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国时期的石刻有何特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3 16:0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引言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曾被多个朝代和割据势力作为都城而存在,因此它也被称为六朝古都。

而最早作为都城使用的就是三国时代,当时的建业就是现在的南京,因此南京也成为了许多历史学者研究三国历史的所在地。

不过学者们研究的媒介,多为古书和其他的历史文献,比如甲骨文、竹简等。只有比较少的一部分人会去从另一种历史记载媒介去研究它,那就是石刻,也就是石刺文献。

其实对比于史书和竹简,石刺文献在历史的研究上也是毫不逊色的。

三国时期的石刻有何特点

一、石刺文献为何没什么人关注,石刺在古代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所谓石刺文献,即在名山大川中经常见到的石碑和石刻,这些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比较常见。

比起喜欢把历史信息刻在石碑或者石刻上不同,中国古代的比较完整且统一的政府机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史官制度,

石刻文献之所以很少受学者们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石刻相对史书竹简来说,数量相对较少,并且石刻比起后者更难保存。

如今在各地名山大川的石刻里,大部分仍存在的石刻,文字内容已经很模糊,很难通过里面的信息对远古历史进行考证。

其次,就是石刻在古代的主要作用性,让石刻记载的内容很难做到客观和务实。

三国时期的石刻有何特点

虽然历朝历代的史书都有一定的夹带私货,比如为了展现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在某些地方抹黑或者嘲讽前朝末代统治者等。

这些在古代并不少见,比如《明史》对成化的记载,有很多就是清朝人出于对其的仇恨而故意加上去。比如《明史·列传第一》对万贵妃的记载:“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

虽然真实性存疑,但史官在记录历史信息上,至少尽量做到避免与鬼神之说扯上关系。

相比石刻在这种方面就比较不靠谱,这是石刻存在的性质决定,因为它在古代的作用是向上天沟通的媒介,而不是历史信息的载体。

石刻和石碑在古代被称为神物,这种社会认知在周朝时就存在了,比如《周易·系辞上》对石刻的作用是这么描述的:“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三国时期的石刻有何特点

说明石刻在古代存在着一定的神圣意义,是古代人对不了解自然事物的尊称。

而这种风气到了汉末时期仍然存在,石刻和石碑始终在社会民间存有比较高的地位,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如果带有神物一词,多半指的都是石刻石碑。

比如三曹之一的曹植写的《吹云赞》和《承露盘铭》,里面的“是生神物”和“神物攸协”,说的就是石刻。

可见无论是三国还是更早时候,石刻就是一种有着很深鬼神之说味道的文化载物。

不过石刻的建造多在官方认可的情况下诞生的,里面的内容也多是为了政治服务,因此学者认可从石刻所记载的单独的人和事的描写中,获知一些与当时朝代政治变动的细节信息。

三国时期的石刻有何特点

二、石刻在三国的作用与变化

石刻在古代作为神物,是知识文化较低的人,认为可与上天沟通的物件,类似于写天书的存在。然而石刻如果被有心人所利用,也能成为一种谋反的手段。

汉朝的石刻数量是在东汉时代开始多起来的,其内容的形制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先秦的风气,内容因为是与鬼神之说有关,所以多以谶纬的形式书写出来。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日‘始皇帝死而地分’......”

这是秦朝历史不仅反映了石刻文化在秦时就很流行,同时还代表石刻内容与朝代政治在当时就开始联系在一起,有心者用来造反,统治者用来彰显自己的政权合法性。

汉末时代存在的石碑和石刻,其内容很多都保留着这种形制,只是内容类别上不仅仅是反映政治这么枯燥。

三国时期的石刻有何特点

相比于之前用石碑和石刻,哄骗无知者去造反,汉末的石碑石刻除了一部分与政治需要有关,另有一部分则是单独描写民间灵异神话和神话传说的,形式和内容开始往多元化发展。

在汉末石刻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墓碑、祠庙碑和神仙碑。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曹娥碑》、《白石神君碑》和《仙人唐公房碑》。这三块碑分别在汉末不同时代出现,对应不同类别的石碑内容,因此很有代表性。

《曹娥碑》讲述的是民间女子曹娥寻父尸而死的事迹,虽然故事内容是为了彰显曹娥的孝义,但却加入了许多灵异鬼怪的元素。

因此故事不仅在石碑上出现,同时还被加入了《异苑》和《后汉书·列女传》中。

《曹娥碑》的碑文后来还被汉末知名学者,蔡文姬之父蔡邕题碑,也就是蔡邕的二次加工,让《曹娥碑》的故事增添了灵异性。比如虞预在《会稽典录》对这个故事的描述,其中一句话是“迎婆娑神,溺死不得尸骸。”

三国时期的石刻有何特点

这段文字就是蔡邕在《曹娥碑》中所题,不仅含有一定的神怪因素,同时撰写上还保留着之前的谶纬风格,可见当时在石碑和石刻内容编写上增添灵异元素,在汉末时代的风气。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汉末时代的石碑和石刻,不再是作为政治工具而存在,而是开始为社会大众而发声。

曹娥因孝义而死,而行为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所以能够被立碑,为的就是彰显儒家传统的孝道精神。

而《曹娥碑》属于墓碑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专门为宗教服务的神仙碑,以及为鬼神文化服务的宗祠碑。

后者两种石碑的代表就是《仙人唐公房碑》和《白石神君碑》,其中《白石神君碑》更被视为汉代五碑之一,与《无极山碑》、《三公山神碑》等齐名。

三国时期的石刻有何特点

这些碑文虽然与当朝的政治人物没有太大关系,但却都是在官府默许的情况下建造而成。但三国毕竟是一个混乱时代,到了三国鼎立之后,以谋求政治目的为主的石碑又多了起来。

三、三国分裂的时代,让一度被曹操压制的石刻文化重现

曹操当政时代,因为战争需要,崇尚简洁之风,曹操本人唯独杜绝奢侈之气,曾下令民间不得私自立碑。根据《宋书·礼志二》记载:“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

这使得从先秦开始就涌现出的石刻石碑,在这段时间少了许多。

不过等到曹操去世,曹丕代汉而立之后,曹魏各地的石碑数量又开始增多。不过这些增多的石碑中,多数都是以官方石碑为主。比如陈寿写的《三国志·魏志》:“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三国时期的石刻有何特点

这是魏明帝时代,曹睿为恢复国家教育文化,特地将曹丕所撰写的典论刻在石碑,将其立于太学讲堂西侧,其表达了曹魏对文教发展的重视,更有浓厚的政治正统性的意义。

总结

除了曹魏之外,蜀汉、东吴在石刻文化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孙皓时期的石刻祥瑞,就是为了彰显自己作为统治者地位尊贵而搞出来的。

可见虽然曹操力主严禁石碑泛滥,但这个法规只在曹魏领地有效,而且没有完全禁止。三国为了自己的政权合法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人们的迷信,用石碑作为载体宣传自己的正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3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让石刻“活”起来 让文化“亮”起来
...市中区政协党组成员华北带队到鲁南抗战展览馆调查民国时期石碑“镂之金石,传之久远”,字以镌而存、文以碑而载,从古至今,石碑石刻便是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市中区有着深厚的
2025-03-11 23:45:00
我国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看看位于江苏的是哪些
...内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它们分别是——西汉时期:苏马湾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羊窝头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均位于连云港。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于锋 摄东汉时期:东
2023-07-14 22:05:00
这两块重庆千年汉碑凭啥现身央视《中国书法大会》?专家解读
...“它不仅开启了后世刊刻石经的先河,也开启了三国曹魏时期隶书的先河。”“东汉熹平石经刻于汉熹平四年(175年)至汉光和六年(183年),主持者为议郎蔡邕。”据《贞石千秋——巴蜀
2025-03-24 20:58:00
广元利州发现一块明万历年间禁约碑
...见。“刻石纪法”的有力见证“这块禁约碑,体现了明代时期‘政府公权’在广元的实际运用,也是古代中国‘刻石纪法’传统的有力见证。”龙潭乡副乡长陶浩说,从碑文内容来看,与1397年
2025-04-24 15:49:00
一纸一墨拓摹岁月波纹,曲阜碑拓技艺的“破土新生”
...国一门古老的“传真”技艺,拓片制作技艺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与打磨,在历史考证、书法艺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留下众多珍贵的资料。而曲阜碑拓技艺主要应用于书法类碑刻作
2024-05-21 19:17:00
“冶山胜境”重见天日
...辉题”。证实了陈元春此前的推测,题刻作者确实是民国时期官员林鸿辉。他曾任永定县长、京兆财政厅秘书、福建省政府专员等职。陈元春表示,清嘉庆年间福州郡守何茹莲留下的“冶山古迹”四
2023-11-22 22:55:00
以山为册,化刃为笔!舞剧《天下大足》编剧分享核心情节
...本剧编剧马洪湉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路。舞剧讲述了南宋时期流民少年小福因躲避战乱而逃至大足境内,幸而被生活在山崖下的工匠们所救。小福见识到修建摩崖造像的全貌,与石刻结下不解之缘。
2025-01-19 14:55:00
长乐云门寺附近发现大幅石刻 疑与郑和有关
...绳石、取水口、石阶、木桩等古渡口历史遗迹。宋元明清时期,这里是云门寺渡口,经常有船只停泊于此。史料及云门寺现存石碑都明确记载,明初的一场大火摧毁了云门寺的大部分建筑,仅剩大雄
2023-10-26 12:31:00
五塔寺半截残碑,见证清初名将与末代帝师的跨时空交会
...使用最多的是上等的青白石,质地洁白、细腻坚韧。晚清时期,社会动荡,很多文物古迹遭到损毁破坏,尤其是材质优等的文物,孙思克墓地的石碑,想必就是在这一时期遭到损坏。“兴记”是北京
2023-09-07 10: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