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丁宝桢除掉慈禧心腹安德海,慈禧为何没降罪于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4 21:56:00 来源:戏说三国

据说,安德海是个假太监,素来与慈禧不干不净,丁宝桢斩杀安德海后,还做了一件事,让慈禧不仅没降罪于他,还重用了他。

同治八年八月,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掉了一名太监后,整个朝野为之轰动,无数人背后弹冠相庆,拍手称快。

譬如,当时官居直隶总督的曾国藩,眼睛染疾数月,听到此事后,开心地对幕僚笑道:“我这久治不愈的眼睛,突然好了”并赞丁宝桢“豪杰士也!”

李鸿章是在邸报上看到这则消息的,反复确认无误后,激动地传来幕僚们相告,并感叹:“稚璜(丁宝桢)成名矣!”

而作为同治帝的老师,翁同龢则将这番喜悦写进了日记中,兴奋之情溢满纸张:“闻太监安子行至济南,为丁中丞执而下诸狱……其家已查封矣,快哉!快哉!”

丁宝桢除掉慈禧心腹安德海,慈禧为何没降罪于他?

按说,太监这种被雍正、乾隆鄙夷为“虫蚁”的生物,死在堂堂一朝廷命官的刀下,实在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情,即便说,这是因为安德海违反了“太监不许擅自出皇城”的规制,那算不得什么故事。因为早在道光时期,就出过同样的事件。

道光五年,一位名唤马长喜的太监,假冒奉旨进香,颠颠儿溜到了江苏的浒墅关,比丁宝桢溜达得还远,最后被江苏巡抚抓获。

可是,案情如此相似的事件,为何道光时湮没无闻,如今却招致如此之大的反响呢?

说到底,无非是这个太监的身份不同寻常罢了。

魂断丁宝桢刀下的太监,叫安德海。

安德海的发迹史

据说,安德海因早年家境穷苦,有一年看到某位老太监衣锦还乡,心生艳羡,于是十四岁那一年,狠心“自宫”后入宫当的太监。不过以史料中关于“自宫”的记载,其难度之大显然不是一个十几岁少年能独立完成的,所以我认为安德海和其他太监一样,不过也是按正常流程入的宫。

因为行事妥帖,机警灵活,入宫后,安德海很快就成了咸丰帝的御前太监。那时候慈禧还是不怎么具备优势的“兰贵人”,为了争宠,便私下笼络这些小太监。

聪明的安德海,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示好,果断投桃报李。尤其在慈禧生下唯一的皇子载淳后,安德海更是将宝都压在了慈禧身上,主动充当慈禧放在咸丰帝身边的耳线。

咸丰帝驾崩后,在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辛酉政变中,安德海冒死于热河和京城之间往来密报军情。两宫垂帘后,安德海被慈禧视为心腹。

丁宝桢除掉慈禧心腹安德海,慈禧为何没降罪于他?

据说,安德海身形伟岸,面白唇粉,口舌伶俐,善于察言观色,史书中还称他略通史书典籍,这于一众太监中已然鹤立鸡群,再加上曾为慈禧立下汗马功劳,自然也就炙手可热了。

同治初年,慈禧坐上了清王朝权力的顶峰,安德海也由一名小太监最终成为总管太监。安德海身为一个太监,不仅可以在宫外置办自己的宅院,还买来了年轻姑娘作为老婆,慈禧还特意送去了贺礼。

安德海的消亡之路

都说“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急剧的晋升和年轻的阅历,让安德海根本没法低调下来。在被慈禧宠爱的日子里,他骄横跋扈,纳贿招权、奢侈淫靡、欺上压下。

疯狂张扬的安德海,不仅得罪了满朝官员,连慈安太后、同治帝和恭亲王奕訢他都得罪了个遍。

慈安太后耳闻他的恶名,交集时言语中难免露出不屑与憎厌,他便常在慈禧面前借机挑拨两宫关系。

譬如同治帝更愿意和慈安太后亲近反而疏远生母慈禧,他便在慈禧面前称慈安太后不怀好意,有意笼络皇帝,试图以静制动等等,久而久之,两宫太后难免貌合神离,而同治帝日渐长大,也看出了他的阴谋伎俩。

对于恭亲王,安德海不仅私下跟着慈禧直呼他为“小六子”,素日里更是常在慈禧面前大肆渲染恭亲王对慈禧的不敬,在安德海的苦心构陷下,恭亲王一度被革职。

丁宝桢除掉慈禧心腹安德海,慈禧为何没降罪于他?

恭亲王奕

命丧山东

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安德海打着为同治帝置办大婚龙衣的名号,带上数十位随从,搭两艘大楼船浩浩荡荡沿河而下。

他的坐船两侧都插着龙凤旗帜,还有一张大旗写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字样。船上设有女乐,一路上笙歌燕舞,好不快活。七月二十一日那天,他还在船上过了一个豪华热闹的生日。

安德海沉迷在丝竹管弦、酒色财气之中,却不知前面有一个噩梦等着自己。

八月初二这天,在山东巡抚丁宝桢的严令之下,安德海及他的随从们在泰安被抓获,并解送济南。

丁宝桢是如何得知安德海南下,并决定要对付他的?至今说法不一。

有人说,安德海南下,丁宝桢原不知道。只因他的船队进入山东德州境内时,知州赵新见其自称钦差,可是赵新并没接到过相关的传牌勘合,因此心生疑窦,遂一面命人跟踪监视船队,一面上报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接报后,素来憎恶安德海的他当即决定借此机会除掉安德海。简而言之,此次杀掉安德海,不过是丁宝桢临时起意;

还有一些人认为,丁宝桢此次除掉安德海,是得到了同治帝、恭亲王等人的授意。甚至安德海此次招摇南下,也是同治帝设下的陷阱。

也就是说,丁宝桢和同治帝、恭亲王等人,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就等着丁宝桢往里头钻了。

无论如何,在八月初七这天,安德海便结束了他张扬可耻且短暂的一生。

丁宝桢除掉慈禧心腹安德海,慈禧为何没降罪于他?

丁宝桢

慈禧的反应

安德海被正法,朝野上下一片欢庆,那慈禧呢?

按理说,丁宝桢诛安德海之前,加急寄往宫里的奏折,是要经过慈禧过目的,可凑巧那几日慈禧染恙,朝中之事便由慈安做主了,而慈安在叫来了同治帝、恭亲王和内务大臣商讨一番后,最后便是给丁宝桢寄去一封可将安德海“就地正法”的密谕。

可如果我们就此认为慈禧完全被蒙在鼓里,也太低看她了,以慈禧的心机和在朝廷内外的诸多耳目,这件事她肯定也知道,但是她并没有像坊间传闻一样火急火燎去和慈安、恭亲王等人力争,而是根本没有作出任何动作。

而在案发后,慈禧更是没有针对过丁宝桢,甚至还特别照顾了他。后来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还是慈禧的授意,而在丁宝桢去世后,慈禧更是特赐其为“太子太保”。

慈禧此举,实在出人意料,毕竟天下人都知道安德海是她跟前的大红人,也都知道她狠厉毒辣。可如今安德海被诛,她怎么不仅不为他报仇,还对凶手分外照顾呢?

其实,纵然对安德海没有什么感情,但“打狗还要看主人”,丁宝桢此举,等于打了她慈禧的脸,她能不恼怒吗?可是却只能反过来和丁宝桢示好,这是为何?

原因一,丁宝桢违反宫规祖制

在顺治朝时,清室便立下了“太监未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的祖制家法,此番安德海出宫,并未得到正式的差遣,还打着钦差的名号动用违禁之物,加之一路上敷张浪费,敲诈勒索地方官吏,每一条都有实实在在的证据,丁宝桢甚至还在他身上搜出了两张地方官员请托之事,又加上一个“太监干政”的罪名……每一个罪状,都足够千刀万剐了。

慈禧纵然一手遮天,也不敢公然无视祖宗家法。这也是之前她没有作出动作的缘故。

丁宝桢除掉慈禧心腹安德海,慈禧为何没降罪于他?

原因二,安德海树敌太多

安德海被诛后,朝野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可知安德海素日为人行止,而由此也侧面反映了慈禧对他的骄纵程度,所以此时此刻,慈禧不仅不会袒护他,还会大为光火,因为这严重伤害她的面子和自尊。

是以,后来慈禧不但将那些随同安德海南下的随从太监、管家和保镖一并处斩,还下令将安德海的家产全部查抄。最后,要就此事做出深刻的反思,命人将关于此事的全部文件汇编成条例,作为日后的操作范本。

慈禧这番顺水推舟的操作,为自己赢回了民心。

原因三,丁宝桢可堪大用

坊间传闻,安德海是个假太监,与慈禧不干不净。直到丁宝桢诛之,并脱光他的衣物,将其挂在济南城头暴尸三日,人们才确定这是位真太监,慈禧的清白也得到洗刷。因此慈禧心下对他有所感激。

其实,且不论这传闻是否真假,丁宝桢的才干在这件事上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果敢大胆、机敏诡谲、刚毅勇猛,作为一位颇具政治手腕和野心的统治者,慈禧怎么可能放过这样一个人才?何况还能为自己赢得好口碑,百利无一害。

小结:无论怎么看,安德海必须死,而也只有丁宝桢,才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波云诡谲、变化不明的朝局中,这本身也是一种本事,丁宝桢注定不会招致横祸,只会得到他该得的恩眷和重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5 00: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何杀了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
...也会灭了爱新觉罗”。百年之后这句话果真成为了现实,慈禧专政让清朝变得腐败不堪,摇摇欲坠;隆裕皇后直接宣布了清朝的灭亡。慈禧把揽朝政多年,她身边的太监也不简单,著名太监李莲英就
2024-06-13 09:49:00
清朝第一太监安德海的崛起与陨落
...人眼里,清朝名气最大的太监是李莲英和小德张,他们在慈禧的身边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不过在此前,还有一名太监更牛,倘若不是被奕䜣设计杀了,必定是大清当红第一太监,此人便是安德海。安
2023-11-02 07:52:00
一起来看看慈禧对安德海有多宠
安德海得到慈禧的宠幸是无与伦比的。可是,丁宝桢杀安德海,慈禧却并没有处置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丁宝桢杀掉安德海后,对安德海的遗体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正是这件事,还让慈禧很感激
2023-05-18 06:03:00
他诛杀慈禧的心腹安德海,也是宫爆鸡丁的创始人
...曾是咸丰皇帝身边的御前太监,咸丰皇帝驾崩后,就成了慈禧太后的心腹,他深受慈禧太后的信用,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当时因为慈禧太后宠信安德海,所以他也是一个权利人物。然而他权利大,
2023-06-05 19:37:00
丁宝桢诛杀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安德海,是如何成功自保
同治八年(1869年)秋,山东传来一则重磅消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大太监安德海外出为同治皇帝置办龙袍时,沿途招摇生事,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宦官私出”罪名拿下后,就地正法,并且裸尸暴
2024-04-28 10:15:00
安德海之死,慈禧政治场上唯一的失败
慈禧是清末不可忽视的一位政治人物,她的女性身份在政治上并不占优,却将清朝最后几十年玩弄于鼓掌之中。可能很多人并不相信,“辛酉政变”之后慈禧只想做个太平太后而已,却没有想到自己宠宦
2023-02-04 15:11:00
安德海帮助慈禧夺取政权,还与同治帝结仇
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慈禧太后正悠闲地躺在床上听曲享受,12岁的同治皇帝突然闯了进来。一看到母亲床上跪着一个男人,年轻的同治帝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怒道:“来人,把这个男人给我
2022-12-13 11:43:00
丁宝桢杀了慈禧宠爱的太监安德海,为何还能步步高升?
...咸丰前太监。书籍,所以深受咸丰和叶赫那拉性真,又称慈禧的喜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被欧洲侵略者吓死。临终前任命以载渊、肃顺为主的顾命八大臣,辅佐同治载淳治国。顾明八大臣的联
2023-02-18 20:00:00
安德海被丁宝桢杀害后,慈禧为何不罚反而重用
...清朝后期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个别的这样的案例,他就是慈禧身边的太监安德海。这个太监对于慈禧来说,是有很大的恩情的。安德海小时候过得日子根本就是特别的糟糕,为了有一个好一点的生活
2024-05-22 09: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