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网络狂欢下的“子涵”何去何从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12 10: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王臻儒

“老师我们家子涵怎么了?”近期,在各大网络平台,“子涵”这一人名成为不少网友造梗、玩梗的对象。有人在宠物进食的视频下发问“我家子涵怎么不吃饭”“是不是有人欺负我们家子涵了”,也有人在跑步比赛的视频下评论“我家子涵怎么没得第一”“以后这种比赛我们家子涵就不参加了”。这种无厘头的评论,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折射出了互联网文化最鲜明的特质。

“子涵”看似是荒诞的段子,实则没有脱离网络流行语的内核,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荒唐的一面。这个梗来自一张网传图,一位“子涵妈妈”在群里说孩子子涵被蚊子咬了,并在群里责问:“老师,我家子涵为什么被蚊子咬,幼儿园就这样看孩子的吗?”她甚至质问,“为什么不咬其他人?”这些语句的荒诞之处在于,家长爱子心切,却采用了过度的保护方式。“子涵体”走红,起因正是不少网友因为反感这种护子心切的心态,进行了一种创意化网络表达。

“子涵体”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独特、新颖表达方式的需求,网络语言的娱乐性和传播性更易吸引广大网友参与造梗并传播,从而形成一种网络文化现象。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子涵体”的出现不失为网络语言创新和发展的一个缩影。

“子涵体”走红的背后,是不少苦于“熊孩子”和他们家长的年轻人。家长自身情绪不稳定,把教育和保护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甚至推给社会,让人苦不堪言。爱护孩子不是问题的根源,错误的、过度的保护方式才是。也许通过“老师,我家子涵怎么……”这种固定表达,掀起网络中的话语狂欢,能够让有类似行为的家长适当反思,不要被无底线的溺爱蒙蔽了双眼,拒绝过度保护的方式,引导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不过,“子涵体”虽有趣,其流行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网络语言可能会对传统的语言规范产生冲击,导致一些人在正式场合使用不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人名为内核的网络热梗,更容易激发潜在社会问题。据统计,2010年后出生的孩子中,取名为“子涵”成为热门。这些“子涵”在学校内外是否会受到网络热梗的影响,受到他人的嘲笑、贬低甚至霸凌,尚不可知,但违背社会公德、可能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仍值得我们警惕。

因此,对于“子涵体”的走红,我们不妨以更加理性、开放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子涵体”这种网络表达,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理解其出现的原因和背景,不盲目跟风,也不过度贬低,既要欣赏其独特之处,也要保持对传统语言规范的尊重和维护。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网络素养教育,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12: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亚文化对社会群体的渗透呈现出日益显著的低龄化趋势。比如,越来越多青少年经常把“YYDS”“你个老6”挂在嘴上,还有“尊嘟假嘟”“我嘞个giao”“xswl”“2
2024-12-08 08:34:00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这一行动针对部分网站平台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进行整治,对于在学校和家庭对学生
2024-11-04 14:17:00
...正处于语言的学习阶段、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当泛滥的“网络烂梗”直扑孩子们的时候,教育、引导孩子提高自身辨别能力,增强语言免疫力才是关键。□有章“蝴蝶有生命,它有自己的思考、自己
2023-08-08 08:57: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一场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热词的班会引发讨论。在这堂班会上,对网络热词是盲目跟风还是要有自我判断,语文老师用“气球”和“蝴蝶”的生动比喻来教育和启
2023-08-22 06:37:00
使用“网言网语”须恰到好处
本文转自:海口日报近日,网络用语成为学生口头禅这一现象再次受到网友关注。孩子满嘴网络梗,甚至在作业和作文中也出现了网络流行语,这种现象该担忧吗?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2024-02-08 09:11:00
拒绝网络烂梗  青少年要学会好好说话
...转自:山西晚报“鸡你太美”“你这个老六”……当这些网络语言从孩子的口中冒出来时,作为家长、老师,甚至社会各界关注少年儿童成长的人士,大多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当了解到它们的意
2023-03-13 07:06:00
抵制网络“烂梗” 呵护孩子成长
...孩子。语言必然会有时代烙印。许多新兴表达方式,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流行。不可否认,一些新兴词汇能准确、生动地描述当时人们的状态,让年轻人乐于接受,比如前些年流行的“给力”,
2023-05-05 02:11:00
...个老六,我真服了”“我嘞个giao”……曾几何时,一些网络黑话成了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挂在嘴上的常用语,有人甚至把这些“梗”带进了学校、写进了作业。中小学生不分场合的玩“梗
2024-11-06 08:12:00
孩子满嘴网梗,该担忧吗?
近日,网络用语成为小学生口头禅的现象受到网友关注。媒体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网络流行语、网络热梗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流行,有的孩子说话夹杂着大量网络流行语,乃至作业、作文中都出现了网
2024-02-04 16:1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南报网讯(通讯员王璐记者姜静)9月6日,南京农业大学迎新现场,上演了一场最美的双向奔赴。来自贵州的新生赵宁靖来报到了。而这一刻
2025-09-07 08:47:00
“外五县瑜伽裤”,怎么就成捞女标签了?
当穿瑜伽裤骑车、爬山、健身成为烙在女性身上的一种不文明、不检点的标签时,原本没有属性的瑜伽裤被迫成为“性暗示”的载体。作者 | 邢亚琪编辑 | 宋爽题图 | 《好事成双》一个身穿
2025-09-07 12:13: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9月3日交通晚高峰,网约车司机郑师傅送一名脑出血女孩进岛就医,路遇警车,试着求助。“警车上的警务人员一听到求助
2025-09-07 08:49:00
大众网记者 苏鑫 菏泽报道9月6日,2025鄄城首届发制品博览会开幕式在菏泽鄄城县第三发制品产业园举行。本届博览会以“凝心聚力
2025-09-07 16:12:00
近日,共青团娄烦县委在“青年之家”开展了“绳彩飞扬,‘青’传非遗”主题活动。活动将绳结技艺与自然美学巧妙融合,用一根根彩绳编织非遗故事
2025-09-07 18:08:00
涞曲高速灵山南收费站暖心帮助54名彝族务工人员
河北新闻网讯(赵浩业)9月6日中午,一辆四川凉山至河北张家口的大巴车行至涞曲高速突发故障,随后在灵山南收费站下道维修车辆
2025-09-07 18:16:00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迎新:为新生开启特别入学之旅
近日,在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迎新工作站点前,一本“立体书”吸引大家关注,“立体书”由学院院史图书为原型而搭建
2025-09-07 18:16:00
陕西省育儿补贴申领通道开启 快去“秦务员”办理
家有不满3周岁宝宝的家长注意,陕西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开通育儿补贴线上申领通道,家长们快去“秦务员”办理吧。补贴对象补贴对象为从2025年1月1日起
2025-09-07 18:17:00
拓展城市文化新空间,潍坊市奎文区图书馆新华新阅分馆正式开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通讯员 董晓慧 李晓涵9月6日,潍坊市奎文区图书馆新华新阅分馆开馆暨“非遗传承·阅享成长”主题活动在新华新阅广场举行
2025-09-07 18:57:00
汉江2025年第1号洪水形成 郧阳区多举措确保洪峰安全过境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周贤林)9月5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发布信息:“汉江2025年第1号洪水”在汉江上游形成
2025-09-07 19:00:00
2岁患儿罹患恶性肿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多学科保驾护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偶然因扁桃体发炎就医,却发现腹部“包藏”一枚肿瘤。7月底,2岁的小峰(化名)因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在当地医院就诊
2025-09-07 20:04:00
鲁东大学7000余名2025级新生开学报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9月6日,来自五湖四海的7000余名2025级新生,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踏入鲁东大学的校门
2025-09-07 20:04:00
“跟着名家去旅行·蒙山文化高峰论坛”在蒙山成功举办
2025年9月6日至7日,由蒙山旅游集团主办,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蒙山康谷温泉承办的“探索蒙山诗意仙境的历史文化魅力——跟着名家去旅行·蒙山文化高峰论坛”在蒙山蒙童胜境
2025-09-07 22:18:00
浙江诺特健康杭州第一分公司被没收违规产品并罚款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浙江政务服务网获悉,浙江诺特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第一分公司因未通过安全性评估,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2025-09-07 21:43:00
一纸家书,再续“丝路情缘
当地时间8月25日至31日,广州市侨联一行访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多家侨社侨企,在此期间重点推介了十五运会并为“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广州茶居”揭牌
2025-09-07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