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张译主演的《他是谁》,在首更4集后,后面更新实在太慢了,现在直接变成了1天更新1集,我看了下追剧日历,下周居然还要停更4天!
悬疑剧最怕断更,这是要急死追剧的我们吗!
大家都知道,《他是谁》中的案件,都是根据过往的真实重大案件改编而成。上世纪80、90年代,侦测技术相比今天,实在是太落后了。
假设那时候,卫国平他们拥有今天的DNA测序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他们能不能加快破案的速度,早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呢?
DNA测序能做什么?
《他是谁》第5集中,余爱芹的哥哥从老家过来,但他通过尸骨完全没办法辨认出是否是妹妹。卫国平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余爱芹的哥哥和尸骨进行DNA比对。估计,当时的省级公安的技术部门已经能够做DNA测序了。
这不奇怪,成熟的DNA测序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7年Sanger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同一时期,Maxam 和Gilbert报道了通过化学降解测定DNA序列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将DNA测序带入自动化测序的时代。
不过那时的DNA测序,在刑侦上只能进行基因比对,比如通过对犯罪分子在现场遗漏的毛囊等组织进行测序,然后与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坐实犯罪事实。除了这些,DNA测序就无法提供更多的帮助了。
人工智能(AI)算法在刑侦案中能干什么?
到了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人工智能算法,已经能够做到通过DNA序列重构人脸。
只需一点残留在犯罪现场的嫌疑人DNA样本,比如一根毛发,AI系统就能绘制出该人的精确画像,结合电子身份数据库,就可以协助警方更快地追踪犯罪嫌疑人。
假如当时的卫国平他们有人工智能算法这样的高科技技术加持,他会怎么破案?
假如卫国平他们当时拥有这样的AI系统,首先对受害者身份的识别就容易得多,不用像剧中那样进行拉网式调查、排查。
只要能够识别出受害者身份,通过受害者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性格特点,再结合受害者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周密的逻辑推理,就可以大致锁定犯罪分子可能的犯罪动机,可能的社会身份,加快破案速度。
可能有朋友问了,受害者都被肢解蒸煮了,即使你拥有强大的AI系统,被蒸煮的组织还能进行DNA测序吗?
答案是肯定的,能!
不过,高科技也不是万能的,否则,就不需要专业的刑警和刑侦专家了。
很难相信,犯罪分子在现场不会留下任何组织,不过,对于现场残留的微小皮屑等组织,估计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收集提取出来,除非犯罪分子是在洁净的光滑空间内做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8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