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漯河日报
真情援疆 不负使命
——记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生、市三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范振宇
■本报记者 王艳东
在新疆伊吾县人民医院的660多天,他实施了80多例骨科+普外手术,为当地患者减轻了病痛;他留下了先进的治疗理念和医疗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他多次深入矿区和社区开展义诊,就创伤急救及常见慢性病、多发病的预防和保健等方面,对群众进行详细的健康指导,引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他离开伊吾时,当地群众走上街头依依不舍地含泪送别;他与患者成了亲人、朋友并保持联系,及时为他们解答医疗健康方面的问题,默默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他就是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医生、市第三人民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范振宇。
范振宇1989年毕业,至今已从医34年,擅长外科、骨科疾病的诊疗。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底,范振宇任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
救死扶伤 彰显医者初心
6月14日下午,记者见到范振宇时,他正在伏案写病例。当天,他向记者讲述了在新疆伊吾从医的点点滴滴。
2021年12月10日,伊吾县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44岁的男性患者。当天,该患者酒后摔倒磕在石头上,导致右半张脸的皮肤几近脱落,满脸鲜血,情况紧急。由于面部血管丰富,手术难度高,稍有不慎就可能留下难以修复的伤疤。范振宇立即与科室人员对该患者紧急实施面部修复术。经过9天的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其家属送来了写有“医德高尚得人心 千恩万谢永不忘”的锦旗表达谢意。
2022年3月16日,一名货车司机因车祸导致右小腿骨折被送往伊吾县人民医院。医生检查发现该患者小腿胫骨、腓骨骨折,且骨肉几乎分离,手术存在难度。范振宇立即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抢救,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术。历时4小时,手术取得了成功。当时处于疫情防控期间,该患者家属远在山东无法前来。观察到患者情绪低落,范振宇主动当起患者“家属”,对其精心陪护。他每天为患者打饭并与其聊天,帮助其舒缓心情。一个多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这名山东大汉感动得掉下眼泪,满怀感激地说:“范医生,你就是我的亲大哥啊……”后来,该患者家属赶到医院给范振宇塞红包表达感激之情,被范振宇婉拒。他对患者家属说:“谁都会遇到难事。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不足挂齿!”
示范引领 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援疆期间,范振宇所在门诊接诊患者1400多人次,举办科室业务讲座15次,收治住院病人548余人,完成手术69人次。其中,他带领医护人员开展的狭窄性腱鞘炎腱鞘切除减压术是伊吾县人民医院新开展的手术,为该院医师的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范振宇深知,一名医生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下定决心不仅要为当地留下先进的医疗理念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更要留下带不走的医疗团队。对于年轻医生,他逐一制订帮扶提升计划,每月组织一次学习讲座,定期考核医护人员“三基三严”掌握情况。每日查房,他开展“一病一例”教学讲解和教学操作,一对一进行病历点评,手术中更是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范主任言传身教,我们受益匪浅。他每一次的示范和诊治都彰显了精湛的技术和医者仁心。”范振宇的徒弟李彦彬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范振宇的传帮带下,他所在医院科室人员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目前,他带的两个徒弟均能开展常见的外科、骨科手术。
爱心义诊 惠及基层群众
加班加点、利用双休日义诊是范振宇的工作常态。连范振宇也记不清已多少次加入村镇干部组成的志愿团队,前往矿区、社区和放牧点开展义诊、举办讲座,增强矿工和牧民的健康意识,并把创伤急救知识教给矿工及矿区的医务工作者。“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仁心惠民的责任和担当。义诊就是让医疗资源服务更多的基层群众,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群众身边。每次走出牧民家,看到牧民依依不舍的眼神和‘亚克西、亚克西’的赞美声,我就深感援疆意义的重大和肩负责任的神圣。”范振宇告诉记者,他因此荣获伊吾县2022年度“优秀义工”称号。
今年4月23日,范振宇离开伊吾县前往哈密市,整个县城的老百姓自发到街头送行。“当年和我一起来的还有漯河其他医院的医生。当时我们看到这情形也忍不住流泪了。在伊吾的660多个日夜,我们早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当地人的朴实厚道也让我们深受感动。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会义无反顾地再来这里做援疆医生!”范振宇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