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工地上来了机器人“工友”
搬砖人变成按键者,拼体力变成比脑力
本报记者 黄仕强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22日 07版)
阅读提示
如今,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人员众多、尘土飞扬、杂乱喧嚣的传统建设场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机器人被引入工地,智能建造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也对传统的体力劳动者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和挑战。
从重庆主城区驱车一小时,就能抵达中铁五局成渝中线重庆段智能预制场。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用于重庆段建设的所有预制构件都在这里生产。
走进这座预制场时,记者看到,干净整洁和井然有序取代了以往钢筋扎堆、混凝土遍地的场景。“以前是人来干,现在是人操作机器干。”该预制场副总工程师陈敏敏说。
工人减少了,产量提高了
成捆的钢筋随着机器的转动被拉直,然后被缓缓送进另一台机器,各个转轴开始运转。机器好似长了无数双手,将钢筋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预制构件。工人秦广俊站在一旁,他的主要任务是把制作好的构件码放进箱子中。
“这台机器叫数控弯箍机,一个小时就能制作2800个箍筋件。”干了十多年钢筋工的秦广俊指着机器介绍说,以前测量、切料、折弯等工序全靠人工,一个班组起码十几个人,现在操作机器一个人就能干完。
探访中铁五局成渝中线重庆段智能预制场的过程中,“工人少”是记者最直观的感受。“以前这种规模的预制场大约需要60个工人,如今20个工人就够了。”陈敏敏说,尽管工人减少了,产量却提高了。
在预制场的另一端,几台机械手臂不断挥舞,沉重的预制板模件被轻松地抓取并放上智能生产线。随着机器运转,钢筋入模、混凝土浇灌、翻转脱膜、清洗喷涂等流程全部实现了无人自动化。一张张预制构件很快被制作成型,在双层子母车的运送下进入库房。
工人吕树叶告诉记者,传统的预制构件建造,需要先人工搅拌混凝土,再用铲子把混凝土浇入模具中。制作好的预制构件,也靠人工搬抬转运,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只需要盯着机器,保证运转正常就行了。
“自从有了机器人,管理也更轻松了。”陈敏敏感慨道,以前的工地建设“指挥全靠吼,操作全靠手”,如今设置好程序和参数,工人只用按键,脏活、累活、险活等都可以交给机器去完成,工人的职业健康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极大保障。
建筑行业刮起智慧风潮
一块200公斤重的玻璃,一台机器人毫不费力地完成搬运和安装;道路标线施工中最费时费工的放线环节,交给机器人就能快速完成;犹如一台大型熨斗的全自动地坪研磨机器人,不仅打磨速度快,还能边作业边吸尘……11月下旬,在重庆市涪陵区举行的“中国建造慧享未来——首届建筑机器人大赛”现场,来自18个省市70多家龙头企业的建筑机器人展开了一场竞技比拼。
“以往,一块几百公斤重的幕墙至少要七个工人搬运安装,用幕墙机器人则只用一人操作指挥。”渝建建筑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江世永说,他们和重庆邮电大学联合研发的这款机器人,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在现场,一款多功能隧道施工辅助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据该机器人的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隧道爆破完毕后,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主要靠人工手持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检测,需要工人24小时值班,劳动强度大。这款机器人可以当即进入采集各类气体信息,搜集隧道的爆破情况,并通过数据传输在后台形成模型。
“国内建筑行业刮起了一股智慧风潮,‘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机器人帮你盖房子’将成为现实。”业内人士表示,从建造走向智造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去年11月,住建部公布了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名单,北京、天津、重庆等24个城市入选。试点城市将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传统工人面临改变与挑战
在中铁五局成渝中线重庆段智能预制场,工人吕树叶、秦广俊都告诉记者,以前在工地上干活儿,总是又苦又脏又累,建筑工地有了机器人后,工作起来也更体面、更轻松,还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建筑行业。
陈敏敏认为,建筑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有利于解决建筑行业用工荒、老龄化等痛点,是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一个新赛道。
不过,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引入工地,也给传统体力劳动者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和挑战。“以前是凭经验,现在要多学习。”吕树叶说,机器人的引入也在倒逼自己去主动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
陈敏敏补充道,随着智能化机器的普及,传统工人的工作职责也会发生变化,他们需要接受新技术的培训和适应,学习如何与机器人协同工作,关注机器人的操作、维护和监控,以确保机器人正常运行并提高工作效率。
业内人士指出,在传统的施工作业被机器人代替的同时,会涌现出更多与机器人相关的行业和工作岗位,如机器人操作员、维护人员和编程人员等,建筑行业需要适应这种结构变化,培养新的技能人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2 0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