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在985高校旁听了12年,这位脑瘫青年博士快要“毕业”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04 08:36:00 来源:扬子晚报

在兰州大学的校园里,每天清晨都能看见到谢炎廷匆匆赶去自习室。谢炎廷今年31岁,甘肃兰州人,出生因早产导致脑瘫,四肢受到影响,他走路有些摇晃,写字说话都很困难。19岁开始,他来到兰州大学数学系旁听,整整持续了12年,从本科阶段旁听到博士阶段。近日,他迎来了博士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导师对他的学术水平予以肯定,但可惜的是,谢炎廷没有学籍,目前还不符合授予博士学位的条件 。 谢炎廷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认真地说: “我很感恩,在兰州大学这12年,学习到了很多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做人的道理,我热爱科研,希望以后能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

在985高校旁听了12年,这位脑瘫青年博士快要“毕业”了

谢炎廷在电脑前研究文献

出生时因早产致脑瘫

进入大学旁听前全靠自学

在谢炎廷11个月大的时候,他的妈妈刘女士拿到了孩子的诊断报告,上面赫然写着“脑瘫”二字,这个结果让她几近崩溃。刘女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孩子因为早产导致脑瘫,四肢受到了严重影响,走路歪歪斜斜,写字也非常困难,“所幸智力上没有问题,但说话很费劲,一紧张嘴巴就会出现痉挛。”在谢炎廷的小时候,刘女士带着他不断奔走于全国各地寻求治疗方案,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在谢炎廷临近上学的年纪,刘女士跑遍了当地所有的学校,但没有一家愿意接收,“他从小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手也写不了字,出于各方面考虑,我们决定让他放弃入学,在家自学。好在他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孩子,在家能严格按照学校时间自学,因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女士表示,在谢炎廷学习高中课程以前,他的功课主要由父亲指导,父亲因病去世后,他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和念过大学的爷爷讨论。

2011年,从没有接受过学校正规教育的谢炎廷以社会人士的身份参加了当年的高考,由于谢炎廷的双手很难写字,写出来的字都是歪七扭八的很难分辨。于是母亲就告诉他,考试时只管做答题卡选择题的部分就行了。出乎意料的是,谢炎廷高考总分考了262分,而当年所有科目选择题部分总分为280分。

“262分自然是考不上本科学校的,但我发现他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一次偶然间和邻居聊起这个事,热心的邻居听完后提了一个建议,可以让谢炎廷去兰州大学申请成为旁听生。在邻居的帮助下,他们去了兰州大学表达了意向,兰州大学对此表示欢迎,于是谢炎廷成为兰州大学的旁听生。

2011年,19岁的谢炎廷进入兰州大学旁听数学系的本科课程,这对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念大二时,仍旧整天抱着大一的教材不断翻阅,我很疑惑,询问了他,他才支支吾吾地告诉我他刚进入大学时上课像听天书。”刘女士说。

在985高校旁听了12年,这位脑瘫青年博士快要“毕业”了

谢炎廷(前排左一)在上课

在大学生活中感受到关怀

答辩通过被授予荣誉研究生

由于谢炎廷的中小学课程都是在家自学的,所以他从小锻炼出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在大学里遇到听不懂的课程,他都会在课后反复琢磨,还会积极和同学交流。班上同学都特别好,他们不仅会耐心解答问题,下课后还经常一起护送走路不稳的谢炎廷回到妈妈租的陪读宿舍。刘女士表示:“我很感激兰州大学的老师同学们,能让他初次进入学校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徐守军是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教授,他向紫牛新闻记者回忆起第一次见到谢炎廷时的情景,“2011年上解析几何这门课时,谢炎廷坐在第一排靠近门的位置。当时我发现他好像和别人不太一样,眼睛直直地盯着黑板,也不做笔记。”徐守军在下课之后走到谢炎廷面前,主动去了解他的情况。

了解了谢炎廷的情况后,徐守军决定帮助他,“可能跟我的成长环境有关,我是江苏宿迁人,来自农村,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一直想着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尽量把学生教好,对我来说多一个学生少一个学生没什么区别,但是对他来说,他和我们的经历不一样,他需要更多的关注。”

在985高校旁听了12年,这位脑瘫青年博士快要“毕业”了

谢炎廷在参加学术会议

徐守军告诉记者,和谢炎廷交流需要更多耐心,“我觉得是个挑战,面对他听或者说方面的困难,我们会想办法帮他克服,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在本科教学阶段,徐守军会在专业课中增加一些有研究性质的开放性问题,谢炎廷一般会在课后主动找徐守军探讨,“我这一周讲了一个问题,两三周之后,他就会主动来找我。有时候他会用自己的一个小指头‘一指禅’般地在电脑上敲字,再打印出来给我看,他有主动做科研的劲儿。”

就这样,2015年,谢炎廷在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后,成为了徐守军门下的一位“旁听硕士”,并在2018年9月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我没有把他当成是编外学生,我的这一届研究生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开题、答辩、课程、讨论组等他都参与。”

在985高校旁听了12年,这位脑瘫青年博士快要“毕业”了

谢炎廷在参加硕士论文答辩

2019年9月17日,对谢炎廷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他站在台前,听着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说出“授予炎廷荣誉研究生称号,从今天开始他不再是旁听生,他是我们的孩子!”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兰州大学为谢炎廷办了一张5年期有效的校园卡。

在985高校旁听了12年,这位脑瘫青年博士快要“毕业”了

兰州大学为谢炎廷办了一张特殊的校园卡

博士期间连发两篇国际期刊论文

“毕业”后想继续做博后研究

进入博士的学习阶段,谢炎廷依旧跟着自己的导师徐守军教授,在老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在老师门下,有一帮有着共同科研志向的同门师兄弟,他们都很热情,这让谢炎廷在与大家进行学术讨论的时候乐此不疲。

在985高校旁听了12年,这位脑瘫青年博士快要“毕业”了

谢炎廷和老师徐守军的合影

谢炎廷即将在今年6月“博士毕业”,目前的博士毕业论文已经初步完成,初稿已经提交给导师徐守军。现在谢炎廷仍在朝着自己的科研道路继续努力,即使两篇SCI(国际期刊)在手,已经达到兰州大学博士毕业要求的谢炎廷仍旧在研究新的课题,目前在投一篇新的论文,手上还有几篇论文在修改。

刘女士说,谢炎廷在兰州大学旁听了12年,现已临近博士毕业,“在本科和硕士阶段,除了校长颁发过的一个荣誉硕士证书,其实没留下什么实质性的材料,在即将结束在兰大的学习时光之际,我们想申请一个博士学位证,哪怕没有毕业证都可以。”刘女士表示,目前获取博士学位的申请已经提交,“但因为我们的情况太特殊了,之前没有过这样的先例,所以申请通过与否很难讲。”

刘女士表示,谢炎廷想在博士毕业后继续做博士后研究,从而进入高校担任研究员,一辈子扎根学术,博士学位证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凭证,“不然他的科研之路估计要终止了。”

在985高校旁听了12年,这位脑瘫青年博士快要“毕业”了

谢炎廷(右一)在参加学校的活动

徐守军评价说:谢炎廷目前在我带的博士学生群体中达到了中等偏上的科研水平,他的文章能达到兰州大学数学学科博士的学位水平。面对这种情况,徐守军特地给学校打了报告,希望能给谢炎廷授予博士学位。徐守军说:“确实学校也非常重视这件事,专门派人去了解相关文件,但因为谢炎廷没有学籍,也没有本科和硕士学位,所以暂时来说是不符合国家授予博士学位的最基本条件的,目前还没有这个先例。”

谢炎廷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时认真地说:“很感谢学校和徐教授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在兰州大学这12年,学习到了很多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做人的道理,我热爱科研,希望以后能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 徐韶达

实习生 | 张静萱

编辑| 张冰晶

剪辑| 万惠娟

主编| 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受访者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4 11: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脑瘫小伙“旁听”12年,发表4篇SCI,网友吵翻:该给他博士学位吗
...。这时,可能会有朋友好奇:高考分数这么低,怎么能到兰州大学读书的?其实谢炎廷在兰大的身份也很特殊,是作为旁听生在数学系进行学习和学术研究的。但身份差异并没有成为学习阻碍,他不
2023-03-15 20:16:00
脑瘫男孩在兰州大学旁听12年已发3篇SCI,即将“博士”毕业
...南时报早上7点过,兰州的天刚蒙蒙亮,不管有没有课,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博士旁听生谢炎廷都会去学校,自习或者旁听。13分钟,这是谢炎廷从家里走到教室所需要的时间。因为脑瘫,
2023-03-14 13:24:00
“脑瘫天才”高考262分,每科都只做选择题,如今成985数学博士
...戴着镣铐跳舞,却依然凭借着选择题262的高分,破格进入兰州大学。他就是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的谢炎廷。谢炎廷01、噩耗传来谢炎廷,1992年出生于甘肃兰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他自
2024-10-22 18:03:00
这个西部省会,要给高校毕业生发房票?
...的发展一直饱受人才流失的困扰。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兰州大学,其一度被调侃:“从兰州大学出去的人,可以再组建一所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不要说‘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都‘东南
2024-12-07 13:31:00
兰州为求职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本科生免费住7天,研究生最长15天
...,目前共有21家,求职的本科生可免费住7天,硕士10天,博士15天。11月12日,潇湘晨报记者联系到参与此事的共青团兰州市委,工作人员表示,“求职驿站”即兰州青年人才驿站,是
2024-11-13 17:36:00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本报讯】1月5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由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日前举办,来自国内外高校的219名国内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参
2023-01-06 02:50:00
是客人更是家人 太原热情欢迎“青年博士团”
...,由兰州始发的Z56次列车准时抵达太原南站。今年即将从兰州大学毕业的魏清清走出出站口,成为首位通过铁路方式抵达太原参加活动的青年博士。魏清清告诉记者,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工程力学
2024-05-29 07:51:00
直播预告:得了泌尿系肿瘤一定要切除吗?
...形成加强肿瘤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4月15日14:00至15:00,兰州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志平,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刘征做客“人民好医
2024-04-11 16:56:00
著名化学家黄文魁子女捐资600万美元在兰大设立“文魁基金”
...,著名化学家黄文魁先生子女黄智申、黄智兰、黄智涵向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600万美元,在兰州大学设立“文魁基金”,用于支持该校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事业发展。当日,“文魁基金
2024-03-30 01:5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宏大叙事·早期中国——博物馆策展联盟主题交流暨“吉金·中国”展览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11月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承办,博展联盟协办的“宏大叙事·早期中国——博物馆策展联盟主题交流暨‘吉金·中国’展览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25-11-08 18:51:00
穿梭在城市街巷的“公交急诊医生” —太原公交二公司修保车间马路救援纪实
城市的每一条公交线,都是市民出行的“生命线”。当公交车在运营中突发故障,总有一群身着反光背心的“公交急诊医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2025-11-08 18:07:00
洪崖山国有林场2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
近日,由洪崖山国有林场选育的“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两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是洪崖山国有林场新品种培育团队于2020年在蒙古栎收集圃发现
2025-11-08 13:16:00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
她把“老家”河南讲给世界听,评论区沸腾了
大河网讯(记者 张磊 申华)“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 今年四月,台湾前电视台主持人翟翾在河南孟州老家土地上刻下一个“家”字
2025-11-07 1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