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2 14:4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提问者大概没读过《史记》和《汉书》,更没读懂汉武帝,跟着人云亦云。正史白纸黑字写在那里,汉武帝只杀了卫青的长子卫伉。卫家活得很滋润,后来发展成了河东豪族,三国著名的卫瓘就是他的后人。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以我个人对汉武帝的解读,他一生与卫青都没有任何芥蒂,他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培养卫氏家族,这不光是个人偏好,也跟汉武帝的政治理想有关。

这篇文章我回答三个问题:汉武帝与卫青及卫氏家族的关系如何?为何人们会误以为汉武帝对卫氏集团展开了清洗?汉武帝的政治理想与卫氏集团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与卫青及卫氏家族的关系如何?

卫青因为姐姐卫子夫的关系,得以入侍建章宫,推算他当时才13—15岁。八年后,卫青第一次率兵出征,那一战,汉军四路大军,唯独卫青孤军深入直达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700余人,其余三路人马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惨败而归。

龙城之战卫青一战成名,一颗将星由此冉冉升起。此后11年,卫青六次出征,无一败绩,尤其是“漠北之战”,让匈奴远窜漠北,十几年不敢南下。

卫青第一次实现了汉军长途奔袭的战术,彻底改变了汉军固守城池被动防守的作战模式,也让匈奴人的机动作战优势荡然无存。可以说,卫青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卫青本是一介骑奴,他的人生辉煌,离不开汉武帝的赏识和提拔,甚至可以说,卫青是汉武帝的得意作品。于国家而言,他们是君臣恩遇,于私情而言,他们是血脉相连,既然如此,传说中的“灭族”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发生在征和元年(91),阳陵大侠状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并与丞相公孙贺等人行巫蛊诅咒。公孙贺是卫子夫和卫青的姐夫,公孙敬声是公孙贺的儿子,阳石公主生母不详,有人猜测是卫子夫。

案件调查审理的结果,将卫青的长子卫伉和诸邑公主也卷了进去,于是包括公孙贺父子、二位公主、卫伉全部被处死。至于这些亲人们为何集体巫蛊诅咒汉武帝?史书没交代,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请注意,卫家在这次案件中只有卫伉被杀,卫青的另外两个儿子卫不疑和卫登,以及卫伉的儿子都未受到牵连。其中卫登的后人在汉宣帝、汉成帝、汉平帝时期都有做官、封爵的记录。

卫伉在被杀前,曾经两次被剥夺爵位,一次是在元鼎元年(116),罪名是“矫制不害”(伪造圣旨但没有形成恶果);另一次是太初三年(102),罪名是“阑入宫”(没有符节擅自入宫)。

其中他第一次被夺爵发生在漠北大战后三年,第二次发生在卫青去世后四年。那么,卫伉的遭遇是不是汉武帝对卫家的刻意打压呢?

我认为不是,至少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首先卫伉的三次犯罪都有据可查,其次汉武帝时期被夺爵很寻常,光“酎金事件”一次性就夺了106人的爵位,卫伉被抓现行一点都不冤。

在卫伉被夺爵后的第二年,汉武帝还主持了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婚礼,这显然是一个抬高卫家身价的举动。

有人以卫青在漠北大战之前,被汉武帝冷藏了四年为由,说汉武帝在故意疏远卫青。其实这种猜测站不住脚,史书没有这样的描述,我个人认为那是卫青的健康出了问题,被后人过度解读了。

反正,我从《史记》和《汉书》中,没发现丝毫汉武帝疏远、打压卫青及卫氏家族的痕迹。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为何人们会误以为汉武帝对卫氏集团展开了清洗?

后人的误解来源于文学作品,以及《资治通鉴》的“流毒”。司马光认为,汉武帝末年的“巫蛊之祸”是个冤案,为了把故事讲得符合逻辑,他“推论”:汉武帝对太子刘据(卫子夫所生)不满,产生了易储的心思,因为要易储,就必须要先打压卫氏集团。

司马光的这个观点非常有市场,也把史书中断片的地方解释得更符合逻辑,但仔细一分析就发现漏洞很多。

我们在《汉书》和《史记》中,找不到任何汉武帝对刘据的不满,也看不到汉武帝易储的任何准备动作。事实上,汉武帝临终前选择幼子刘弗陵,是刘据死后他万般无奈的决定。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其实,卫青虽然贵为大将军,但他的出身,以及他的品行,决定了所谓的“卫氏集团”其实是徒有虚名,更不可能对皇权形成威胁。

恰恰相反,我认为汉武帝的心思应该是一直试图培养卫家的势力,那些认为汉武帝打压卫氏的人,根本没读懂汉武帝的政治理想。

汉武帝的政治理想与卫氏集团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一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为后世创建一个模板,保证大汉王朝千秋万代。这个模板包括两大部分:对外征服四夷,对内保证皇权独裁。

汉武帝为何不惜民力力图灭了匈奴?就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除外部威胁,这部分比较容易看得懂。内政方面比较复杂,我个人认为他大体上有以下几个举措:

其一、地方以郡县为行政主体,以诸侯王为监督体系,形成直属皇帝垂直领导和监控的治理模式;

其二、中央以内朝架空外朝,形成皇帝独立决策,外朝贯彻实施,并以独立于外朝,受皇帝垂直领导的监察、司法机构监控外朝;

其三、国家的政治主导力量,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培养儒家士族阶级,坚决打压和遏制权贵阶层的冒头。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其中第三条很重要。汉武帝深知,皇权的稳固少不了政治势力的拥护,但政治势力过于强大又会反过来威胁皇权,所以他的基本策略是边打边拉,拉一派打一派,扶植弱小的打击强大的。

比如刘姓诸侯王,汉武帝给他们的定位当影子,瞪大两眼盯住地方官就行,不许插手政务,不能有自己的势力,所以首先要把他们搞成“尊贵的招贴画”,很好看,不顶用,会打小报告。

再比如朝中的大臣,他最喜欢挑出身低贱的、起点低的人用,主父偃、张汤、卜式、江充、桑弘羊、朱买臣、倪宽、李广利等等。这些人都因为皇帝而显贵,不缺忠诚,也深知汉武帝仇恨权贵的心思,不敢发展个人势力,所以他们要么做孤臣,要么被卸磨杀驴。

卫青也是这类人,他虽然地位很高,其实因为出身问题被士族阶级看不起,整个卫氏家族都是如此。同时卫青为人低调,不敢养士,也很少插手朝政,这些恰好都是汉武帝所看重的。

在汉武帝的布局中,卫氏集团不是太强大,而是太弱小。他担心的不是卫氏集团会妨碍皇权的独立性,而是担心自己过世后,卫氏能不能成为刘据的政治保护伞。

基于这个担心,汉武帝一直在抬高卫青的威望。卫青去世后第三年,他又强行任命公孙贺为丞相。包括对霍去病的提拔,对霍光、霍嬗的培养,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卫青死后汉武帝真的灭了卫家吗

可是卫氏命不好,两根顶梁柱卫青、霍去病都死得太早,公孙贺能力有限,晚一辈的又堕落得太厉害。因此,汉武帝所期望的“卫氏集团”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形成过。

所以,请别再相信“汉武帝灭了卫家”这类荒诞不经的言论,谁要是有异议,请拿正史内容与我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4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在卫青死后,汉武帝要杀了卫青全家呢
在卫青死后汉武帝对卫家就没什么好态度,甚至在最后直接诛杀了整个家族,为什么在卫青死后,汉武帝要杀了卫青全家呢?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强权皇帝,容不下朝堂之中有势力太过庞大的家族
2023-04-22 16:18:00
卫青死后汉武帝诛杀了其整个家族,是害外戚势力干政
公元前91年,汉武帝以龙卷风卷残云的速度清理掉了当时汉朝最大的外戚势力,卫家。此时,距离卫青去世,已经17年了。为了清理得更彻底,在这次清理中死的人包括但不限于:卫青的姐姐,皇后
2023-02-22 19:55:00
卫青的三个儿子都不是平阳公主所生,他死后三个儿子是否善终?
...朝的巩固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即使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如果没有卫青在军事上的赫赫战功,他的宏图霸业也可能只是一场空想。卫青,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汉武帝成就伟业的
2024-11-03 10:38:00
卫青去世汉武帝悲痛,为何转眼便灭了卫家满门?
...族英雄。就是这样一个报效祖国的将军,生前风光,君主汉武帝对他信任有加。卫青死后,一开始还是悲痛,痛哭流涕,赋谥号,亲自帮卫青选墓地;但是转眼间,就把卫青满门全都灭了。作为一个
2023-06-05 13:29:00
说起汉朝风云,除了有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少不了卫青大将军的意气风发:夺龙城、收河套、袭高阙、破匈奴、平北疆,七战七捷,护江山万里,守大汉平安。他改变了汉朝对匈奴只能用和亲换和平的
2024-06-08 06:15:00
卫家人为汉朝开疆扩土,最后 却遭汉武帝屠杀,原因让人心寒
...畜牧,所以为了生存,他们大肆抢夺边境农民的物资。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常胜将军卫青。他常年征战漠北,还为汉朝开疆扩土,汉朝有他带兵一直抵御外敌,国内发展才处于平稳,卫家也因为卫
2023-03-07 21:05:00
汉武帝为何将辅政大权交给霍光
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晚年却沉浸在杀戮中无法自拔。他不仅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刘据逼死,还将一代贤后卫子夫的整个家族团灭。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杀母立子”的先河,在决定让6岁的小
2023-05-29 16:31:00
巫 蛊之祸发生后,卫青的旧部为何不帮太子
...的权贵家族,自然就是卫家了。这时候卫子夫已经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卫家也已经平步青云。所以,任安就选择了当时大将军卫青他们家,去卫青府上,给卫青养马去了。从一个地方基层官员,变
2023-06-28 21:53:00
作为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前期有多受宠
...朝的历史上,刘据的死,绝对是最大的遗憾之一了。身为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从出生那天开始,就背负了整个汉朝的希望。汉武帝给了他最好的教育,为的就是让他将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大家都
2023-06-28 21: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