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信院老校友讲述校史故事
“边劳动边学习,干一行精一行”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60年前,他们怀揣无线电梦想走进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60年后,白发苍苍的他们重返母校,与00后学子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近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跨越60年的青春对话”活动,用鲜活的校史故事和动人的工匠精神,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注入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1965年的御道街校区梧桐成荫,被校友们亲切称为“花园校园”。当时未满18岁的何肇元、庄月兰不会想到,入学次年就要奔赴江西景德镇的荒山野岭。“大窑房当教室,土炕当床,一锅热水轮流洗澡。”庄月兰回忆,面对落差,同学们用“边建设边学习”的方式响应“备战备荒”的号召,“祖国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成为那一代人的青春誓言。
微党课上,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让全场动容:1966年,600余名南无校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江西景德镇。面对荒山野岭、窑洞土炕的艰苦环境,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学生没有退缩。“没有实验室,就把车间当课堂;没有教材,就手抄技术手册。”机关党总支书记林虹的讲述中,那些在油灯下誊写笔记的身影,生动诠释了“边劳动边学习”的坚韧品格。“条件越苦,学习劲头越足——那时候我们心里就一句话: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必须完成!”何肇元校友的这句话,道出了那一代人刻进骨子里的担当。
“大学生能做的,我们中专生照样行!”访谈环节,庄月兰展示了一本本荣誉证书。1971年调入湖北066导弹基地后,面对高学历同事的质疑,她白天维修雷达仪表,夜晚自学《晶体管电路设计》,最终在与本科生同台竞技的工程师答辩中成绩名列前茅。“竞争靠实力,实力靠积累。”她的话引来阵阵掌声。
何肇元同样在技术战场“开疆拓土”:从设计导弹电源系统到退休后助力民企质量认证,他用50年职业生涯诠释“干一行、精一行”。当学生问及“为何退休仍工作”,他笑道:“技术人永远年轻,只要社会需要,我们就是‘待机状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