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平凉日报
□本报记者 孙筱娜 王小兰
临近退休的乔科平一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带出的那一批又一批的“小萝卜头”。
获“灵台好人”荣誉称号后,乔科平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再有6年我就要退休了,我还有许多的教育心愿没有完成,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谓,无愧于我的父老乡亲和孩子们。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愿以此自勉。”
时间拨回到1991年,那时乔科平20岁出头,刚刚毕业,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本可以留在兰州发展的他,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回到了灵台,一头扎进山区教学的第一线。30年间,从百里到星火,他潜心钻研教学,守住一份清苦,为孩子们带去希望。“我爱我的学生呀,也想让我的学生在学习中要感受到爱、学会爱,也为孩子们走出大山打牢基础。”
始建于1952年的灵台县蔡家原小学,全校111名学生,留守儿童便有八成以上,乔科平所教的二年级仅有一个班17名学生,而这17个“小萝卜头”也是他的心头宝。语文、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多门学科一肩挑或许不是那么正规,却是蔡家原小学的现状。15名老师负责西村、上塬、和号、蔡家原四个行政村,辐射半径8公里、6300余农户家庭的基础教育,对他们来说任重道远。
对这17个“小萝卜头”,乔科平倾注了全部心血。课堂、课外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10年来,最真切的感受还是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工作起来才会积极认真。”乔科平感慨道。
课堂上的乔科平细致温和、谆谆善诱,针对不同学科制定有特色的教学方案去引导孩子们,而教学之余,他会一一走访班里的“小萝卜头”,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和家长零距离沟通,是他的必修课。
蒙羽扬的父母外出务工,他常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然而,祖辈的照料并不能代替父母的爱,如同学校其他留守儿童一般,蒙羽扬腼腆又内向,不多话。乔科平的到来让他活泼了些许。
白双琴告诉记者:“娃爸妈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这俩娃,我不识字,多亏了乔老师,经常过来家访,照顾娃娃着呢,娃的学习、生活,乔老师都上心得很。”
在学生眼中,乔科平很亲切,会像父亲般关爱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温暖。在亦师亦友的信任中,孩子们愿意把心里话讲给乔科平听,乔科平成为了万千孩子心中的“乔爸爸”,对待这些“小萝卜头”们,乔科平也愿意付出十二万分的耐心。
“2016年,我教了一名学生,他是六年级的,经常是什么作业也不做。有一天,一个学生神秘兮兮地来给我说,这个孩子偷了他一张水浒传上的人物卡。我问他为什么要偷这个东西啊?这个孩子说他们有十几个孩子组了一个小组,说谁如果先把108个梁山好汉的人物头像集齐以后,他就是孩子中的王。”听了这个,乔科平灵光一闪,就买了这个人物头像,跟这个孩子签了一个合同,每背一首古诗,给他一张卡。很快的,这个孩子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他竟然背了83首古诗。“从这件事上我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你处理得好,那么就可以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当时你批评这个孩子贪玩,就可能对这个孩子起了个负面作用。”乔科平说。
33年来,乔科平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而他依然留在大山,也将家安在了学校里。乔科平身体不好,妻子为了照顾他,也就跟着他住进了学校。30年间,他有数次能够回到县城任教的机会,但都放弃了。
采访的最后,乔科平告诉记者:“于我而言,乡村教师不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更是我一生的事业,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知识,点亮山区孩子们的希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8 1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