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0-04 08:50: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首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齐鲁儿女奋发有为,挺膺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齐鲁儿女凝心聚力,奋勇争先。为生动展现齐鲁大地铺展的壮丽时代画卷,10月1日-7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向祖国报告》特别报道,聚焦科技创新、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行业典型,讲述他们“走在前、挑大梁”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蔡家沟,一个山东诸城常山脚下的小村庄,近年来频频引发外界关注。

一进村口,迎面而来的是村子里老人各种笑脸组成的照片墙;行走在村里,犹如置身艺术展:墙面上的接踵而至的巨幅油画,五颜六色的砖石,缠绕着彩绳的木头装置……老百姓住的房屋中间,还散落着艺术家工作室、电影机构、百工传习馆、古琴馆、美术馆,俨然一个乡村798。

但这里,又不是一个普通的“艺术村落”。2018年,以张破为首的一群来自北上广的艺术家,开始在这里进行一场以“植入基础美育”为目标的乡村改造试验。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张破 李欣迪 摄

乡村艺术改造

来到蔡家沟前,张破和朋友们正聚集在潍坊坊茨小镇做艺术项目——这位艺术家的人生轨迹颇有些“离经叛道”:在潍坊安安稳稳地做着美术老师,40岁突然跑去宋庄当画家;多年后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做得顺风顺水之时,又返回故乡。

2016年,诸城市常山片区想要进行开发,领导们发现当地缺少“一个有文化灵魂的地方”,于是就找到了他。

张破和朋友先住进来考察,最后在环绕常山有18个村庄中,独独看上了蔡家沟。彼时的蔡家沟,犹如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藏身山野中、没有人带着都找不着,好容易摸到村口才在一个电线杆子上发现挂得歪歪斜斜的、写着村名的小牌儿。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无集体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年轻劳动力”的蔡家沟,500多口常住人口已只剩下不足200口老人,但这里却保留了最完整的传统村落样貌。那年冬天,蔡家沟下了一场大雪,掩埋了一切杂乱破败,村庄唯留一个简约唯美的轮廓,张破一下子知道该怎么做了——让乡村“保留乡村的本质”成为改造的核心。

他们先“清理”脏乱差:把粪堆、柴堆、垃圾堆清理掉,仅垃圾就运了足足一个月。接下来是基础设施改造,铺就道路、重装污水管道、电线,还“一步到位”将全村都按上抽水马桶。最后是老百姓居住的“村居”改造,艺术家们选择了40套闲置或倒塌的老房子,给村民们付了租金后开始打造“新形态”。

张破以当地一个善于收纳的农民家为模版,给房屋改造“打了样儿”。“这样的房子,与普通的农民家只差一步,方便他们跟上来。”张破说,当艺术家把房子按照自己的品味改造的耐用、好用,老百姓果真也开始跟着学。他们鼓励村民将自己的审美加进去,这样在向“现代性”的转变之中,乡村也“还是那个乡村”。

在整个的改造过程中,不大拆大建、过度设计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村庄原有的每一棵树木甚至都被保留。

改造完成后,艺术家们在又村子里发起“彩虹计划”——让老百姓将水泥墙面涂成自己“内心最想要的颜色”,随着村民们拿起大滚子,村庄渐渐变成了彩虹色;下一步,当村民们被鼓励用板刷勾线、画局部的时候,又自然而然地随手在石头上画片树叶,画一朵花,画一只鸟……这为此后这里建立农民绘画机构打下了基础。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彩虹计划”受访者供图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彩虹计划”后的乡村 李欣迪 摄

“你那时看农民们拿起刷子的架势,已经像一个画家了”张破说。

“回乡”的艺术家

最初来到“蔡家沟”参与初创的有7个人:3位画家,1位设计师,1位诗人,1位电影人,1位音乐人,都来自北上广等大城市。

从城市到乡村,大家的目的彼此不一。张破说,有人向往乡村静谧的环境;有的要来实现“理想”;有人身在北上广生活成本过高,在这里能有个基础保障——第一批来的人,政府会负担十年的餐补和租金。

在张破之后,从广州来到潍坊坊茨小镇的设计师王涛和音乐人的李飞,带着他们2岁的孩子住进了这里。

李飞也曾是坊茨小镇“头部艺术家”,来这儿是因为此前工作的地方“没有酝酿出想要的艺术空间”,丈夫王涛则看到这里难得的能做乡建(乡村建设)的机会,“乡建可以追溯到民国梁漱溟先生,后面还有安徽的碧山计划等等,我们也想做类似的事”。王涛和李飞搬到蔡家沟的时候是已经是那年的腊月二十,他们住进土房子里,“烧炕时屋里全都是烟,没办法大冬天把火灭了睡在潮湿的炕上。”李飞说。

第二年春天,房子还没建好,他们就把女儿也接过来了。很多人不理解这种行为,连家人都不相信“不拿工资在那里干什么?”但王涛说,既然要做这件事,肯定要做一些割舍和自我突破。“放下一些东西,降低一些物质欲望。”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王涛和李飞 受访者供图

艺术家们一开始也不是特别清晰能在这做些什么。后来他们发现,这里的“美育”特别匮乏。以这个为切入点,每个人开始发挥不同的功能。张破教农民画画,王涛教大家百工和砖瓦画,李飞教大家唱歌并组建农民合唱班,其他的老师有的教古琴,有的带着大家一起拍微电影,“每次拍微电影农民都很积极参与,很开心。”李飞说。

农民的画挂到了美术馆

2018年,入村半年以后,张破的农民绘画培训班正式开班。为了调动大家积极性,他从政府那里申请到资金,给每个来学画的农民每天发放30元补贴。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村里一些老人拿起了画笔。一开始,就是比着张破和王涛提供的样图,用铅笔描完了再涂色。渐渐地,画布上开始出现属于他们视角的“灵魂”,张破将其形容为“拙朴”感。“我们一般的美术家、美术生对一些线条做省略,而这些村民不一样,他们画身边的东西,一面墙有多少块砖,都会一块不少、一个细节不缺地画出来,使用的颜色也格外真实鲜亮。”

眼前的乡村生活,被这些可称作爷爷奶奶的人画进酣睡的小白狗、房边的蔷薇、被风吹过的树林中……有人在看过蔡家沟美术馆的农民作品后感受到“农民眼里丰收的主题都跟别人不一样”——一般人喜欢画金黄的麦田,但他们画的是自己摘下的瓜果,和塞得满满登登的菜篮,就像在每个农村家庭里都能看到的那样。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绘画让很多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张破印象最深的是76岁的张则英老人。“70多岁在农村就很老了。”他刚来这个村的时候,张则英很不修边幅,走路都笨拙地几乎走不动。学画画五六年以来,她开始不断改变形象,对着装也有了要求。“眼睁睁看着她心里那朵花,开了。”

在张破的眼里,张则英们的变化影响的不只她一个人,还有家庭和后代。“孙子会拿着他的画去班上跟同学炫耀,说奶奶是农民画家,画画对农村孩子也不再是一个遥远的东西。”张则英一辈子种地、围着灶台转,现在老头每天在家做饭等着她。

9月19日,在蔡家沟绘画培训班的画室,被大家称为“大老丁”的丁金玉正在画一幅“包公”,祝树芬正在画一幅作为订单的“骏马和花”。祝树芬加入绘画班5年了,在这期间,她和丁金玉的画作先后到青岛、潍坊等地展览馆进行展出。老人说从来没想到过还能“去青岛参加自己的画展”,笑得腼腆灿烂。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祝树芬在作画 孔雨童 摄

绘画之余,2019年,李飞在村子里建立了农民合唱团,教大家唱一些时兴的歌。合唱团的成员们,多是一些六七十岁的阿姨,一开始大家都张不开嘴,声音很小;记性也不好,一首歌往往需要练习几个月。李飞就一遍遍教大家,后来老人们已经可以站在剧场的舞台上无畏放声。

在唱歌的小剧场里,有的农民还经常带自己写的诗歌和散文过来朗诵,他们以文字记录自己看到的风景、心情。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2024年中秋节,一场由合唱团和诸城市音乐家协会的歌唱家们联合举办的“歌会”在蔡家沟举行。快终场的时候,这群六七十岁的老人们唱起《桥边姑娘》,一双双已经苍老的眼睛焕在这一刻发出光彩,音乐家协会的艺术家们没忍住纷纷冲上台为她们伴唱。

“暖阳下的桥头旁,有这样一姑娘,她有着长长的乌黑发,一双眼明亮……”

“老张”

张破刚来到蔡家沟时留着一头披肩长发,很是扎眼。

村民们也不清楚这些人是来干啥的,有的直接较真地上去问“你们能给我们带来些啥?”

张破形容,和村民的关系在一开始就是没有缓冲带的“硬融”,但伴随着乡村面貌的改变,一切都在变化。

在蔡家沟8年,他由那个留着一头长发、“奇装异服”的艺术家,变成村民口中蔡家沟人“老张”。走在村子的路上,村民像老邻居一样跟他唠嗑。前几天张破白天出去办事,开着大门就走了,回来发现邻居大爷坐在他的院子里给他看门。“你一走一天,这里经常来游客,丢东西怎么办?” 大爷数落他。

相较于城市,日子当然还是有“清苦”的。张破的房间,除了画笔、书籍、咖啡机,只有一张小床,简单地挂了几件衣服。中午去村子的食堂吃饭,他端着前一天吃剩的凉菜,没吃完又端回来。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但艺术家们有他们的收获。除了创作素材和灵感,一些人走出象牙塔的“空想”,有了很多脚踏实地的观察和创作。此外相较于城市,大家在蔡家沟也获得了“减少了9/10”的社交,“很少被侵蚀”的时间,和“更少的压力”——张破就跟邻居老太太学会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在院子里种满各种植物,种的辣椒他“吃了一个夏天”。

而另一方面,在村子里待得越久,大家也也越感受到当下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与土地的“脱节”。“发挥着作用的知识分子,不一定知道农民需要什么。好多人把这条腿拔出去,只知道向上,没有回头看的欲望。”张破说,这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和没落,没了文化结构,没了美学。然而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是不能被漠视的,知识分子与农民是需要建立精神层面的“链接”的。

在实践中,他们提出了“艺术家农民化,农民艺术家化”的口号。

这些年,蔡家沟也陆续多了很多“新人”:诸城古琴派传承弟子,世界知名的牛仔服设计师,《三峡好人》主演、电影人韩三明……这里还有建起了小剧院、图书馆、百工馆、私房菜馆、民宿。更难得的一点是,8年时间,曾经来到这里的艺术家们没有一个“离开”的。

除了诗人于贞志。2022年的一个秋夜,他在深夜突发心梗去世。张破等人赶到他家时,年仅52岁的艺术家端坐着,已“僵硬”得如同一尊雕塑。

于贞志也是初创的驻村艺术家之一,策划、参与了彩虹计划、艺术改变家庭计划等多项改善农民精神生活的项目。“他人很亲和,村民都喜欢跟他交往。”张破说,为了让农民增收,于贞志鼓励大家收集可以作为中药材的“槐米”,自己用牛皮袋子细细包装,然后发动自己朋友圈资源帮忙销售。

他一生写下上千首诗歌。但在一次采访中于贞志曾谈及,“诗歌从来不是辞藻,它是精神”“在文学之外,我最大的热情其实是书生报国”。

年轻人开始回来的村庄

跟很多“网红”打卡地相比,蔡家沟的商业化程度一直不明显。这一方面有刻意保留的“人生活的村子样貌”的原因,有艺术家们不擅长商业操作的原因;还有就是,村民们年龄太大了,参与商业的意识和能力并不强。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蔡家沟的农民瓦片画 孔雨童 摄

但村里的经济也已得到明显改善。除了绘画班卖画、做文创的营收,村子里还创办了“周六文化大集”;有人在这开起饭店和民宿,生意不错;一些作坊进来给老人们提供一些就业机会;还经常会有各地的旅游团来此参观。

这些年,隔段时间,王涛就要把村口那面他拍摄的照片墙取下来几张——又有老人去世了。艺术家们在村子的这八年,累计有百余名老人离世。

向祖国报告丨从小山村到艺术试验场

村口的照片墙 李欣迪 摄

但回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最近总是叮叮当当的,很多年轻人回来修房子。”王涛说,现在这里远不像他们来的时候“一片死寂”。年轻人会回来住,或者创业;也有很多外来人想住进村子里,做艺术、手工、直播。

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地方,属于蔡家沟人的精神内在,在一点点建立起来。这个村子的村民,曾经在外面被问起“是哪个村的”都不好意思说,他们会找一个附近“大村”代替。现下村民则经常主动介绍自己是“蔡家沟的”。若对方略有迟疑,就会立马骄傲地补一句“蔡家沟你都不知道啊?”

未来能走到哪里,走多久?张破和艺术家们都不清楚。

李飞跟我们说起多年前他们考察蔡家沟时的一个片段。当时他们已经考察了十几遍蔡家沟,每个人都真实地感受到“要让这里转变”有多难,所以有艺术家不同意在这“落脚”。那天,张破就站在半山腰跟大家说:“我们之前也去过其他地方,去过'平地',但始终没有发挥出来。那我们就到一个沟里,踏实了从最低处往上走,我们绝对能走出来。”

那时,站在他身边的是那些从北上广回来,有了一定艺术造诣,但在半山腰往上却怎么都走不上去的艺术家。

“那就退回去最低处。你就认真做吧,只要你想做,别管那些有的没的,别管未来以后。”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记者 孔雨童 拍摄 李欣迪 剪辑 孟萌 海报设计 许晨 策划 刘雅菲 统筹 吴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守望麦田为丰收,献身科教育人才
...920年毕业后,经邹秉文推荐,金善宝先后在南京皇城小麦试验场、东南大学农事试验总场任技术员。这个举荐,让金善宝与小麦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立志为中国农业教育和小麦科学奋斗终身
2023-01-13 01:36:00
逐梦|这是一条主人公和他家人都不能转发的推文……
...工作试验任务终于进入倒计时攻坚阶段正式试验第一天从试验场回来后他突然晕倒,被送入医院医生诊断为脑出血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李敏睿的妻子付婧(化名) 知道消息后,哽咽落泪之前所有
2023-08-07 18:18:00
美国在俄做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决定当天在核试验场进行试验 【美国在俄做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决定当天在核试验场进行试验】财联社10月20日电,据美国能源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
2023-10-20 14:41:00
赛轮集团对华东试验场增资4.2亿元,持股比例将升至57%
...),下称赛轮集团)增资控股华东(东营)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有限公司(下称华东试验场)一事有了新的进展,增资后的赛轮集团对华东试验场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7%。根据赛轮集团3月11日
2025-03-12 09:53:00
媒体:人权组织称朝鲜核试验污染地下水,韩日中面临风险
...朝鲜人以及韩国、日本和中国的民众可能会接触到地下核试验场通过地下水传播的放射性物质。据美国和韩国政府称,2006年至2017年期间,朝鲜在咸镜北道山区的丰溪里核试验场秘密进行
2023-02-22 13:49:00
...属于美国空军管辖的试飞训练区,在那里坐落着一系列的试验场,其中就包括美军进行秘密核武器试验的第51区。距离第51区西北边不远,有一处托诺帕试验场,也被称为第52区,美军在这里
2023-09-13 08:23:00
电影剧组缘何到了这个小山村?
...民500余人。构筑全域美,让活力“聚”起来。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的成功建设也辐射带动了周边东山坡餐饮、李家大村石雕等7个特色文化旅游村的开发和常山金查理、苹果乐园、永辉农场等多个
2023-09-18 11:57:00
美国自曝冷战时期造成三起核污染!盘盘有哪些关注点
...何要现在发布报告?在冷战期间,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多个试验场进行了核武器试验活动。引爆大气层中的核武器或者氢弹后,美国军方试图将剩余的核废料掩埋在水泥建筑或是冰盖下。但眼下,全球
2024-03-08 16:12:00
...近期美国国防部多次向外界披露正在进行的核武器研发和试验项目的相关情况。美军B61-12核弹(资料图)。新型核弹浮出水面B61-13核弹项目是美国国防部近日公布的新型核武器项目
2023-12-06 13:5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花样茅箭·如诗生活——2025十堰市中秋诗月雅集” 温情上演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张欣 喻波)10月6日晚,“花样茅箭·如诗生活——2025十堰市中秋诗月雅集”在十堰文化广场主会场温情启幕
2025-10-06 21:49:00
重磅福利!天柱山对合肥等三地市民推出“终身免费游”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天柱山景区天气格外晴好,巍峨的天柱峰更显雄奇壮丽。尽管国庆、中秋八天长假已悄然过半,天柱山景区内还是人头攒动
2025-10-06 18:54:00
太阳下与游客互动,滕王阁景区一保安火了 本人回应:还在读书,假期兼职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景区的保安公关能力有多强?“我知道大家都在晒太阳,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但是上面已经人挤人了,没有办法
2025-10-06 20:40:00
三个路段合肥方向的车都是缓行!淮南西高速入口临时关闭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下午4时许,大皖新闻记者从淮南交警部门了解到,因受“大流量”影响,淮南西高速公路入口临时关闭,请广大驾驶人选择其他路线绕行或调整出行时间
2025-10-06 18:17:00
河北日报纵览新闻作品“看!洋学生在杂技老家解锁新技能”入选中国记协“我的代表作”
10月6日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的代表作”栏目第七十七期入选名单揭晓河北日报纵览新闻创作的《看!洋学生在杂技老家解锁新技能》成功入选作品探访外国留学生在河北吴桥学习中国传统杂技技
2025-10-06 17:36:00
这些发生在假期的“细节”太暖心……
“转弯没注意,一下开进路面深沟时真的慌了,没想到交警和附近派出所的民警火速赶来!”“住店时老板帮我们规划的路线,比导航还精准
2025-10-06 17:08:00
安徽货车司机宋亚飞向千里之外发出“生命种子专递”
大皖新闻讯 “能救一个人,这趟‘活儿’比跑再多运输都有意义!”躺在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宋亚飞向工作人员说道。近日,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种子专递”在安徽省亳州市完成
2025-10-06 14:14:00
“月是故乡明——2025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0月5日(农历八月十四)晚,“月是故乡明——2025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
2025-10-06 12:40:00
固安县图书馆:8项“双节”特色活动赋能文化新场景
河北新闻网讯(陈放、姚君楠)金秋“双节”至,书香满固安。10月1日起,固安县图书馆以“家国同欢·美德共传”为核心主线,拉开8项特色文化与健康活动帷幕
2025-10-06 10:12:00
秋染太舞小镇
10月5日,游客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游玩。国庆假期秋意渐浓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层林尽染层层叠叠的树木染上五彩斑斓的色彩漫山遍野的白桦林与枫叶染就了层次分明的金黄与绯红如画的秋色吸引来众多游客打卡游玩10月5日
2025-10-06 07:50: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陈宝云)10月2日上午,北京游客王珊在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外,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最新上线的AI数字人导览
2025-10-05 08:26: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访谈|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
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访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近日,本届杂技节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 刘子恒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艺术节之一
2025-10-05 08:33:00
“快来韭菜坪,一起吹吹风”
纵情韭菜坪,撒野二台坡。海拔2300米的草原上,那条被网友称为“大地波浪”的13公里公路——车辆驶过连续起伏的坡道,时而冲上“浪尖”
2025-10-05 16:43:00
国庆假期第五天,景德镇“鸡排大道”人气超高
大皖新闻讯 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走红后,引发全网关注,每天被各类镜头“围观”。9月30日深夜,大皖新闻记者赶赴景德镇
2025-10-05 16:50:00
进入国庆中秋长假,太原文旅绽放异彩,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全市旅游市场人气非常火爆。1日至3日,晋祠、北齐壁画博物馆
2025-10-05 18: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