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扛下11年艰辛创办留守儿童之家 48岁蓝田乡村教师: 我热爱这份工作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03 13:43:0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扛下11年艰辛创办留守儿童之家 48岁蓝田乡村教师: 我热爱这份工作

“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

48岁的卫淑茹,乡村教师,土生土长的陕西蓝田人,“蓝田县爱之歌留守儿童之家”创始人。11年如一日,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9月1日,新学期第一天,这位忙碌的乡村教师挤出时间,接受了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的专访。

『卫妈妈』的一天

早上6点 起床做饭,叫孩子们起床、洗漱

早上7点半 送孩子到学校

上午11点40分 接孩子回来吃午饭

下午1点40分 送孩子到学校

下午5点50分 接孩子放学

晚饭后 辅导作业到晚上9点半

……

“不少人都不理解

我要办留守儿童之家的初心”

卫淑茹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8月31日晚,她熬夜到很晚,“(9月1日)凌晨1点多钟我才睡觉,今天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我特别忙。今年我们重新搬了房子,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月,就是为了今天的开学。”

2012年7月,卫淑茹在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创办留守儿童之家,悉心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

一个柔弱的女性,扛下了11年的艰辛,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做到这一切,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那个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给我留下了伤痛。”卫淑茹坦言,2012年小女儿因为救落水同伴不幸导致大脑受损,她辞去18年教龄的教师工作照顾女儿。她发现有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和学习处于困境,由此萌生了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的念头。

卫淑茹表示,最初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她曾独自面对非议。“因为我女儿那个事,一些人对我这种行为不理解,包括我们村里人都不明白。我们老家修水库,有的在县城都买了新房子,都有车,唯独我没有,大家对我的做法褒贬不一。”

当年,卫淑茹拿出村上建水库给家里的赔偿款,加上筹借的,凑了20多万元,租场地、请帮手、购设备、装修维护,申请资质。

卫淑茹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特别是村民和我的一些同事,用异样的目光去看我,感觉我啥也没有,我是一个很穷的人,不少人都不理解我要办留守儿童之家的初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也想告诉大家,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人生观嘛,我这样做也没啥毛病,我就是愿意,我也很热爱我这份工作。”

卫淑茹坦言:“通过我女儿溺水这个事,我就想提醒所有的家长们,监护一定要到位。孩子的安全第一,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这就是我要办这个留守儿童之家的初心。”

“有人对我特别赞赏,比如像蓝田慈善会、关工委、民政局等上级部门,还有省慈善协会都是很支持我的。”

卫淑茹向记者证实,留守儿童之家也得到了陕西省慈善会、西安市慈善会、蓝田慈善会等社会组织和蓝田县民政局以及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就在前两天,县关工委还来留守儿童之家视察,“他们已经关爱我们许多次了。”

在各界的关爱下,卫淑茹的留守儿童之家逐渐步入正轨,招收的困境孩子从1个到10个、20个不断增加,她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被民政部门评定为非企业、非营利性公益爱心机构。

60多个孩子来自8所学校

排课表派老师每天分别接送

“我们统计今天到的孩子有40个,有的家长说下周一(9月4日)再让孩子到我们这里来,预计总数会有60多个。”

作为留守儿童之家的创始人,事无巨细,卫淑茹都要操心,尽心尽力。

“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自于各个学校,8月31日是孩子们报名的第一天。他们来自8所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的放学时间也不一样,我排好课表,今天我们哪个老师要去哪个学校接孩子,我们今天就要把孩子们接回来,安排开学的各种事务。”

卫淑茹给予每一个托管孩子一样的爱,“孩子中年龄最大的14岁、上初三,最小的4岁,男孩和女孩都有,我拿昨天(8月31日)来报名的举例,他们中有父母离异的,有家庭是低保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为了使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卫淑茹要为特困孩子购买四季换洗的新衣服、寝室的冬夏床上用品、学习用品,加上场地租赁、安全维修改造、水电费用和老师们的工资,以及孩子们日常饮食、卫生健康等生活支出,留守儿童之家每月的花销都是资不抵用。

鉴于有的孩子父母双亡或离异后长年失联,已成为事实孤儿,儿童之家决定除家境稍好一些的孩子每月收500-660元不等的生活费外,困难孩子一律免费。

扛下11年艰辛创办留守儿童之家 48岁蓝田乡村教师: 我热爱这份工作

从早忙到晚 学习生活都要管

她是孩子们的“卫妈妈”

早上6点,卫淑茹起床做饭,叫孩子们起床、洗漱;7点半,送孩子到学校;上午11点40分,接孩子回来吃午饭;13点40分,再把孩子送到学校;17点50分,接孩子放学回来;晚饭后在留守儿童之家学习,辅导作业到21点半……周而复始,成为卫淑茹雷打不动的日常作息,她成为孩子们的“卫妈妈”,既要负责日常教学辅导,还负责生活管理,代替家长为孩子们理发、洗澡、买衣换装等。

卫淑茹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她肩上的责任重大,“包括孩子的身心健康也要负责。我作为创始人,要承担孩子的食品安全、路途中的安全、舍内的安全。孩子们放学后,我们留守儿童之家的老师要去学校门口把他们接回来,这些安全都由我来负责。”

卫淑茹对孩子的爱溢于言表,“孩子们今天开学了,我个人拿出5000元的奖励,给宝贝们买了书包、好吃的和衣服。”

每年六一儿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留守儿童之家还组织爱心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过节,组织孩子们参加文艺表演、生日聚会、诗歌比赛、体育运动等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在沟通和交流中,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和孤独感,树立自强、自信、自立的信念,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一切为了孩子

“我给家长承诺了,就要做到”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卫淑茹非常注重留守儿童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定期开展健康科普和安全防范知识讲座。

“因为我女儿在安全上出现这个问题,我感觉在我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全和责任意识。我把这些孩子招收进来以后,就要对他们承担起这个责任,我给人家家长承诺了,我就要做到。”

以真心换真心,卫淑茹快言快语:“我们本身场地有限、师资有限,我们老师必须是有教师资格证的。我招孩子跟家长都说得很清楚,我们是有啥老师就招啥孩子,不对家长说大话、说虚话。比如有六年级的老师能给孩子辅导六年级功课,我就招收六年级的学生。如果没有找到能给孩子辅导六年级课程的老师,我绝对不误人子弟,就给人家直说。”

已大半年没见丈夫

缺席母亲婆婆的寿宴很愧疚

为人师,为人母,为人妻,48岁的卫淑茹是如何在现实生活和理想之间找到平衡点?

“所以在这方面,周围的人对我不理解,亲戚朋友中也有人不理解,但是我们一家人、我老公还是很支持我的。”卫淑茹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11年来她把全部精力倾注在留守儿童之家,夫妻俩是聚少离多。

“我都大半年没见我丈夫了。我从今年正月初五就住进了留守儿童之家,到今天都没回过家。这半年多来,我们夫妻俩只是通过电话联系,还没见面,他给我打电话,我就说我忙着呢,我还有啥事没有办好呢,我说我让你来的时候你再来,我没邀请你,你就别来打扰我。我丈夫说‘行,我可以做到’。”

卫淑茹表示,夫妻俩相濡以沫,只有丈夫才是她的坚强后盾:“以前我们留守儿童之家偶尔搞一些活动,我让他来他才能来,不需要他帮助的时候就不让他来。”

有所得必有所失,卫淑茹承认对家人,内心也有愧疚。“昨天(8月31日),我婆婆过寿,还有暑假的时候,我母亲过生日,为了留守儿童之家,我都没参加,家里儿女们都去了,唯独缺少我一个(啜泣)。”

卫淑茹坦言,作为“蓝田县爱之歌留守儿童之家”的创始人,她把全身心投入到留守儿童之家,自己家里的事无暇顾及,“包括我妹妹出嫁,我都没时间参加她的婚礼。我为什么对这份工作这么执着、这么认真?我是把留守儿童放在首位,时刻关心着孩子们。”

记者询问小女儿的近况,卫淑茹说:“我女儿现在身体状态差不多,比人家健康的孩子来说,她要差一点,比如上楼她有点气喘,经常爱发高烧,抵抗力比较差一点。”

作为母亲,卫淑茹欣慰和牵挂参半,“现在她有一份工作了,卖手机、卖化妆品,今年24岁了,还没有找到对象。”

扛下11年艰辛创办留守儿童之家 48岁蓝田乡村教师: 我热爱这份工作

>>对话学生

“卫妈妈让我们懂得感恩

未来帮助更多的人”

卫淑茹的付出没有白费。11年来,从留守儿童之家走出去1200多个困境孩子,在卫淑茹和其他7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前后有51名学生考入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仍和“卫妈妈”保持着联系。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学生小李就是从“蓝田县爱之歌留守儿童之家”走出去的佼佼者。

9月1日晚,小李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回忆到,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2016年,14岁上初二的他,进入留守儿童之家。

小李也是蓝田人,他说卫老师和孩子们关系很近,平日里都是“卫妈妈”在照顾他们的一切,“大家都管她叫‘卫妈妈’,我们这样叫更显得亲切一点。”

“首先,她为人善良,如果没有一颗善心,她也不会干这样的事。其次,她对人很温柔,真诚相待。以前有个孩子生病,因为是在农村,家长也不在身边,是她一直全程陪护照顾。”

小李现身说法,举例说明,卫老师会留意每一个孩子。

“我刚去的时候,她就在生活饮食方面很关照我,因为去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基本都缺乏父母的关爱,她就想着先从食物入手。”

“虽然每餐都有营养搭配的菜谱,但我来了之后,她特意给我加了一道菜——我现在还记得,她自己去买的肉,亲自下厨做了我喜欢吃的红烧肉,非常好吃。”

虽然过去很多年,小李感叹至今仍记得那个味道。“以前爷爷奶奶也做,但这是我在留守儿童之家第一次吃‘卫妈妈’做的红烧肉,她其实是向我表达欢迎之意。”

小李向记者证实,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卫妈妈”都管,“除了辅导作业,她也经常带我们理发、洗澡。”

小李说:“卫妈妈平常也给孩子们上课,她给我们讲,人要奉献善心,让我们懂得感恩,让我们未来能帮助更多的人。”

“我今年20岁,在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读大二。”至今,小李仍和卫妈妈保持着联系,假期他还会回留守儿童之家去看看,力所能及地去帮忙,以一名爱心志愿者的身份去回报。

小李感慨道:“做一件小的善事容易,但是像卫妈妈这样,能坚持11年做公益事业,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2021年1月,西安市关工委、西安市扶贫办、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民政局联合授予“蓝田县爱之歌留守儿童之家”“优秀儿童之家”荣誉称号,卫淑茹也先后获得“西安好人”“蓝田好人”等多项荣誉。但对于卫淑茹来说,这些荣誉都不如孩子们叫她一声“卫妈妈”,更让她开心和自豪。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爱之歌留守儿童之家”有个“卫妈妈”
...子过生日。(西安市慈善会供图)■记者 袁玥在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三里头村,有一所“爱之歌留守儿童之家”,先后接收过1200多名留守儿童,其中51个孩子已走进大学校园,成为新时代
2023-07-07 04:16:00
点亮一盏心灯  护航健康成长
...乡村学校少年宫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暨示范活动在蓝田县九间房镇中心学校少年宫举行。全市卫健系统将组建12支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团,走进5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加强农村未成
2023-06-16 04:57:00
让爱不留守!“小海豚计划”为困境留守儿童编织快乐暑假
...更是在活动中感受爱的力量,并转化为成长的养料。陕西蓝田县的忻忻(化名)连续两年参加“小海豚计划”游学夏令营,走出“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周围全是山”的家乡,来到古都西安参观博物
2024-09-13 10:19:00
开拓眼界 收获快乐
...没做过的事,开拓了眼界,也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来自蓝田县的小学生杨灏萱说。7月26日,西安市妇联、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联合陕西省慈善协会,在儿童探索博物馆和陕西文旅非遗研学体验
2023-07-27 03:55:00
陕西检察机关创新探索“乡约+”“网格+” 构建多元化法律监督模式
...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起源于陕西蓝田的《吕氏乡约》是中国第一个乡村治理成文法则。15日,记者走进蓝田看到,其影响力已穿越历史,至今仍发挥着现实意义。北宋熙宁
2023-09-16 09:41:00
...长长期在外务工而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的学生。面对农村留守孩子教育这一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孙玉明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呵护学生的心灵,用爱和汗水陪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他常常利用周末
2024-05-15 06:39:00
惠州消防“百县千镇万村高”助力乡村振兴
...自救能力。一声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在惠州市博罗县石坝镇蓝田小学响起,宁静的校园瞬间被唤醒。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双手抱头做好自护姿势,快速而有序地从教室里“冲”出来,沿着早已熟记
2024-11-23 00:35:00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
...在于如何去爱学生”——记西安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蓝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师何文婷何文婷老师个人简介何文婷,共产党员,高级教师,陕西省优秀辅导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骨干教
2024-05-15 02:21:00
...本文转自:随州日报近年来,广水街道第三完全小学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精神交流和情感关爱等问题,采取多种举措用心、用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全体留守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建立留守儿童
2024-05-14 08:4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
“十四五”期间池州进出口规模翻番 首次进入全省前9位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池州市“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池州市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5-11-11 11:39:00
一次从垃圾车上的跌落,让56岁的父亲至今躺在ICU中。而比巨额医疗费和严重伤势更让家属感到无助的,是事故背后那个无人承担的责任“真空”地带
2025-11-11 08:22:00
“天然气公司为了支撑从我家房顶穿过的黄色燃气管道,偷偷在我家屋顶上建了两个长方体的水泥墩。”陕西铜川的任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称
2025-11-11 08:22:00
11月3日,陕西汉中胡家营镇群星村村民舒吉波(45岁)与69岁的父亲舒代坤联手,成功营救一名因车辆落水而昏迷的群众。据救人者舒吉波回忆
2025-11-11 08:23:00
“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举家迁移,入住新小区后却发现今冬要跟孩子一起受冻了。”丹桂苑小区业主赵先生说,他希望热力公司能考虑一下已入住业主今冬的生活
2025-11-11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