张存折就出门。香云急忙把孩子交给老公,紧随其后跟着婆婆出门。
婆婆疾步走向银行取了一笔钱,急急忙忙地放进随身携带的包里,然后提着包径直走向公园。
在公园里,她迎接了一个老绅士,将钱递给了他。老绅士笑容满面地将钱塞进自己外套口袋,然后两人开始兴致勃勃地跳起了舞蹈。
香云这下算是看明白了,原来婆婆陷入了一场黄昏之恋。对此,香云尽管感到不解,但也接受了这个事实。她不禁纳闷为何婆婆要给这位老绅士钱。
这位老绅士看起来神采奕奕,一点也不像个老实人,让香云感到有些担忧。这时,一对跳舞的老夫妻走过来休息。
然后,她指着正在全神贯注跳舞的婆婆和她的舞伴说:“这两位跳舞得不错,感觉他们之间也挺好的,看上去也有夫妻相,不知道是否真的是夫妻?”
老太太嘴角微微一撇,以嘲笑的语气对香云说:“年轻人,你的眼光太差了。这两位并不是夫妻。这位老太太是最近新来的,而这位老爷爷可是个舞场高手,舞姿优美,口才了得。骗过的女人,少说也有上百人了。”
“那你怎么不提醒这位女士呢?”香云不满地说。
老太太摇了摇头:“提醒什么呀?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一个喜欢欺骗,一个喜欢被欺骗,各取所需。你去提醒,她可能会把你的好意当成多管闲事,小心还招致责骂。”
香云这时彻底明白了,她的婆婆竟然上了那位老爷爷的当。她感到气愤,因为在跳舞的人中,有好几位是住在她小区的,却都任由她的婆婆被欺骗,竟然没有人提醒她。
想到这里,香云冲到跳舞的婆婆身前,搭开老爷爷搭在婆婆身上的手,询问:“妈,刚才你为什么给他钱?”
老爷爷见状不对,试图溜走,却被香云一把拉住。香云让婆婆从老爷爷的口袋里把给他的钱拿回来。
婆婆被突然出现的儿媳吓得目瞪口呆,现在儿媳训她去老爷爷那里把钱要回来,她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香云见到婆婆这一副糊涂的模样,急得几乎要发火,她伸手去老爷爷装钱的口袋里摸钱,老爷爷见状赶紧扒开她的手,不让她拿,还大声喊道:“快来人啊,有人抢劫了。”
老爷爷一喊,婆婆终于有些清醒了,她对老爷爷不满地说:“这是我儿媳妇,怎么能抢劫呢?那不是我借给你的钱吗?”
老爷爷不理会婆婆,捂着口袋试图逃走,香云哪里肯放过他,她对婆婆说:“妈,你有没有让他写借条?这个人经常骗单身女性,你赶紧把钱要回来。”
婆婆感到事情不对劲,赶紧伸手拿回钱,婆媳两人合力成功地将一万元钱夺回。
她的性格因此变得声名狼藉。香云因为拽着老公的耳朵走出麻将馆,并成功地夺回婆婆被欺骗的10000元钱,她那火爆的脾气从此广为人知。
尽管按理来说,香云并没有做错什么,然而小区的人却喜欢在这类事情上说三道四。
他们认为女人应该温文尔雅,像香云这样外表火爆,在公共场合不懂得保持风度的女性并不是一个好女人。
在他们的心底深处,他们其实渴望着王学冬与香云离婚,但是他们的期望却化为泡影。
由于妻子香云强势的介入,王学冬成功地戒除了对麻将的痴迷,将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工作中。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从一名普通职员晋升为部门主管。
至于陈姨,经过这场闹剧后她再也没有与老李头联系过。后来,当她调查到老李头确实是个游手好闲、专门勾搭女人的老渣子时,她对儿媳妇的好感倍增。
陈姨和儿子王学冬一致认为,正是由于香云的火爆性格,使得他们能够果断地做出决定,从而让他们现在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所以,当好事的邻居问及陈姨为何不让儿子离婚时,陈姨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儿媳的性格虽然有点暴躁、凶悍,但这都是为了我们家好。我们家需要这样性格的女人。”
就像鞋子的合脚程度只有穿着者知道一样,外人纵观左右也难以判断婚姻是否合适。正所谓“宁可拆毁十座庙宇,也不愿破坏一桩婚姻。”这句老话真的是深具智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12: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