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印江||护林员吴正春:48年坚守大山 痴心植树护林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17 17:46: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48年坚守大山

印江木黄镇高石坎林场护林员吴正春痴心植树护林

张玉莲 任明勤

暮春时节,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高石坎林场内,一抹清瘦、忙碌的身影,一件橘黄色的护林服、一望无际的翠绿林海……一幅色彩分明的风景画,绝美、动人!

年过67岁的吴正春表情严肃、仔细询问每一拨进林场的人,并查看车辆是否载有祭祀纸钱和鞭炮,生怕因为自己的半点疏忽而给这林场带来灾难。

一丝不苟!他什么身份?这得从他与这林场相依相伴48年的时光说起。

响应号召拓荒造林

1976年3月,年仅19岁的吴正春怀着建设国营林场的激情与梦想,踏上了这片土地,从此与高石坎林场的九岭十三塆结缘。

进林场前,吴正春在原木黄区建厂公社专业队打杂、喂猪。因为有这段“履历”,加之年纪轻、体力小,初到林场的他被安排在食堂煮饭。

“尽管这也是林场分内的活,但我心里始终不得劲,我的初衷是来植树造林,想早一天加入植树的队伍。”吴正春诉说当年想加入植树造林队伍的急切心情。

一年后,体力基本上“够格”的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原木黄区国营林场工人。

“当时,整个林场有28个人,住宿、生活都十分艰苦。住的房屋跑风漏雨,四个人住一个小开间,床窄得翻身都要小心点,不注意就会滚到地上来。厨房是茅草棚。吃的是手磨磨的包谷面、红薯、野菜,许久都看不到一点米。一斤油,28人至少要吃十天。最艰难时,老场长周宏权规定上山劳作之际,每个职工每天需采2.5公斤野生蕨苔,交到集体食堂作为果腹之食。有时巡山实在支撑不了就找野果填肚皮。”回忆起当年的艰辛,吴正春心酸不已。

印江||护林员吴正春:48年坚守大山 痴心植树护林

吴正春在检查树木的成长

条件的艰苦,生活的艰辛,没有击垮他们造林的决心。农忙季节,一边搞春耕生产,一边要植树造林。

吴正春回忆,那时他们自己挖树窝,每人一天要栽5捆树苗,每捆大概100根左右。树苗还要到30公里外的地方挑。冬天下大雪,都要去开挖荒地,备着来年植树用。一年四季,没有一天空闲。手上的血泡变成了茧子,茧子又磨起血泡。

春去秋来,寒暑更替。1000亩,5000亩,12000亩......48年间,林场面积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一点点地扩大;树的年轮在他们的拼命保护下,一圈圈地增长。而吴正春的年轮,写在额头,刻在心上。

“这样艰苦的条件,是什么信念让你留了下来?”记者忍不住问道。

“既然来到了这里,就得服从安排,做好一件事,就得从一而终。”吴正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让人肃然起敬。

从一而终。说得轻巧,做起来谈何容易?

以场为家拼命护林

1982年、1984年吴正春的女儿吴红敏、儿子吴高林相继出生。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边是刚有起色的林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全家人要吃、要穿、孩子将来要上学,老人要赡养,这一副重担让他内心备受煎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祖国大地春潮涌动。林场员工纷纷离开。有的南下打工,有点拜师学艺,有的做个体生意,有的是因为婚姻问题离开。渐渐地,护林员从当初的28个减少到8个。

“和我同村、同一天进林场的杨正平,1979年离开后,做起了酒生意,生意做得很成功,邀请我去给他搞管理。”

印江||护林员吴正春:48年坚守大山 痴心植树护林

吴正春骑着摩托车巡林

一边是白领管理岗,高工资可以让家人衣食无忧;一边是守着林场的寂寞,过着清苦的生活,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吴正春几个晚上辗转难眠,最后还是谢绝了杨正平的好意,选择了留守。

“为什么我儿子的乳名叫高林?高林就是高石坎林场的‘缩写’。林场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从‘出生’到‘长大’,我寄托了太多的情感和无限的希望。这也是我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原因。”吴正春说。

舍不得,离不开。青春无私奉献给了林场,留下的是他对家人深深的亏欠。

“两个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是自己照顾自己。每周从林场带点玉米砂、红薯到老家木盆村,放学后自己煮饭自己吃。两孩子没人照顾,挨多少饿,受多少委屈,我们也不知道。”吴正春说,记得有一年家里实在没有粮食了,还是邻家的婶婶主动借粮,解了燃眉之急,后来还让我免还。

“你在林场护林,你妻子为什么不在老家照顾小孩?”记者有些激动地问他。

吴正春背过身去,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下放到户时,我们在这上面,老家没有分到土地,只有在这留了几块自留地。她要在这里种粮食,种蔬菜,才能解决一家人的口粮。还有就是,当时盗砍林木猖獗,她也不放心我一个人在这里。”

据介绍,护林任务最艰难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周围村寨的山头被毁林开荒殆尽,乡亲们生活燃料、建房造屋、家具材料等亟须木材,周边的村民就把盯上了高石坎林场。一些农户在夜深人静时,单独出动偷砍,甚至有三五成群抢伐,当时凤仪村还出现了“伐木小分队”,专门偷砍树木,松桃县那边也有群众参与盗伐……

印江||护林员吴正春:48年坚守大山 痴心植树护林

吴正春在盘问进山人员

“每天,盗伐者同我们护林队玩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游击战、拉锯战……我们护林员被砍伐者辱骂、威胁,甚至拳脚交加是家常便饭。你看我这膝盖这块伤疤,就是那时追赶盗伐者留下的。当时盗伐者看着我马上就要追到他了,就把肩上的木料向我砸来,把我的膝盖砸破了,骨头都露出来了,流血不止。”吴正春一边说当时的前景,一边挽起右腿的裤脚,露出三四厘米长的伤疤。

吴正春坚守在林场,妻子默默地陪伴。当年因为盗砍行为猖獗,林场职工与偷盗者斗智斗勇,白天、晚上轮流不间断巡山,而且晚上出去还不能打手电筒,有时出去就是一晚上,出去时间长了,妻子不放心,四处去寻找,怕他发生危险。

在林场,粮食自给自足,生活自刨自食,但没有经济收入。两个孩子的书学费就靠夫妻俩在林场捡松树球到木黄街上去卖。

“2分钱一斤松球,夫妻俩挑松球去卖,100斤换回2元钱。”眼泪情不自禁地从吴正春的脸颊上滑落。

“林场这么多树,你们就没想到悄悄卖几棵,找点收入?”

“卖树?我们到这里来就是植树护林的,怎么可能卖!再说,这是国家的东西,我们哪有权利卖。”吴正春回答时,铿锵中带有几分生气。

守着“绿色银行”却不能支取,他们的生活格外艰难。养鸡、喂猪、喂牛羊、种玉米煮酒、捡菌子卖,成为他们经济收入的源泉。

印江||护林员吴正春:48年坚守大山 痴心植树护林

吴正春正在进山人员交流

2003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8名护林员每人每月有200元补助,但只执行了4年。

后来根据林业政策规定,林木面积3000亩给一个护林员名额,月工资600元。但8名护林员只有1人符合“年龄50岁以下”的条件,吴正春已超龄。县林业主管部门通过多方努力,安排了两个指标。

家庭经济的拮据,让女儿吴洪敏早早地懂得替父母分忧,成绩优秀的她初中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

吴正春说,女儿的学习比儿子好,她放弃学业,把读书的机会留给弟弟。吴高林也很争气,是林场里走出去的唯一大学生,现已在深圳买房定居。

“刚来时,这些树和我差不多高,现在你看,全部都是大树了。”走到林荫深处,吴正春仰望面前的参天大树,时而摩挲粗壮挺拔的树干,伸出胳膊丈量直径,时而清理林中枯枝败叶,时而静听林涛阵阵,追忆似水年华…

48年来,以场为家,与树为伴。吴正春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击手、全国村级优秀护林员、贵州省绿化奖章等多项殊荣。2006年,他接过高石坎林场场长这副重担。

忍受病痛默默守林

林场内本无路,走的遍数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们每天巡山,不仅要巡外围,林场内也要巡查。步行一般都不少于2万步。你看,把这里的坡坡坎坎都走成了路。”吴正春打趣地说。

从稻草鞋,到轮胎鞋,到解放鞋,护林员们谁也记不清穿烂了多少双。把坡坡坎坎走成了路,这是吴正春坚守林场最清晰的印记。

长年的爬坡上坎,顶风冒雨,吴正春落下了风湿关节炎、胃溃疡等疾病。步伐也不如当年矫健。

如今,电力农网改造惠及千家万户,村民告别了柴火灶;砖混结构替代了木瓦房;林场周边的村民已脱贫奔小康,盗伐林木已成为人们不愿回忆的过去。护林的主要任务从防盗变成了防火。

“林场里有500多所坟墓。”吴正春说,高石坎林场面积1.2万亩,与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接壤。每年清明节前后十天,不仅进山扫墓的人较多,而且林场周边有两大烤烟基地,怕村民燃烧土坎引发山火,外围巡逻力度更要加强。

早上7点左右,吴正春把进林场的“卡口”交由身为护林员的弟弟吴正文“把守”。便拿起喇叭、骑着摩托车,迎着朝阳、披着薄雾,穿梭于林场外围公路上,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不准携带火种或易燃易爆物品进山、进林区;不准在林区林缘上坟烧纸、烧香点蜡、燃放烟花爆竹……”摩托车载着宣传喇叭,循环播放森林防火政策法规。

他走走停停,关掉喇叭,侧耳倾听林中是否有“动静”,或踮起脚尖查看林中是否有烟雾。这样的动作重复一次又一次,一趟下来需要三个小时。

“我们每天骑车外围巡山,几个来回,有30多公里。”吴正春说。

上午十点半,没有吃早餐的吴正春已饥肠辘辘,匆匆赶回家煮一碗面,炒半碗野菜,就着辣椒酱,简单吃过午饭,稍作休息,徒步在林场内巡查。

印江||护林员吴正春:48年坚守大山 痴心植树护林

吴正春徒步巡林

“进山的路很多,松针覆盖较厚。这个季节是森林火灾高发期,如果盘查不够仔细,引发山火,后果不堪设想。”吴正春一边走,一边讲述为什么要徒步巡山。

太阳在他的讲述中慢慢升高,阳光从密密的枝桠中斜射下来,照着他布满汗水的脸颊,晶莹剔透。

记者跟随他的脚步,继续在林中穿梭。翠绿的松树、杉树在春风中摇曳,新绿点缀着旧绿,犹如置身于绿色的海洋,林中粉红的杜鹃含羞怒放,阵阵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松涛阵阵,仿佛诉说着他与这片森林48年来的不懈之缘……

“林场没有发生过一次森林火灾!”这是吴正春引以为豪的护林成绩单。

青丝白发痴心护林

48年,17500余天。吴正春坚守在高石坎林场,从青丝到白发,从青年到老年,脚步布满山林,汗水撒遍每一寸土地。

“您都年过67了,您妻子已到深圳照顾孙子8年了,您是否打算去与他们一起生活,享天伦之乐?”

“我哪里也不去,就守着这片林。我给儿子讲了,我百年之后,就埋在这里,继续守候这片林子。”

“人在,树在;树在,人在!”这是他对这片林场最长情的告白。

印江||护林员吴正春:48年坚守大山 痴心植树护林

对他而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花草、树木,是伴侣、是慰藉、是寄托、是青丝到白发见证,早已镌刻在他心间,融入到身体。

“我上林场48年了,只在家里过了一个年。就是2023年女儿回家过年,叫我回家。我都是除夕晚上吃了饭才回去,大年初一早上,我早早吃过饭又赶到林场值班来了。因为初一、初二、初三扫墓的人多,我不放心。”吴正春说。

走着……说着……跟着他的步伐又走过几个山头,直到夕阳的余晖渐渐被林场的树荫淹没,吴正春完成了他一天的巡山工作。明天,他还将继续……

记者手记

正是有了他们的执着守护和悉心照料,高石坎成就了如今的万亩林海,直接经济价值过亿元,为美丽的梵净山更增添了一抹迷人风采。

在采访过程中,吴正春几次掩面而泣。他本有三次选择离开的机会,一是1979年去当兵;二是答应杨正平的邀请,去他的企业搞管理;三是他上林场前就学了泥水工的手艺,可以去搞泥水工。但是他却选择了坚守林场48年。

这48年间,前27年没有工资收入。他从2003起享受护林员每月200元的工资,慢慢地增加到现在的每月800元。

收入微薄,却从没向政府开口。他说木黄镇像我吴正春这样困难的应该还有,个个都向政府开口,那还得了。

现在,两个孩子都结婚成家了,儿子在深圳买房定居,吴正春本该退休享天伦之乐了。但他却说:我还能动一天,就要护林一天。

忍得贫穷,耐得寂寞,受得孤独,舍得奉献。吴正春、吴正文、方灯明、周宏权、罗运仙、吴永益、田儒强、田茂纯这8名护林员所创造的万亩林场,是金山银山,更是一座绿色丰碑!

一审:肖咏

二审:林秀姜

三审:文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场”“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等荣誉称号,离不开一代代护林员的努力。1957年,临海市林场的前身九支山林场成立。那时的林场岩石裸露、林木稀疏,40多名职工常年住到山上,向荒山发起
2024-06-04 09:27:00
从大山到林场 三代人的传承
...博从西安返回家乡,成为宜君太安林场山岔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山岔管护站地处大山深处,距离县城有五六十里山路。感受过城市车水马龙的生活,大山深处的孤寂一时让他难以适应。“那会儿基
2024-05-25 01:58:00
诚德|白化民:守护大山36年,在山林里走过的路程能绕地球6圈
... 孙雪婷今年55岁的白化民是嵩山国有林场崔木林区的一名护林员,他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守就是36年。从风华正茂的少年一直到鬓发染霜,他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的心血奉献给了同样风
2023-12-14 07:14:00
守山二十载,护出八千亩青绿
...”5月17日,在四川巴中通江县洪口镇董溪小学的课堂里,护林员王进正在给学生们认真讲解森林火灾是怎样发生的,向大家开展了森林防火知识宣传教育,提升林区学生们的森林防火意识。“通
2024-05-28 21:32:00
...26日,在内蒙古森工集团金河森工公司嘎拉牙林场,生态护林员边玉学正行走在大山深处,守护着广袤的森林。傍晚,护林工作结束,回到护林站,他便向记者讲起了他40余年扎根大山、坚守林
2024-03-28 07:02:00
做好“护林用林”文章 江西南昌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
...的党支部书记,同样也是村里8400亩山林的守护人。一身护林员制服,腰间别着可以随时定位、上报森林异常情况的护林员专用GPS手机,“全副武装”的高昭梁神采奕奕。“日常我们要看看
2023-12-30 07:57:00
...,气温升高,梵净山森林防火等级相应提升。这段时间,护林员们不敢掉以轻心。每天清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口管理站林管队队长张树成准备好巡山的工具和干粮,带着护林员钻进
2023-07-10 00:56:00
...资、检查装备……1月16日早晨8时不到,灵武市大泉林场护林员郭叶就换好了森林防火服,开始对消防装备库里的物资进行清点和检查,确保消防物资充足。盘点完物资,郭叶驾驶着森林巡护车
2023-01-18 07:16:00
陕西护林之“变”
...进400多公里!除了数字的变化,让陕西白水方山林场的老护林员郭建党感受更真切的是:巡护从靠双腿到用双眼,护林从群众怨声不断到齐心合力,林场由伐木场所变身森林公园……“变化太大
2024-10-10 11:3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