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氢氖混合冰粒成功冷却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20 05:3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氢氖混合冰粒成功冷却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

正在法国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是全球最大的实验性聚变反应堆。图片来源:ITER

本报讯 日本国立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国家自然科学研究所国立聚变科学研究所(NIFS)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向氢冰颗粒中添加约5%的氖,可使等离子体在其表面下更深入冷却,比注入纯氢冰颗粒更有效。

通过利用NIFS大型螺旋设备诊断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测量,研究者阐明了在冰颗粒周围形成密集等离子体的动力学,明确了成功增强强制冷却系统性能的物理机制,这对于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上进行实验不可或缺。研究结果有助于发展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的等离子体控制技术。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ITER的实验需要让氢同位素等离子体保持在1亿摄氏度以上的“燃烧状态”以产生500兆瓦的聚变能。实验的一个主要障碍是“中断”现象——用于限制等离子体的磁场结构由于磁流体力学的不稳定性而崩溃。中断会导致高温等离子体流入容器的内表面损坏设备,进而导致实验进度的延迟和更高的成本付出。为了避免中断,ITER的设备和操作条件经过精心设计,但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许多实验需要专用的设备保护策略作为保障。

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中断减缓”技术,该技术会在检测到可能导致中断的第一个不稳定迹象时强制冷却等离子体,从而防止等离子体的材料组件的损坏。

作为一个基本策略,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方法,将在低于10开尔文温度下冻结的氢冰粒团,注入高温等离子体中。注入的冰受到周围高温等离子体的加热,从表面开始融化、蒸发、电离,在冰周围形成一层低温高密度等离子体(以下简称等离子体粒团)。这种等离子体粒团与主等离子体混合,使主等离子体的温度在此过程中降低。

但在最近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在使用纯氢冰颗粒时,等离子体粒团在与目标等离子体混合之前就被喷射出去,无法将高温等离子体冷却到表面以下更深的地方。

这种喷射是由于等离子体粒团的高压所致,即被约束在“甜甜圈”形的磁场中的等离子体倾向于按压力的比例向外膨胀。而等离子体粒团是由氢冰的融化和电离形成的,其温度很低、密度很高。由于温度平衡比密度平衡快得多,等离子体粒团的压力会上升到高于热目标等离子体的压力。其结果是,等离子体粒团变得极化并在磁场中进行漂移运动,使它在能够完全与目标热等离子体混合之前向外传播。

科学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模型计算预测,通过将少量氖混合到氢中,等离子体粒团的压力可以降低。氖在约20开尔文温度下结冰,并在等离子体中产生强烈的线辐射。如果在注入前将氖与氢冰混合,可以将部分热能以光子能量的形式散射出去。

为了验证使用氢氖混合物的效果,科学家在位于日本的大型螺旋装置(LHD)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多年来,LHD一直在可靠地运行着一个名为“固体氢丸注入器”的设备,该设备可以1100米/秒的速度注入直径约3毫米的冰丸。这保障了科学家以毫秒级时间精度向等离子体中注入氢冰,并在冰融化后测量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

最近,使用新型激光技术的LHD系统实现了汤姆逊散射(TS)20kHz的世界最高时间分辨率。利用这一系统,研究小组捕捉到了等离子体粒团的进化过程。他们发现,正如理论计算所预测的那样,当氢冰掺杂约5%的氖时,等离子体粒团抛射被抑制,与注入纯氢冰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实验还证实氖在等离子体的有效冷却中起着有益作用。

该研究首次表明,向高温等离子体中注入掺有少量氖的氢冰颗粒,可通过抑制等离子体类抛射有效冷却等离子体的深核区域。研究者表示,氖掺杂效应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新实验现象,还发展了ITER中断减缓基线策略。ITER中断缓解系统的设计评审计划于2023年进行,目前的结果有助于提高系统性能。(冯维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9.255001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10: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不明飞行物学家确信太阳内部有一个人造结构。科学无法解释
...能量爆发。最后一次发生在前几天。日冕喷射达到了临界等离子体质量,这引起了专家们的担忧。毕竟之前等离子流并没有爆发到数万公里之外的外太空。但上一次太阳物质上升到恒星表面上方21
2024-06-24 11:09:00
十年磨一剑  “黑障”破天光
...光——记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装置”▲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科学实验研究装置。▲团队合影。受访者供图■本报实习生 卜金婷 记
2023-02-27 05:35:00
...,中科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黄青研究员课题组在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抗生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领域著名期刊《危害性材料学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抗生素类药品
2023-04-24 02:25:00
核聚变能源的“春天”来了?
...是采用激光作为驱动器压缩氘氚燃料靶球,在高密度燃料等离子体的惯性约束时间内实现核聚变点火燃烧。这也是美国LLNL采取的技术路线。磁约束核聚变是采用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的方法,把
2023-08-17 01:47:00
系外行星:各地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都相同吗?
...河系的燃烧和超新星爆炸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它们以热等离子体的形式进入银河系物质。当爆炸产物冷却时,产生的化学物质与银河氢均匀混合。 可以看出星云成分的恒定性——仅在旋臂和核
2024-05-27 17:25:00
你见过太阳表面放大后的样子吗,这是目前最高分辨画面!
...器,深入研究了太阳那炽热且神秘的表面。太阳是一个由等离子体构成的巨大球体,他没有类似地球的固体表面。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而表面称之为“光球层”,光球层是太阳最外层的大气,也是我
2024-09-12 13:49:00
电化学技术可治疗糖尿病足溃烂
...一个全球性挑战,人们同时也担心银会引发毒性反应。冷等离子体电离气体的好处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它不仅可以控制感染,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这要归因于氧化剂的强效化学混合物,当
2024-03-18 04:03:00
日冕温度高达100万℃,帕克太阳探测器为何没被融化还能拍照?
...的最外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它是由高温高能的等离子体组成,主要由氢、氦和一些重元素构成。日冕层的温度虽然比太阳表面的温度(约6000摄氏度)高出了几百倍。但是,它的密度
2023-12-22 10:36:00
“月船3号”告诉科学家4件事
...度和温度。ISRO报告称,在月球南极附近100公里厚的带电等离子体层中,离子和电子的混合物“相对稀疏”。初步测量表明,等离子体层的密度约为每立方米500万至3000万个电子。
2023-09-12 07:0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