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智能化监管”替代“人海式”巡查
49种AI算法让“城市大脑”更聪明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朱科 周娜 通讯员杜成云 张鑫)5月8日,记者从市城运中心了解到,市“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运用6大类49种AI算法,让视频监控化身“前沿哨兵”,以“智能化监管”替代“人海式”巡查,为城市管理提供强大的智能支撑。
融通智联技术,强化预测预警支撑。我市通过运用视联、物联等神经元数据资源,叠加日常管理、智能安防、生态环境、社会管控、道路交通、应急管理等智能算法,能够让城运平台系统智能识别发现问题、自动派单调度处置。目前,市城运中心已建立风险预警分析、城市管理分析、AI语义分析、12345热线高发责任主体等7类数据分析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大脑”的预测预警能力。
汇聚数联资源,打通共享共用壁垒。市城运中心依托襄阳“汉江云”计算中心,将分散于行政审批、公安、住建等31个部门的碎片化数据进行集成汇聚,打通了70个“信息孤岛”(含21个国垂、20个省垂业务系统),形成了27类专题数据库,可实时获取26.3亿条业务数据,向全市228个单位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整合物联资源,延伸可观可感触角。市城运中心已将涉及公安、政法、城管等12个部门的2万余路视频资源,商超、景点、停车场等行业的3万余路社会资源接入“城市之眼”,实现全市关键场所的实时监控;市城运平台还接入了11个部门的19个种类7899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城市细微脉动及时感知。市城运中心还汇聚了自然地理信息系统、社会地理信息系统中的35万余个治理要素,实现空间地理数据与城市智能化场景的有序关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0 0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