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水危机”折射美国“环境种族主义”(观象台)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01-31 08:2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期,美国多地用水安全问题引发媒体关注。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在马里兰州最大城市巴尔的摩,自来水龙头经常会流出铁锈色的浑水,这种问题在非洲裔社区尤为明显。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密西西比州首府杰克逊市就遭遇三次严重的用水危机,而该市15万人口中约83%是非洲裔和原住民等少数族裔。

少数族裔面临严峻“水危机”——类似事件在美国多地频频上演,成为“老大难”问题。在非洲裔占比约85%的密歇根州小城本顿港,早在2018年就测出自来水铅含量超标,但政府一直没有予以重视。直至愤怒的居民向环保部门发起请愿,政府才发出自来水禁令,同时向民众发放瓶装饮用水。在同样以非洲裔为主的密歇根州弗林特市,为节省财政开支,当地政府于2014年将城市饮用水源从休伦湖切换为受污染的弗林特河,造成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在非洲裔占比超过70%的亚拉巴马州朗兹县,长期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直至2021年11月,美国司法部才宣布对该县污水处理问题中“可能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进行调查。

“这不是‘水危机’,而是种族危机、贫困危机,这是危机的本质,是危机的根源。”出生于弗林特市的美国电影制作人迈克尔·摩尔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

在美国,非洲裔等有色人种群体长期面临严重的环境不平等问题。印第安人聚居地肖肖尼部落区域沦为美国政府的“核试验场”,在40多年时间里遭遇928次核试验;芝加哥市曾出台政策,将污染行业从白人社区转移到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社区;由非洲裔农场工人建立的亚利桑那州伦道夫社区,一直被发电站、沥青乳化厂、运送有毒化学物质的铁路线等设施“围城”……“环境种族主义”始终是笼罩在美国少数族裔头上的一片浓重乌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当代形式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问题特别报告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环境种族主义”严重威胁非洲裔美国人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居住权等在内的各项人权。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兴起“环境正义运动”,抗议有色人种被更多地暴露于有害废物、空气污染等环境里。但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这背后,是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毒瘤。

在美国,种族主义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存在。白人至上主义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少数族裔的基本人权备受践踏。那些自诩为“人权卫士”的美国政客,表面上宣称要设法解决种族歧视问题,但实际上基于国内政治、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等因素,无意也无力解决,部分政客为捞取政治资本甚至纵容种族歧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种族主义的病毒迅速渗入美国抗疫政策、医疗系统和社会保障等各领域,种族歧视、仇恨犯罪、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愈演愈烈。这不仅令美国陷入空前的社会分裂,也撕下了“美式人权”的虚伪面具。

在美国结构性种族主义日益“主流化”甚至“合法化”的背景下,社会资源很难向少数族裔倾斜,种族不平等问题体现在教育、就业、医疗、环境、住房等几乎所有领域。极为讽刺的是,与此次发生“水危机”事件的本顿港市只有一桥之隔、白人占多数的圣约瑟夫市,情况就完全不同,当地居民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安全的饮用水。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指出,非洲裔、原住民等少数族裔社区及有色人种社区始终无法摆脱用水危机,其根源在于这些社区往往在联邦和州政府层面就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长期得不到与白人社区相同和对等的关注,往往被视作不重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社区。

2023年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60周年。60年过去了,美国少数族裔的梦想依然没有实现,甚至仍要为得到一口“干净的水”而抗争,这是少数族裔的悲哀,更是“美式民主”的失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0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严 瑜《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29日 第 06 版)近段时间,“罢工潮”席卷美国多个行业——7月中旬,美国演员工会宣布支持美国编剧协
2023-07-29 05:57:00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近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及合成阿片类药物用药过量等因素影响,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7岁降至76.4岁。这是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连续两年下降。美疾
2023-01-06 08:2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日前报道,美国国防部国防安全局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由于北约成员国因俄乌局势大量储备武器,美国批准向北约盟友出售的武器数量
2023-01-12 09:2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必须停止在乌克兰‘鼓励战争’”“美国在国际上不断丧失信誉”“墨西哥不接受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以‘帮助打击毒品犯罪’的借口干涉墨内政”“美国一直在
2023-05-04 05:0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高 乔《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08日 第 06 版)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第43届会议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新任总干事选举,中方候
2023-07-08 03:1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做美国的敌人很危险,做美国的盟友更致命。”基辛格曾说过的这句话很扎心,想必最近不少美国盟友更是“感同身受”。做美国的盟友,要忍得住被监听的难堪。五角大楼
2023-04-25 05:2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期,美国国会众议院外委会非洲小组委举行听证会,极尽抹黑之能事,对中非合作进行了一番无中生有的攻击。中非合作到底怎么样,遍布非洲大地的成果是最好的回答:中
2023-05-13 05:37:00
近日,巴西、委内瑞拉等8个南美洲国家领导人及代表在巴西举行的亚马孙峰会上共同签署了《贝伦宣言》,就减少亚马孙雨林砍伐规模、金融机制设置以及在《亚马孙合作条约》框架下设立多个跨国合
2023-08-22 16:01:00
无中生有炒作所谓“中国间谍”,荒唐!(观象台)
最近,英国一些人跳出来,翻炒所谓“中国间谍”事件。先是部分英媒宣称,有两名英国人涉嫌为中国提供情报被逮捕,个别英国政客借机炒作所谓“中国干预英国政治”;还有部分政客趁机搞起政治操
2023-09-23 10:39: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台风“海鸥”已致菲律宾204人死亡 109人失踪
△菲律宾宿务省发生洪水灾情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1月8日上午6时,台风“海鸥”已经导致菲律宾204人死亡,109人失踪
2025-11-08 15:21:00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首席检察官办公室7日发表声明,对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37名嫌疑人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们涉嫌在加沙地带犯下“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
2025-11-08 13:47:00
秋风扫尽落叶,万物悄然收藏。11月7日,立冬,这天起冬季正式拉开序幕,人们如何迎接冬季的到来,有着怎样的期待?记者走上街头
2025-11-07 20:02:00
11月7日,“驻华使节中国行·走进京东——进博之夜·全球好物享购中国”活动在京举办。17国驻华使节齐聚京东总部,参观国家馆展台
2025-11-07 21:37:00
“驻华使节中国行·走进京东”活动11月7日在北京举办。匈牙利驻华使馆二等秘书邵凯婷(Sogor Katalin)做客京东全球购直播间。责编:李驿达、张霓
2025-11-07 21:38:00
“驻华使节中国行·走进京东--进博之夜·全球好物享购中国”活动11月7日在京举行。17国驻华使节齐聚京东总部,参观国家馆展台
2025-11-07 22:10:00
11月7日,“驻华使节中国行·走进京东——进博之夜·全球好物享购中国”活动在京举办。17国驻华使节齐聚京东总部,参观国家馆展台
2025-11-07 22:41:00
11月7日,“驻华使节中国行·走进京东——进博之夜·全球好物享购中国”活动在京举办。17国驻华使节齐聚京东总部,参观国家馆展台
2025-11-07 23:12:00
据新华社消息 由中国企业制造的双层列车日前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亮相,将用于维也纳与萨尔茨堡两座城市间客运铁路运营。这是中国制造双层列车首次正式投入奥地利客运铁路系统
2025-11-06 09:02:00
中国网11月6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25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英国外交大臣库珀通电话
2025-11-06 23:46:00
中国网11月6日讯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将于11月13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有关安排和中方期待
2025-11-07 00:49:00
当地时间11月6日,韩国蔚山一处大型建筑物倒塌,或致6人被埋。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 陈美伊二审 杨韬三审 闵捷
2025-11-06 20:05:00
海外网11月5日电 据美国《纽约时报》11月4日报道,美国联邦政府持续停摆时长突破历史记录,但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依旧难以调合
2025-11-05 18:12:00
11月3日,新西兰移民局宣布,即日起,中国护照持有者如从澳大利亚入境,且持有有效澳大利亚旅游、工作、学生或家庭签证,可免签入境新西兰
2025-11-05 20:04:00
巴西总统卢拉4日在巴西北部帕拉州首府贝伦签署法案,决定在11月11日至21日期间将巴西首都由巴西利亚迁至贝伦,以配合即将在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
2025-11-05 22: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