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兄弟接力赴雷场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02-06 04: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傍晚,太阳刚落山。重庆奉节一个脐橙果园内,一辆黑色越野车缓缓驶离。

车上,果园主人丁先军正专心驾车。突然,手机铃声响起,他瞥了一眼车里的显示屏,发现是弟弟丁先庆打来的。

丁先庆,是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的一名扫雷兵,多次参加扫雷任务。

这些年,丁先庆给哥哥打电话,一般都是在周末,聊的大多是家长里短的闲话。

“今天不是周末,弟弟却给我打电话,难道是出了什么事吗?”丁先军迅速将车辆靠边停下,接通了手机。

“大哥,我从山上平安回来了。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情况比较复杂的雷场,当时好吓人!”弟弟那熟悉的乡音从电话里传来。

“咋个咯?”丁先军关切地问。

“当时一上去,太阳很大,天气又热,探雷器一放下去,到处在响……”此刻,在距离重庆1600公里外,云南边境一处营房内,丁先庆语气平淡地向哥哥讲起了当天的经历——

这天,丁先庆和战友们像往常一样,在云南边境山林里执行扫雷任务。刚进雷场,他便陆续发现好几个倒插着竹签的陷阱。探测搜排过程中,他又发现了干扰搜排定位地雷的一些铁钉。

忽然,一直嗡嗡直响的探雷器,响起了变音——发现地雷了!

重复探测后,丁先庆很快判断出那枚地雷的种类和周边情况。多年与地雷爆炸物打交道,让丁先庆的扫雷排爆经验十分丰富。对他来说,处理这样的地雷并不复杂。

丁先庆跪下清理地雷右侧植被时,突然被吓出一身汗——只见自己指尖上露出一根线,顺着梳理过去,是一枚绑在树上的绿色长柄手榴弹。

这是一枚被改造成绊发雷的手榴弹。一旦丁先庆没能及时发现这颗诡计雷,作业的风险无疑会大幅增加。

这样的危险情况,在丁先庆的扫雷生涯里不止一次出现。每次从“死亡线”上回来,他都会给远方的哥哥打个电话。

哥哥丁先军也曾是一名扫雷兵,参加过边境第二次大面积扫雷行动。当年,听到部队要组建扫雷队的消息,当兵第二年的丁先军第一时间报了名。此后,他一直在雷场作业。

退役后,成为果农的丁先军,仍对边疆的雷患牵挂在心。2015年,听闻扫雷队重新组建,丁先军便鼓励已经参军的弟弟,到扫雷一线去。

新组建的扫雷队里,不少干部骨干是参加过第二次边境大扫雷行动的老兵,队领导蒋俊峰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扫雷老兵,蒋俊峰深知任务的危险程度——稍有差池便非死即伤。因此,挑选扫雷队队员时,他格外认真。

从报名申请表里看到丁先庆的名字时,蒋俊峰犹豫了一下。他不忍老战友的家人再踏上雷场冒险,便给丁先军打去劝阻电话。

没想到,丁家两兄弟坚决拒绝了这份好意。在他俩看来,军人就是要保护老百姓。能排除雷患,保护边疆人民少受一些伤害,就是穿这身军装最大的价值。

最终,丁先庆如愿成为扫雷队一员,一干就是7年多。

“老丁,你打完电话赶紧过来,我们收拾明天用的装备!”电话那头,传来战友提醒丁先庆的声音。

“那你自己要重视安全,不要马虎大意!”丁先军又叮嘱弟弟一句,便挂断电话。

启动汽车,丁先军往家的方向赶去;这一边,丁先庆来到库房拿起探雷器仔细检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8 20: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俄军这一布防成乌军反攻噩梦
...7月17日报道,由于地雷密集且乌军扫雷设备匮乏,俄军的雷场已成为乌军难以克服的障碍。美国媒体说,乌军自己也承认这一点。报道称,《华盛顿邮报》援引一些乌克兰军人的话写道,俄罗斯
2023-07-19 20:23:00
...阿尔贝托·诺拉上校4日视察中国第21批赴黎维和部队任务雷场。布拉法表示,中国扫雷分队具备专业的水平、过硬的素质,是一支值得信任的队伍,感谢中国扫雷分队为维护南黎地区和平稳定作
2023-09-05 11:42:00
美国售台火山布雷车,4分钟造千米雷场,解放军有3招应对
...宽度达到1千米、布雷密度达每平方米0.72颗反坦克地雷的雷场;如果使用直升机布雷,那么仅需20秒就能完成任务。值得一提的是,“火山”系统的地雷还可以被设置4小时至15天的自爆
2022-12-31 12:02:00
那片雷场已是果美茶香
...报“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回第二故乡“探亲”——那片雷场已是果美茶香■本报特约记者 柯 穴“现在,‘富国茶’很受欢迎。乡亲们都说,‘富国茶’也是‘富民茶’。” “你做的征兵宣
2023-07-13 05:15:00
来源:看看新闻Knews近日,俄罗斯国防部网站发布俄军扫雷部队在阿夫杰耶夫卡前线排雷的视频。俄军出动BMR-3扫雷坦克,使用扫雷滚连续“压爆”多颗地雷。除有人车辆外,俄军还出动“
2024-06-18 13:48:00
用实际行动守护和平
...山中植被茂密,远处海景怡人。就在这片密林中,上千个雷场分布其间,埋着数十万枚地雷。中国第二十一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这片区域扫雷排爆。穿上防护服
2023-02-01 05:49:00
草原砺兵起狂飙
...霄。数十秒后,地雷分散落地,在目标区域形成一片混合雷场。随后,破障组前出扫雷。途中,扫雷车遭“敌”袭击受损。指挥员立即命令启动备用车辆,班组成员密切配合重新装填弹药,很快占领
2023-09-12 05:36:00
中国助力柬埔寨实现2025年无雷目标
...扫雷援助。 柬埔寨王家军多国维和部队培训学校附近的雷场里,植被茂密,灌木丛生。这片柬埔寨内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雷区已有几十年历史,情况复杂,危险程度极高。中国扫雷兵林榕昶扒开灌
2024-01-24 09:54:00
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党员干部立下规矩:危险面前“我先上”
...前“我先上”■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赵文环前往雷场途中,该大队干部吴浩鹏(右)拉战友上坡。张博禹摄“报告中队长,发现3枚火箭弹!”炎炎夏日,云南边境某雷场,南部战区陆
2023-07-24 17:25: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