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戴文彬、常昌健 摄影王育洲)“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笔下的仲夏景致,恰是小暑时节的生动写照。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盛夏的正式开启,既有“温风至”的暑气渐盛,亦藏“蟋蟀居宇”的物候之趣,更承载着古人顺应天时、乐享生活的智慧。
为引导少年儿童深入了解节气文化,7月7日,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文韵传承”志愿服务队走进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桂花完全小学,以文化宣讲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小暑主题教育活动,让传统文脉在互动中浸润童心。
活动开始,团队成员首先围绕小暑的文化内涵展开系统宣讲。从“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的节气释义切入,结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典籍,阐释小暑与农耕生产、自然节律的深层关联;通过梳理“食新尝鲜”“晒伏祛霉”“消夏避暑”等民俗传统,展现古人在暑热中保持的生活韧性与仪式感;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等农谚为引,解读节气背后蕴含的气候规律与生存智慧。宣讲过程中,孩子们专注聆听,不时就“为何小暑要晒东西”“古人如何避暑”等问题提问,对节气文化的探究热情十分浓厚。
实践环节聚焦“剪纸绘小暑”主题,团队成员引导孩子们将节气意象转化为艺术创作。孩子们手持剪刀,在彩纸上勾勒心中的小暑:有的以细腻线条剪出荷塘景致,荷叶的脉络与荷花的盛放尽显夏日生机;有的融合蟋蟀、萤火虫等物候元素,用镂空技法再现“蟋蟀居宇”的自然场景;还有的将“晒伏”习俗融入作品,以衣物、书籍的剪影传递民俗记忆。团队成员从构图设计到剪裁技巧给予细致指导,帮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深化对节气文化的理解。
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手持剪纸作品合影,红纸上的夏日图景与孩子们的专注神情相映,定格成传承文化的温暖瞬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活动通过诗意讲解与实践创作,让孩子们在感知自然节律的同时,体悟其中的文化底蕴。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传统节气的现代表达,让更多少年儿童在与文化的对话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责任编辑:黄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0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