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涂启智
我老家在鄂西北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我们那里给逝去的亲人上坟,只在两个节点。农历大年三十下午或者傍晚,还有一个,即中元节。
在我稍大一些时候,清明祭扫才在乡村兴起。清明,本是天气由混沌蒙昧变为清澈明亮、气温由乍暖还寒转为温暖舒适的节点,然而因为到处纸灰飞扬,空气反而污浊不堪。
16岁那年,我第一次独自去给已去世八年的父亲上坟。我跪在地上,虔诚烧了一堆纸钱,然后起身放鞭炮。天气晴朗,风吹过来,树叶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当我放完鞭炮,回过头来,被眼前景象惊呆了——火焰点燃坟墓两边的干茅草,顺风向上蹿去,火苗飘出五六尺高……我不顾一切扑上去,拼命用双脚踩踏火焰。我又“急中生智”,大喊:“爸爸,爸爸,你快显灵扑火啊!”然而火势越来越大,仍在蔓延。回应我的,除了呼呼风声,就是噼噼啪啪的火焰声。我想,彻底完了,烧了山扒,我会坐牢。
正在这时,在附近上坟的两个大人闻声赶过来,他们每人折下一把松树枝奋力扑打火焰。十多分钟后,火势终于被扑灭。我抱头蹲在地上,好久回不过神来。
从那以后好几年光景,我都视上坟为畏途。但是,那次事件使我相信了“人死如灯灭”。所谓灵魂、阴间、鬼之类,无非是活人的想象罢了。人们祭扫,只是表达后人对先祖,抑或活着的人对死者的追思与怀念。
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家四十多公里的高寒山区乡镇任教。这个乡镇每天只有一辆班车与山外联通。交通极不方便,且车票价格不菲,我回家日渐稀少,包括一些节假日。清明到来时,我会在宿舍外面的空地上,对着家乡方向烧几张纸,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有好几年,不知何故,我都忘了烧纸这回事儿,只是在清明前后想起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亲人。
再后来,我来到深圳谋生,许多年清明甚至过年都未回老家。三十多年来,我的外婆、舅舅、伯母、二爹、小爹等亲人,又先后离世。在清明时节,这些逝去的亲人,我都会一一想起。尽管没有烧纸,也未焚香叩拜,甚至也没网上祭扫,但我心里一直装着他们。他们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清明祭扫就像一条河,从千年以前绵延流淌到今天。如果把清明祭扫习俗礼仪比作河两岸的风景,那么移风易俗则使风景不断呈现因时而宜的模样。
清明属于民俗节日,我们借此怀念先人,慎终追远。清明更是自然节气,草长莺飞,山清水秀,生命蓬勃向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追思与怀念是内涵,而祭扫只是载体或形式。现代人具有开放的视野,更当有开明的胸襟。清明祭扫贵在心意,又何必拘泥形式?网上祭扫最能抵达清明的本质,亦是经济、环保和安全的祭扫方式,我们理当与时俱进践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