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有一种悔恨叫做“欲孝顺而亲已远”,形容子女渴望孝敬父母,却因父母早已离世而无法如愿,成为一种无法挽回的遗憾。
62岁的老者万大爷,年轻时背井离乡,与父母聚少离多,始终未能在父母身边尽孝,这是他内心深处的一块心结。
当他告别职场,步入退休生活时,心头的遗憾逐渐转变成一份决心,他决定将远居故里的母亲接到身边共度晚年,以弥补早年的亏欠,实现为人子的责任与孝心。然而,不到两个春秋,命运却曲折地将他推进了养老院的门口。
数十载前,万大爷随着老乡进城谋生,在这异地奋斗,终于在城市谱写了自己的家庭之歌。他与妻子同为老乡,婚后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
初婚时,由于无房,他们仍然宿舍共度,生活艰苦。为了私密的时光,他们不得不利用工友上班的时间或偷偷溜去小旅馆。随着妻子怀孕,他们不得不外租房居住,这段经历让夫妻俩饱经生活的酸甜苦辣,频繁的搬迁更让他们望而却步于购置喜欢的家具和物品。每逢房租上涨,都让他们心疼不已。
渐渐地,为了摆脱租房的困扰,他们决定买一套自己的房子。通过朋友介绍,他们购得了一套50平米的老房子,然而这个决定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让他们四处向亲戚借钱。
在借款过程中,妻子对万大爷的父母产生了嫌隙。原来,万大爷的家庭中还有个弟弟一直在农村照顾父母,而当他向父母和弟弟借款时,却遭到了拒绝。最终,妻子的父母和兄弟伸出援手,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万大爷最终只得从自己的堂哥处借得5000块钱。
万大爷老伴与公婆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但幸好喜悦的搬入新房稍微淡化了老伴对婆家的不满。
购房后,万大爷渴望能够将父母接过来共度时光,由于自从闯荡离家后和父母相聚较少。尽管妻子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尊重了万大爷的想法。
安置父母时,由于只是购置的一套两居室,两个女儿共住一间,父母只能占用客厅。为此,万大爷主动提议让父母住进他们的卧室,自己和老伴暂时搬到客厅。
老伴虽然对此有些不情愿,但在万大爷一再的请求下,还是妥协了。两个女儿对爷爷奶奶的到来也表现得非常高兴。虽然整个家变得有些拥挤,但万大爷觉得这种亲情的团聚让家庭变得温馨而有意义。
老伴尽管对公婆心存微词,但仍然客客气气地照顾着他们。然而,令万大爷始料未及的是,父母在这里住不到几天就表达了要回老家的愿望,原因是在这里感到有些闷。
事实上,万大爷的弟弟在老家以种植蔬菜为生,过得比万大爷好。弟弟早早地在村里盖了一栋二层小楼,翻新了父母的房子。他们在宽敞的院子里生活,在村里算得上比较富裕的家庭。
弟弟家的两个儿子都是由父母帮忙照顾长大的,平时还协助弟弟管理蔬菜大棚,料理着数十棵桃树。由于家里的房子宽敞明亮,现在一家六口骤然挤在这约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感到相当不适应。
万大爷购买的住房位于六楼,而父母每次上下楼都感到不太适应,与老家平房的便利截然不同。
一家六口早上的洗漱成了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万大爷的父亲每天早上需要使用洗手间,而两个女儿却急于上学,导致每次都需要催促爷爷快点。父亲由此心情不愉快,拉着脸示意不满。
父母在这新居居住了10天后,坚决决定回到老家。在离开前,万大爷的母亲更是表达了对新居的不屑一顾,直言这么小的房子住得非常拥挤。她还指责万大爷和老伴说:“以后别叫我们来了,你看你弟弟家的大房子,才叫做宽敞和气派。”
老伴听到这番话后脸色铁青,好多天都没有理睬万大爷。原本因为买房而带来的喜悦和幸福感也被父母的冷言冷语所冲淡。
从此之后,老伴回娘家的次数明显减少,即便在过年过节回去也言辞寥寥。父母则以显摆弟弟富裕和两个孙子乖巧伶俐为荣,对于万大爷的两个女儿变得冷淡无情。
万大爷的两个女儿也渐渐察觉到爷爷奶奶的偏心,因此减少了小时候对他们的亲昵。回家时更加亲近老伴,使得父母对万大爷一家的不满加深,甚至暗示是儿媳妇影响孙女和他们不亲近。
面对这一切,万大爷和老伴都心生一个决心:要精心培养两个女儿,并在未来为自己换一套更宽敞的住房。
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女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分别成为一名教师和一名医生。与此同时,万大爷的住房也升级为一座面积达130平方米的带有电梯的新房。
这些年来,万大爷每月都会寄钱和送礼物给父母,但是父母却很少再次来到万大爷的家中居住。尽管万大爷心中感到失落,他或许仍在期待着这个不被父母重视的孩子,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吧?
当万大爷58岁时,父亲在给弟弟的果树剪枝时从树上摔下,后脑勺受伤,送医后很快就离世了。这一意外引发了万大爷与弟弟之间的冲突。万大爷责备弟弟让已年迈的父亲爬高,而弟弟则指责万大爷多年来未能照顾好父母,两兄弟最终不欢而散。
万大爷曾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居住,但母亲却不愿意,让万大爷感到很无奈。
退休后,母亲因脑出血导致瘫痪卧床。弟弟打电话给万大爷,希望他分担照顾老母亲的任务,每个月轮流一家负责。正值万大爷小女儿刚生完二胎坐月子在家,老伴需要照顾小女儿,因此万大爷只能独自回家照顾母亲。
照顾母亲一个月后,万大爷觉得老家的康复和医疗条件不如城里好。于是,他和老母亲商量,希望能将她接到自己家中居住。起初,母亲并不愿意,但在弟弟和弟妹的极力劝说下,最终还是跟随万大爷回了城里。
老伴见到万大爷未经商量就把婆婆接回家心情有些不高兴。然而,万大爷表示一直未能在父母面前尽孝心,如今父亲已故,母亲瘫痪卧床,他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老伴只好整理了北卧,安顿好婆婆。白天,老伴不仅需要给女儿做饭,还得照顾婆婆。女儿要给小外孙喂奶,饮食需要有详细清单,而婆婆却有着重口味,因此每次做饭老伴都得做双份。
原本,老伴负责照顾女儿和小外孙,而万大爷照顾母亲也相安无事。然而,母亲却开始表现得有些不满,认为应该由万大爷的老伴这个儿媳妇来伺候她,而不是让万大爷亲自给她端屎端尿。
母亲有时要去卫生间,就得由万大爷的老伴伺候。如果老伴不去,母亲就在床上拉尿,甚至一边连哭带嚎地骂万大爷两口子不孝顺。
母亲的哭嚎常常吓到小外孙,结果母亲反倒连着女儿和小外孙一起骂,说女儿结婚就是泼出去的水,坐月子应该回婆家,甚至连小外孙女也被母亲骂成了“赔钱货”。
由于母亲和万大爷的矛盾,老伴感到非常气愤,要求万大爷送走母亲。老两口因此常常发生争吵,为了缓解局势,女儿只好提出回到自己家住。老伴直接前往女儿家,留下了孤身一人的万大爷在家伺候老母亲。
老伴一离开,母亲对万大爷更加不依不饶,责骂他无能、管不住自己的婆娘。万大爷努力解释女儿的婆婆已经去世,现在只能由老伴照顾女儿和婆婆,但母亲根本不愿听进去,仍然对万大爷发起折腾。
短短一个多月,万大爷瘦了5、6斤。大女儿心疼父亲,提出雇个保姆来照顾奶奶,让万大爷能够得到休息。然而,接连被母亲辱骂的保姆有了5、6个都被逼得离开了。
母亲白天打盹,晚上却不肯入睡。一会儿喝水,一会儿起床,一会儿要看电视,各种折腾让万大爷疲惫不堪。
大女儿建议万大爷给奶奶晚上喝一些助眠药,毕竟这种颠倒黑白的生活方式,时间一长,万大爷也难以承受。
听从女儿的建议后,母亲的晚上睡眠有所改善。然而,一次弟弟的到来改变了一切。他看见了万大爷给母亲准备的药物,指责万大爷不负责任,并坚持老母亲从不吃这些药。弟弟还叮嘱母亲以后不要再吃万大爷给的药。
老太太或许出于本能地信任小儿子,自此拒绝吃药,生活重新陷入昼夜颠倒的状态。
万大爷决定让老伴回来一起帮忙照顾母亲,但母亲对老伴没有一点好脸色。在老伴在家时,母亲大小便也不呼唤别人,悄悄地扯下穿的纸尿裤,将尿拉在床上,甚至把大便抹得到处都是。
老伴以善言劝解母亲,但母亲却坚持认为儿媳妇伺候婆婆是理所当然的。老伴一开口,母亲就哭又骂,甚至将老伴做的饭扔到地上,声称老伴要害她。
老伴最终无奈地又回到了女儿的家。这样的情况持续了近一年,令万大爷实在难以忍受。他希望弟弟能够接回母亲照料几天,让自己也能够喘口气休息一下。
然而,弟弟表示他们非常忙,照顾不了母亲。弟妹更是说父母与他们生活了那么多年,现在该轮到万大爷来照料母亲了。
听到这些话,万大爷感到非常生气。他说:“父母在身体好的时候,为你们带孩子、看果园、种大棚,出钱出力帮助你们。如今母亲身体不好,你们却不愿意负担照顾。”
弟兄俩差点为此争吵起来。万大爷向母亲诉苦,但母亲却毫不客气地痛斥了万大爷,称他没有哥哥的担当,伺候了她一年就想逃避责任。
万大爷只好咬紧牙关,强忍着照顾母亲的辛苦。
某天晚上,母亲又开始闹腾,声称口渴想要喝水。万大爷刚倒好水,母亲觉得水太凉,便顺手将水杯扔在地上。就在万大爷准备清理时,母亲又说要大便。当万大爷端起坐便桶的时候,发现母亲已经在被子里拉了。
难免,万大爷的语气变得有些冲动,他大声说:“你为什么又把尿裤扯出来?这大半夜你弄了一床的屎尿,你心里就不能心疼心疼我?我也是你儿子啊。”
母亲一言不发,万大爷以为她听进去了。就在他低头给母亲清理时,母亲却突然抓起一把屎尿抹在他脸上,吓坏了万大爷,一下子就倒在地上。
万大爷的头撞在床脚,眼前一阵阵发黑。他勉强爬到客厅给大女儿打了个电话,然后就晕过去了。女儿和女婿将他送到医院,医生称他是操劳过度,同时有轻微的心衰症状。
因此,万大爷只能住院,得到了大女儿和女婿的照顾。老伴回家照顾老母亲,而小女儿则暂时找了个保姆来照顾小外甥女。
老伴原本就得不到婆婆的喜欢,现在婆婆更是天天口不绝口地责骂她,声称是她害得儿子住院。婆婆还抨击万大爷住院只是为了逃避伺候她。
等到万大爷出院后,女儿们提议把奶奶送到养老院。万大爷心生犹豫,觉得这是自己不孝顺的表现。
大女儿说:“如果奶奶再这样折腾下去,你和我妈说不定都受不了她啊。我和妹妹出钱,给奶奶找家条件好的养老院。你不放心就白天去陪奶奶,晚上回家睡个安稳觉。”
老伴也握着万大爷的手说:“老伴啊,你在咱们家还是完整的,你也替我想想吧。”
万大爷思考片刻后说:“这样吧,找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我和母亲一起住进去。这样有医生也能及时给我调理身体健康,也有人帮忙给照顾你奶奶。”
弟弟一家得知万大爷将老母亲送进养老院后,赶到万大爷家吵吵闹闹。女儿们出面阻止了他们,老伴也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你们不同意,你们现在就把老太太接回家伺候,咱们一家一年的伺候。”
弟弟和弟妹听了这话,对望一眼后默然扭头离开。
于是,万大爷和老母亲搬进了养老院的标间。每天有护工负责照顾老母亲,万大爷则陪着母亲聊天。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一起推着轮椅在楼下小花园里晒晒太阳,与其他老人闲谈。
或许母亲也意识到小儿子一家的态度,进了养老院后逐渐变得安静。
老伴有时带着小外孙去养老院看望他们。母亲则默默地看着小外孙,内心的想法无从得知。
众所周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然而,当面对一个善于折腾的老人时,如何尽孝成了一个颇具挑战的难题。
许多人认为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的表现。然而,在父母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选择养老院可能是一个更为明智的决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