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你好,我是特邀调解员
——走进承德市法院系统特邀调解员群体
近日,隆化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林莹(左)正在为当事人答疑解惑。 黄 洁摄
日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王滦久(中)在老窝铺乡下窝铺村进行普法宣传。王卫东摄
他们奔走在街头巷尾,耕耘在田间地头,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悉心调解百姓的“疙瘩事”;
他们或是“五老乡贤”,或是网格员,或是专业调解组织成员,面对当事人的焦虑和困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开导,用炙热真情温暖人;
……
如今,承德市法院系统聘请了3058名特邀调解员。他们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怕麻烦的耐心、不惧琐碎的恒心,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调解了一件件“烦忧案”,换来了一张张笑脸,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用心用情解纠纷
鹰手营子矿区寿王坟镇一居民将临时修建的屋顶搭在共用墙上,引起了邻居的不满。邻居将其告上法庭,并扬言不拆除临时修建的屋顶,就拆掉两家共用墙。两家就这样顶上了牛。
鹰手营子矿区人民法院寿王坟法庭将此案委托给特邀调解员王连明。王连明不辞辛苦从中斡旋,多次组织双方坐到一起,为他们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讲述邻里和睦才能家兴事旺的道理……最终邻居撤诉,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一部电话,一颗真心,30多年来,王连明坚守在调解一线,帮助群众化解矛盾,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做调解工作,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对群众怀着浓厚的感情,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年近70岁的隆化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李信就是这样一位古道热肠的人。群众家里忙、离得远,他就去家中调解;土地纠纷,不到现场说不清楚,他就骑车实地勘察……自2018年6月以来,李信的足迹遍布郭家屯镇21个行政村,行程达2200多公里。
耐心细心听民声,千方百计解民忧。双滦区双安社区工作人员、区级人大代表孙素同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一次次的电话沟通中查清事实,在一次次走访中找准争议焦点,协助法院化解了大量诉前纠纷,从源头上有效减少了诉讼增量,节约了司法资源。
“群众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孙素同说。2022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诉前共委派特邀调解员调解案件48774件,调解成功32390件;诉中委托特邀调解员调解案件1917件,调解成功1591件。
善用调解小技巧
“离婚案件怎么调解?”在一次全市法院特邀调解员经验交流会上,有人提问。在实际调解工作中,同样一个案子,如交给不同的调解员进行处理,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善用调解方法与技巧是关键。
“婚姻中产生纠纷和矛盾,是双方有了心结。”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付贵山说,要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关键是要找对“钥匙”。
调解方法技巧用得好,纠纷积怨彻底“了”。分享起自己的调解方法和技巧,特邀调解员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事调解工作4年多,共调处纠纷1008件,成功率70%以上……隆化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闫振海有着自己做调解工作的五大制胜法宝: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锲而不舍,以情感人;以案说法,触类旁通;及时请教,有的放矢;力求严谨,不留后患。
“甘当倾听者”,是承德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姜志平在调解家事案件中总结的一条经验。“做家事案件的调解,既要有耐心,还要有爱心,要甘于做一位倾听者,听听夫妻双方的苦楚,双方得到了倾诉,可能案件就化解了。”姜志平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庭里调解和庭外做工作相结合、当面调解和“背对背”做工作相结合、讲法和讲理相结合、调和和调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调解家事纠纷,效果明显。两年来,他共调解成功83件离婚案件,其中协议离婚35件、原告撤诉48件。
说话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调解工作的根本。
在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鱼儿山法庭特邀调解员马金豹看来,调解纠纷现场要把握好说话的“火候”:“面对情况复杂多变的纠纷现场,调解员要在言语、气势上控制现场,稳住局面,话要说得有理有力,令人信服。”
马金豹说,纠纷现场要防止“东扯葫芦西扯瓢”,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所在,贻误最佳调解时机;更要防止内容不当,最忌随意表态,引起双方不满,导致调处陷入僵局。
……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特邀调解员们不拒“小”,不畏“繁”,用心用力用情调解,拯救了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挽救了一段段弥足珍贵的感情,书写了一个个结局完满的故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度。
学法普法接地气
在滦平县人民法院虎什哈法庭特邀调解员王爱国的桌子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本翻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半旧的书页,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记录着他在前进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学习。
“成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既是荣耀也是使命,应当依法办事。”55岁的王爱国说,法律不是儿戏,只有自己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给当事人最好的建议,才能更好地做好调解工作。
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23年,宽城满族自治县的张金没有选择清闲的退休生活,而是继续穿梭在乡间地头。
担任法庭特邀调解员以来,张金的法律意识更强了,他坚持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向法官学、向实践学,不断提高解决纠纷的能力、适用法律的能力和驾驭调解的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法、守法,他养成了记录案例、分析总结的好习惯。张金利用在镇司法所返聘的身份优势,每当有典型案件调解结束,他就适时把村“两委”干部和部分居民组织在一起,对案例进行讲解、分析,把法律知识的普及融入到加强法治建设的实际工作中。
宪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从2017年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特邀调解员曹玉良边学边干,时常深入集镇、学校、农村进行人民调解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活动。他结合群众身边事及调解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又“接地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至今宣讲活动已达100余场。
让新媒体成为普法宣传新阵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王滦久是一名90后,他把与法官入户调解的过程和一些法律法规,制作成短视频,通过抖音短视频、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分享,打造线上线下普法宣传两条线……
特邀调解员们通过大力开展以案释法,实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权威地位,让群众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自觉习惯,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张 浩 赵晶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4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