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
随着AI技术在各领域场景的广泛应用,其凭借信息整合、内容生成等优势,在调查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技术的优势不言而喻,比如,利用AI软件参与调研,可以广泛搜集、整理调研区域的资料,更容易让调研人员心里有数、有的放矢;可以快速筛选资料,应用分析工具,快速分析数据;可以更加快捷搜集各地经验做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工作效率。主动拥抱新技术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调研报告变成AI代写,经过“输入题目—提出要求—一键生成”的流水操作,形成一篇看似合格的调研报告。这样的调研报告,纵然结构再严谨、用词再专业、行文再流畅,也不过是“纸来纸去”变成了“指来指去”。
更有甚者,有的公司投其所好,瞄准“公文写作”市场,让电脑代替“人脑”爬格子,令AI软件成为新式“笔杆子”;有的网络作者则分享AI写作攻略和提示词技巧,收获不少粉丝。“一键生成”的调研报告看似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其实质不过是用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的“新瓶装旧酒”而已。
其实,AI软件代写的调研报告,一般经不住反复推敲和仔细甄别,为何却有“一席之地”?一是上级部门的“书面调研”让基层单位分身乏术,只好利用AI软件代笔速写,应付了事;二是调研成为作秀,领导调研变成秘书代笔,旨在促进调研成果转化的交流会,落入讲套话、念稿子的窠臼,会议结束,调研结束。调研止于报告,经过多次生成、修改的词句,不过是为了让调研报告“更逼真”,这样的调研初衷也绝非是掌握情况、解决问题,AI软件的出现恰好迎合了他们“省时省力”的现实诉求和“凌空蹈虚”的心理通病。
更令人担心的是,随着不断的数据“投喂”,AI软件代写的调研报告也会变得“更懂你”。从调研报告到以文辅政,再到工作实践,它会让工作人员逐渐养成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和分析研究的能力,陷入“重形式、轻实效”的泥淖,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知重负重的本领担当格格不入,影响个人的成长,败坏部门干事创业的风气。
技术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所以,各级各部门要持续为基层减负,用好调研“传家宝”,及时了解群众的所困所需所盼和基层工作难点堵点痛点,设身处地为基层提供支持、解决难题,不断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和空间。同时,要正确认识AI技术,把它当成赋能提效的工具和手段,能够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熟练地运用AI工具,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毕竟,最好的技术,应当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让人困于技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