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
“大山雀”助种植户 获数字贷款
安徽主粮种植户数字金融活跃度全国第一
几秒钟就能“连接”天地,识别到地里的农作物。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数字赋能土特产论坛中,“大山雀”数字金融地图发布。其中,安徽15万主粮种植户通过卫星获得贷款,数字金融活跃度位列全国第一。
数字金融成产业发展工具
在“大山雀”描绘的地图上,数字金融已经覆盖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苹果、柑橘、梨、大棚蔬菜等15大农业产业。主粮方面,安徽省是使用卫星贷款人数最多、放款金额最高的省份,全国数字金融活跃度第一名,数字金融成为安徽种粮户信贷资金的有益组成,也成为土特产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安徽蒙城的郁凯在2016年成立农业合作社,流转上千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每年成本投入上百万元,日常购买种子、农药,雇佣人工,支付土地租金等,都需要灵活的资金支持。“大山雀”识别到郁凯的农作物信息并分析产量、价值,结合数字风控模型,为他提供了20万元数字贷款,这笔钱可以随借随还。郁凯对记者表示,“用钱高峰不愁了”。
“丰收地图也是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体现。数字金融的普及,让更多地方种植土特产的农户,获得现代金融带来的便利,也进一步拉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说。
“大山雀”助种植户获数字贷款
一直以来,难以给农户“精准画像”,是农村金融最大的痛点。
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市场环境,还让土特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2020年,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大山雀”正式商用,成为了农村金融的金钥匙。
除了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大山雀还突破了大棚、果园等设施形态,识别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据了解,目前“大山雀”能够识别15种农作物种类,准确率达到93%以上。
识别只是第一步,之后“大山雀”会实时观测,了解农户不同时期的种植规模和所需资金。“一般以5-7天为周期,就会实时更新卫星影像和识别结果。”相关人员介绍,加之农户对耕地的自证和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数据等信息,网商银行会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山雀”已覆盖全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并深入鄂赣桂等五大柑橘核心产区。而在蔬菜种植领域,“大山雀”可通过分析大棚的外形、覆膜等特征,识别出暖棚和冷棚并计算资产价值,给予差异化的数字信贷支持。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体系,也希望‘大山雀’这样的技术能够在更多产业中应用推广,用科技助农,做好绿色优质农产品及全国土特产的文章。”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优基地专委会秘书长侯可威表示。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