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林森
成立8年,累计亏损7.8亿元;连续9个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股东欠付保费超亿元……2024年再次亏损1.04亿元,综合成本率一度飙升至264%。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财险”)这些年在亏损之路上跌跌撞撞,也折射出中小险企在激烈市场竞争与资本压力下的生存难题。2025年初,平安老将霍建梅正式出任前海财险的董事长,这一人事变动能否让这家曾经的“宝能系”险企被甩掉“C等生”的帽子,重回正轨,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01
结构失衡与资本困局
自2016年成立以来,前海财险仅2022年短暂盈利0.23亿元,其余年份均深陷亏损泥潭,截至2024年累计亏损达7.67亿元。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2.21亿元、-1.3亿元、-0.72亿元、-0.18亿元、0.23亿元、-0.89亿元、-1.04亿元。
是什么原因使前海财险一直囿于亏损的怪圈?分析其症结点有以下几点:
•承保业务:车险“失血”,综合成本率高企
在承保端,多年来,前海财险的承保业务长期处于“赔本赚吆喝”状态。2024年第四季度,其综合成本率高达264.26%,居行业首位,远超100%的盈亏平衡线。细看其险种结构,多年来,车险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始终未能实现盈利。
以2022年为例,这一年是前海财险唯一赚钱的年份,该年车险亏损0.55亿元;2023年,车险仍无法打破亏空的魔咒,承保利润为-0.17亿元;2024年上半年车险承保利润仍为负。前海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险种中,除其他保险外,车险、责任险、意外险、家庭财产险这四个险种均处于承保亏损状态,这些险种的赔付率较高,拉高了综合成本率。该公司险种的业务品质应值得反思。
图源:前海财险2023年年报
•投资端:收益率低迷,难以“补血”
在投资端,前海财险近三年来的收益率低迷,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
近些年,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基本在5%上下浮动,即使在投资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仍有超过4.0%的表现,然而,前海财险近三年来的投资收益率却始终低于3%,2024年更是降至1.75%,且第四季度的投资收益率与综合投资收益率双双告负。
作为盈利的“第二支柱”,投资业务的疲软表现,使得前海财险在权益市场波动与内部风控不足的双重压力下,投资收益难以覆盖承保亏损的缺口。
图源:前海财险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股东拖累:股权冻结,拖欠保费
除了资负两端的影响,公司股东的“沉疴”也成为前海财险难以承受之重。
前海财险成立之初,注册资本10亿,其中深圳深粤控股、深圳市钜盛华、凯信恒有限公司、深圳建业工程集团、深圳粤商物流有限公司各占20%股份。公开资料显示,其中深圳市钜盛华、深圳建业工程集团等与深圳宝能集团均有关联,与“宝能系”的深度绑定,让前海财险前进之路更加荆棘丛生。
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的20%股权被冻结,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17.2%股权被冻结,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股权被冻结。这直接阻碍了前海财险的增资计划,资本补充陷入困境。
据前海财险官网披露,宝能汽车集团、深圳宝能投资集团等超过200家宝能系关联企业,目前共拖欠前海财险合计1.28亿元的保费。宝能系的债务危机拖住了公司前行的步伐。
•高管更迭:领导班子重塑
在高管方面,该公司也经历剧烈动荡。上一任董事长黄炜被认为是“宝能系”干部,黄炜自2022年8月被深圳有关方面带走调查,至今已两年有余。2024年11月26日,公司完成董事会换届,新一届董事会由5人组成,其中3人发生变动,黄炜也正式退出董事会。
2024年3月,李功霓补位空缺三年的总经理职位,公司于9月完成了监事会换届。相较于上一届监事会,减少了“宝能系”在监事会中的比例。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前海财险的领导班子正在经历重塑。
连年亏损,使这家公司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紧贴红线的状态,两项指标均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1596.24%,逐步降至2024年末的107.1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高于红线7.12%。自2022年一季度起,前海财险风险综合评级由B降至C。
这一困局导致两大后果:
一方面业务受限
根据监管新规,险企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需连续四个季度风险评级为B类以上,无奈之下,前海财险被迫暂停相关新业务,失去重要增长渠道。2024年8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暂停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新业务,对于已经承保的客户,将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保险责任,保障客户权益。”
另一方面是资本的消耗
承保亏损与投资失利持续消耗实际资本,而股东增资无望,形成恶性循环。前海财险的未来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02
霍建梅接棒,带领“C等生”破局?
2025年1月,63岁的霍建梅正式出任董事长,这位曾任职平安产险的“女将”被寄予厚望。然而,摆在她面前的挑战远超预期。
前海财险的业务困境亟待扭转。车险占比过高、非车险竞争力不足的现状,要求其加速布局健康险、责任险等蓝海市场,但前海财险在此领域尚无成功经验。
与此同时,投资收益的提升也是当务之急。在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前海财险的投资收益率却未能跟上步伐,公司在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上存在严重不足。霍建梅需要带领团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收益水平。
此外,如何化解宝能系欠费问题、推动股权重组,是霍建梅无法回避的课题。宝能系股权冻结与市场信心不足,让增资计划充满变数,这让“借力资本”成为一个死结。
03
尽管前路艰难
,霍建梅并非全无筹码
最大的筹码是她自己,她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这为她提供了破局的基础。出自“平安系”的她,有平安资源的加持,其平安背景后续能够带来渠道合作、风控技术等资源支持。
保险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前海财险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霍建梅需要在短时间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迅速付诸实施。她的赴任,标志着从“宝能时代”向“市场化转型”的关键一跃。前海财险的现状,也是中小险企在资本、治理与市场三重夹击下的缩影。
未来,在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中,前海财险是绝处逢生,还是功亏一篑?或许就看霍建梅如何下这盘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4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