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
绿肥还田让地更肥稻更香
——兴宾区南泗乡高岭村推广绿肥还田见闻
□ 本报记者 韦海臣 通讯员 桂源阳 文/图
村民使用农机将绿肥苕子还田。
3月26日,兴宾区南泗乡高岭村村民罗德切的田地里,随着翻耕机驶过,一片片绿油油的苕子被翻入泥土里。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高岭村实施“绿肥—早稻—晚稻轮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绿肥还田肥力好,可提升稻谷产量、品质,受到村民普遍认可。
“我们村2012年开始种植绿肥,绿肥真是个宝,既能减少肥料的使用,又能使稻田更肥、稻谷更香软。”村民罗德切说,刚开始大家不懂什么是绿肥,使用绿肥后,还像往常一样足量施化肥,当年稻谷却因长势太好,出现了倒伏。“后经政府部门宣传后,农户才知道绿肥已是很好的肥料,不需要再施更多的化肥。”
十多年来,高岭村晚稻准备收割时,农业农村部门都会用无人机在农户的稻田里播洒绿肥种子,待到第二年春耕时,农户再使用农机将绿肥还田。
“我家有5亩稻田,都种植了绿肥,现在我用农机翻压还田,半个月后就能种植作物了。”罗德切说,使用绿肥后,每亩能减少100元的肥料投入,而且稻田的泥土更软、更肥沃,种植的稻谷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近年来,我市围绕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绿肥+”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在“精”字上下功夫,在“提”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积极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起初我们村只有1200亩土地播撒了绿肥,群众看到效益后,要求全部播撒绿肥,现在全村2500亩都播撒了绿肥。”高岭村委副主任罗广索说,播撒绿肥后,氮肥的使用率减少了30%,稻谷产量增长了15%。“现在,春耕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将绿肥还田、沤肥,清明节过后就开始种植了。”
为切实抓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加大水稻秸秆—绿肥联合利用养地节肥,我市在全区率先总结并推行“无人机播种+稻底播”“无人机播种+稻草覆盖”“机械干压还田”等技术模式,提升耕地土壤质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据悉,目前我市绿肥的品种有苕子、油菜花、紫云英等,绿肥还田后,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绿肥种植工作,2023年全市绿肥种植面积32.15万亩,建立示范样板片31个,示范面积4.86万亩,多项技术模式得到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的充分肯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0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