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地方官员不能在京城置办土地和房产,那他们住在哪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5 20:23:00 来源:戏说三国

了解清朝历史的读者会发现,清朝一些地方的大官,在进京之后都会住在寺庙里。按理说这些大官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就算是不住上好的客栈,也是可以住在公家建立的住所里,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寺庙,当作自己居住的地方呢?其实这也不是他们自己愿意的。

这是因为清朝有着明确的规定,地方的官员不论官职有多大,都是不能够随便进京的,而且也不能在京城置办土地和房产。朝廷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有一些地方的官员居心叵测,在造反之前进京里应外合。为了保证北京城的安全,清朝定了这么一条规矩。

清朝地方官员不能在京城置办土地和房产,那他们住在哪里?

即便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也不能够违背这条规定。地方的大臣们不能买房,住一住北京的高档旅店总可以了吧?答案是否定的,客栈旅馆统统不能住,因为这也是有规矩的。朝廷规定:但凡是二品以上的官员,都不能够私自出入茶楼,酒肆,戏院等娱乐场所。

可能又有人会问了,这么多娱乐场所里边儿,唯独没有提到旅馆和客栈,为啥官员们就是不能住?虽然没有点出来旅馆和客栈,但通常客栈的周边就是这些娱乐场所,作为官员出现在这样的娱乐场所当中,难免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客栈是坚决不能住的。

清朝地方官员不能在京城置办土地和房产,那他们住在哪里?

除了客栈之外,京城还有很多办事处,按理说公家的办事处外来的地方官员是可以进行暂住的。但是因为在这些地方,人员是比较杂乱的,办事处里可能有商人,也可能有前来科考的学子。官员住到办事处的话,容易被怀疑成是在和商人进行勾结。

或者是在为考生走后门,说不定其他官员看到就会参一本给皇上。所以办事处一般情况下官员也是不会去住的,毕竟没人傻到因为一些不相干的人,而丢掉自己已有的官职。这样一来京城里的好多地方都不能住了。没有客栈旅馆,为了避险又不能住办事处,入京大官最好的选择就是寺庙了。

清朝地方官员不能在京城置办土地和房产,那他们住在哪里?

寺庙里没有那么多世俗的东西,而且也比较清静,所以通常情况下官员进了京城之后,都会住进寺庙里。而且寺庙方面也是非常乐意这些官员住进来的。一方面这些官员能够帮助寺庙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他们有时候也会打赏一些,通常情况下官员的打赏要比一般人的多,所以寺庙当然是不会拒绝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02:54:5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官员退休之后都会去哪
...的老家生活。这一点,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直在京城当官的人,退休以后,他们也要回自己的故乡,这一点我们就不太理解了。为什么说不理解呢?其一,退休京官的妻子儿女在京城。俗话
2023-06-02 15:05:00
和珅二十款大罪都罪不至死,他做的两桩生意,才应该被刨了祖坟?
...袋都保不住,还要土地干嘛?还是把土地卖了,拿着钱到京城当寓公吧!”大家都想卖地,就形成买方市场,价格连正常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和珅知道那些烽烟是自己纵容点起来的,也知道什么时候
2024-12-17 10:49:00
在古代,退休的宰相与地方县令谁的权力大?
...的官员,改变百姓生活的志向。在王安石跟随着父亲进入京城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安石认识了曾巩,两人犹如高山流水觅知音,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极好的朋友。 王安石将自己的文
2023-09-11 22:38:00
天底下无不散的宴席
...到了思念了几十年的家乡,回到了那最熟悉的地方。二、京城没了退休金,难以为继李大人退休之后的境遇就没那么好了。他原本想留在京城享受最后的时光,没想到却陷入了经济拮据的困境。李大
2023-09-02 16:27:00
在古代朝廷如何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朝廷在京都和各地州府,设有管理公房的专门机构。在京城开封做官没有私宅的,不论是谁包括那些高级官员,都要租房子住,《宋史》卷二七五记载大将军刘福,他的几个孩子劝他盖大房子,刘
2023-07-12 10:34:00
曾国藩在翰林院的哪个微小的举动,赢得他人尊重
...公元1841年)八月十七日写给父母的,主要是介绍自己在京城的生活状况。曾国藩到京城为官的时候,最开始是租住在湖南会馆里,并多次搬家。此时的曾国藩,还仅仅是翰林院一名从七品检讨
2024-06-12 09:41:00
古代官员可以随意的进京吗
...可能不会轻易进京的,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方官员前往京城动辄很麻烦,来回动辄两三个月。如果是边疆地区,那来回可能就是小半年。去一趟京城叫花掉至少两三个月时间,这对于政务的耽搁太
2023-04-21 16:56:00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告老还乡?原因多方面
...在他们老的时候,都会回到家乡,度过自己的人生。古代京城的官员,多是地方读书人从地方通过科举制考进去京城的。大多古人都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想,所以他们退休以后都会回到家乡。第
2023-09-22 06:58:00
明朝为何宁可在京为七品,不愿外放为三品
...明朝的时候,会出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呢?有人宁可在京城做七品的小官也不想到地方上做三品高官,为何会如此呢?一、海瑞的官场之路提起海瑞,想起他的就是清正廉洁,办实事。他曾在浙江
2023-05-26 12: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