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2 14:4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提问者大概没读过《史记》和《汉书》,更没读懂汉武帝,跟着人云亦云。正史白纸黑字写在那里,汉武帝只杀了卫青的长子卫伉。卫家活得很滋润,后来发展成了河东豪族,三国著名的卫瓘就是他的后人。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以我个人对汉武帝的解读,他一生与卫青都没有任何芥蒂,他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培养卫氏家族,这不光是个人偏好,也跟汉武帝的政治理想有关。

这篇文章我回答三个问题:汉武帝与卫青及卫氏家族的关系如何?为何人们会误以为汉武帝对卫氏集团展开了清洗?汉武帝的政治理想与卫氏集团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与卫青及卫氏家族的关系如何?

卫青因为姐姐卫子夫的关系,得以入侍建章宫,推算他当时才13—15岁。八年后,卫青第一次率兵出征,那一战,汉军四路大军,唯独卫青孤军深入直达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700余人,其余三路人马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惨败而归。

龙城之战卫青一战成名,一颗将星由此冉冉升起。此后11年,卫青六次出征,无一败绩,尤其是“漠北之战”,让匈奴远窜漠北,十几年不敢南下。

卫青第一次实现了汉军长途奔袭的战术,彻底改变了汉军固守城池被动防守的作战模式,也让匈奴人的机动作战优势荡然无存。可以说,卫青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卫青本是一介骑奴,他的人生辉煌,离不开汉武帝的赏识和提拔,甚至可以说,卫青是汉武帝的得意作品。于国家而言,他们是君臣恩遇,于私情而言,他们是血脉相连,既然如此,传说中的“灭族”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发生在征和元年(91),阳陵大侠状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并与丞相公孙贺等人行巫蛊诅咒。公孙贺是卫子夫和卫青的姐夫,公孙敬声是公孙贺的儿子,阳石公主生母不详,有人猜测是卫子夫。

案件调查审理的结果,将卫青的长子卫伉和诸邑公主也卷了进去,于是包括公孙贺父子、二位公主、卫伉全部被处死。至于这些亲人们为何集体巫蛊诅咒汉武帝?史书没交代,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请注意,卫家在这次案件中只有卫伉被杀,卫青的另外两个儿子卫不疑和卫登,以及卫伉的儿子都未受到牵连。其中卫登的后人在汉宣帝、汉成帝、汉平帝时期都有做官、封爵的记录。

卫伉在被杀前,曾经两次被剥夺爵位,一次是在元鼎元年(116),罪名是“矫制不害”(伪造圣旨但没有形成恶果);另一次是太初三年(102),罪名是“阑入宫”(没有符节擅自入宫)。

其中他第一次被夺爵发生在漠北大战后三年,第二次发生在卫青去世后四年。那么,卫伉的遭遇是不是汉武帝对卫家的刻意打压呢?

我认为不是,至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首先卫伉的三次犯罪都有据可查,其次汉武帝时期被夺爵很寻常,光“酎金事件”一次性就夺了106人的爵位,卫伉被抓现行一点都不冤。

在卫伉被夺爵后的第二年,汉武帝还主持了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婚礼,这显然是一个抬高卫家身价的举动。

有人以卫青在漠北大战之前,被汉武帝冷藏了四年为由,说汉武帝在故意疏远卫青。其实这种猜测站不住脚,史书没有这样的描述,我个人认为那是卫青的健康出了问题,被后人过度解读了。

反正,我从《史记》和《汉书》中,没发现丝毫汉武帝疏远、打压卫青及卫氏家族的痕迹。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为何人们会误以为汉武帝对卫氏集团展开了清洗?

后人的误解来源于文学作品,以及《资治通鉴》的“流毒”。司马光认为,汉武帝末年的“巫蛊之祸”是个冤案,为了把故事讲得符合逻辑,他“推论”:汉武帝对太子刘据(卫子夫所生)不满,产生了易储的心思,因为要易储,就必须要先打压卫氏集团。

司马光的这个观点非常有市场,也把史书中断片的地方解释得更符合逻辑,但仔细一分析就发现漏洞很多。

我们在《汉书》和《史记》中,找不到任何汉武帝对刘据的不满,也看不到汉武帝易储的任何准备动作。事实上,汉武帝临终前选择幼子刘弗陵,是刘据死后他万般无奈的决定。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其实,卫青虽然贵为大将军,但他的出身,以及他的品行,决定了所谓的“卫氏集团”其实是徒有虚名,更不可能对皇权形成威胁。

恰恰相反,我认为汉武帝的心思应该是一直试图培养卫家的势力,那些认为汉武帝打压卫氏的人,根本没读懂汉武帝的政治理想。

汉武帝的政治理想与卫氏集团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一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为后世创建一个模板,保证大汉王朝千秋万代。这个模板包括两大部分:对外征服四夷,对内保证皇权独裁。

汉武帝为何不惜民力力图灭了匈奴?就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除外部威胁,这部分比较容易看得懂。内政方面比较复杂,我个人认为他大体上有以下几个举措:

其一、地方以郡县为行政主体,以诸侯王为监督体系,形成直属皇帝垂直领导和监控的治理模式;

其二、中央以内朝架空外朝,形成皇帝独立决策,外朝贯彻实施,并以独立于外朝,受皇帝垂直领导的监察、司法机构监控外朝;

其三、国家的政治主导力量,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培养儒家士族阶级,坚决打压和遏制权贵阶层的冒头。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其中第三条很重要。汉武帝深知,皇权的稳固少不了政治势力的拥护,但政治势力过于强大又会反过来威胁皇权,所以他的基本策略是边打边拉,拉一派打一派,扶植弱小的打击强大的。

比如刘姓诸侯王,汉武帝给他们的定位当影子,瞪大两眼盯住地方官就行,不许插手政务,不能有自己的势力,所以首先要把他们搞成“尊贵的招贴画”,很好看,不顶用,会打小报告。

再比如朝中的大臣,他最喜欢挑出身低贱的、起点低的人用,主父偃、张汤、卜式、江充、桑弘羊、朱买臣、倪宽、李广利等等。这些人都因为皇帝而显贵,不缺忠诚,也深知汉武帝仇恨权贵的心思,不敢发展个人势力,所以他们要么做孤臣,要么被卸磨杀驴。

卫青也是这类人,他虽然地位很高,其实因为出身问题被士族阶级看不起,整个卫氏家族都是如此。同时卫青为人低调,不敢养士,也很少插手朝政,这些恰好都是汉武帝所看重的。

在汉武帝的布局中,卫氏集团不是太强大,而是太弱小。他担心的不是卫氏集团会妨碍皇权的独立性,而是担心自己过世后,卫氏能不能成为刘据的政治保护伞。

基于这个担心,汉武帝一直在抬高卫青的威望。卫青去世后第三年,他又强行任命公孙贺为丞相。包括对霍去病的提拔,对霍光、霍嬗的培养,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可是卫氏命不好,两根顶梁柱卫青、霍去病都死得太早,公孙贺能力有限,晚一辈的又堕落得太厉害。因此,汉武帝所期望的“卫氏集团”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形成过。

所以,请别再相信“汉武帝灭了卫家”这类荒诞不经的言论,谁要是有异议,请拿正史内容与我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4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在卫青死后,汉武帝要杀了卫青全家呢
在卫青死后汉武帝对卫家就没什么好态度,甚至在最后直接诛杀了整个家族,为什么在卫青死后,汉武帝要杀了卫青全家呢?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强权皇帝,容不下朝堂之中有势力太过庞大的家族
2023-04-22 16:18:00
卫青死后汉武帝诛杀了其整个家族,是害外戚势力干政
公元前91年,汉武帝以龙卷风卷残云的速度清理掉了当时汉朝最大的外戚势力,卫家。此时,距离卫青去世,已经17年了。为了清理得更彻底,在这次清理中死的人包括但不限于:卫青的姐姐,皇后
2023-02-22 19:55:00
卫青的三个儿子都不是平阳公主所生,他死后三个儿子是否善终?
...朝的巩固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如果没有卫青在军事上的赫赫战功,他的宏图霸业也可能只是一场空想。卫青,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汉武帝成就伟业的
2024-11-03 10:38:00
卫青去世汉武帝悲痛,为何转眼便灭了卫家满门?
...族英雄。就是这样一个报效祖国的将军,生前风光,君主汉武帝对他信任有加。卫青死后,一开始还是悲痛,痛哭流涕,赋谥号,亲自帮卫青选墓地;但是转眼间,就把卫青满门全都灭了。作为一个
2023-06-05 13:29:00
说起汉朝风云,除了有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少不了卫青大将军的意气风发:夺龙城、收河套、袭高阙、破匈奴、平北疆,七战七捷,护江山万里,守大汉平安。他改变了汉朝对匈奴只能用和亲换和平的
2024-06-08 06:15:00
卫家人为汉朝开疆扩土,最后 却遭汉武帝屠杀,原因让人心寒
...畜牧,所以为了生存,他们大肆抢夺边境农民的物资。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常胜将军卫青。他常年征战漠北,还为汉朝开疆扩土,汉朝有他带兵一直抵御外敌,国内发展才处于平稳,卫家也因为卫
2023-03-07 21:05:00
汉武帝为何将辅政大权交给霍光
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晚年却沉浸在杀戮中无法自拔。他不仅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刘据逼死,还将一代贤后卫子夫的整个家族团灭。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杀母立子”的先河,在决定让6岁的小
2023-05-29 16:31:00
巫 蛊之祸发生后,卫青的旧部为何不帮太子
...的权贵家族,自然就是卫家了。这时候卫子夫已经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卫家也已经平步青云。所以,任安就选择了当时大将军卫青他们家,去卫青府上,给卫青养马去了。从一个地方基层官员,变
2023-06-28 21:53:00
作为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前期有多受宠
...朝的历史上,刘据的死,绝对是最大的遗憾之一了。身为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从出生那天开始,就背负了整个汉朝的希望。汉武帝给了他最好的教育,为的就是让他将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大家都
2023-06-28 21: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