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机器阅读经验也证明:多读书读好书很重要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4-23 05:5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文汇报

机器阅读经验也证明:多读书读好书很重要

复旦“学霸”一年读八百本书,而初代GPT的年阅读量已逾七千册 ■本报记者 吴金娇

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11届读书节开幕式上,一则和阅读相关的数据引起关注:作为复旦大学2022年度阅读达人,历史学系2020级本科生唐寅一年借阅图书800余册。不过在评点这位很能读书的“学霸”时,也有计算机专家透露,“初代GPT一年的阅读量已达到7000余册”。

人类的阅读量无法超越机器人已毫无争议,在技术快速迭代、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当下,阅读之于我们,意义何在?一位复旦大学学者的观点,引发不少共鸣:越是在机器高度发达的时代,人越需要通过带着思考的阅读和深度学习,丰富精神世界和心灵。

“学霸”PK机器,谁的阅读水平更胜一筹?

一年阅读800本书是怎么做到的?先看复旦“学霸”唐寅的读书日常。他说,自己主要喜欢阅读中国古代文史方面的书籍,每天近似流水线作业:按图索骥,标记新书,然后在图书馆系统检索,保存编号,前往借阅。即便保持强度略高的阅读状态,但唐寅仍腼腆地说:“不敢说一年精读800本书,只能说读过800本。”

和谦虚的人类“学霸”相比,机器的阅读水平目前进展如何?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副主任、复旦大学计算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萱菁做了分享:机器阅读,不外乎“博览群书、持续学习、去粗存精”。她也提出,机器学习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本质量。比如,有团队发现,基于论坛学习的机器在表达能力方面明显弱于阅读经典著作的机器。黄萱菁说,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

超越工具性,阅读才是“制胜法宝”

事实上,机器正在变得愈发聪明。黄萱菁介绍,已有AI在高考答题中答出了500多分。那么,和机器相比,人类的优势将体现在哪里?黄萱菁直言,从目前来看,机器所缺乏的甄别信息、理性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将是人类的“制胜法宝”。显然,这些关键的能力,都可以通过阅读进行培养、提升。

“机器千篇一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但人的价值并非如此。”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陆一认为,情感共鸣、同理心,甚至是所谓的人的性格缺点,都是区分人与机器的关键。因此,在机器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尤其需要从非工具性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而这也是大学当前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的重要原因。

随着AI的快速发展,不少人也开始担心人类或将被机器取代。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直言,化解焦虑,阅读是良方。“阅读饱含丰富的精神给养,充满伟大的力量。比如,在阅读中华经典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今时今日之苦恼与古人所思所想何其相似,从而获得巨大的内生动力。”他也特别谈到,一些中华经典很适合在数字化时代进行碎片化阅读。“你很难想象碎片式读完康德,但用这个方法读《论语》并不费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0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千亿级神经元数字孪生脑平台在沪发布,为治疗抑郁症等打开思路
...双目立体视觉和视听多模态控制的机器头脑等。2018年,复旦大学许宁生院士、冯建峰教授联合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共同启动上海市脑与类脑领域第一个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
2023-12-22 10:25:00
百余人形机器人项目汇聚北京同台竞技
...机器人”,每个机器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此次大赛,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丁文超和团队带来了最新研究成果——复旦“光华一号”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的全身本体设计和
2024-03-13 21:46:00
抢占未来产业|机器人下一站:距离人更近但未必要像人?
8月11日,由复旦大学EMBA项目、零号湾、澎湃科技共同主办的家园计划×抢占未来产业线下沙龙(第二期)在上海市闵行区零号湾成功举办,本期主题为“机器人,下一站”。多位机器人产业代
2023-08-18 11:51:00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产学研专家齐聚 共话科创热点议题复旦大学EMBA前沿论坛在厦举行本报讯(记者 林露虹)以“科技迭代 创新破局”为主题的复旦大学EMBA前沿论坛日前在我市举行,来
2024-01-22 07:40:00
国内首个类ChatGPT模型发布,服务器被挤崩
...),纷纷推出相关竞品。而国内方面,据上观新闻报道从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获悉,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已由邱锡鹏教授团队发布至公开平台,邀观众参与内测。看过《
2023-03-02 13:52:00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5月15日电 (李秋莹 金奕伶)记者从复旦大学处获悉,今年复旦大学相辉学堂面向高考生首次招生,实现本研博贯通的长周期、全链条人才培养。此外,今年还将进一步
2024-05-15 21:49:00
乌镇峰会十年:自动驾驶,移动充电机器人,历史首次“绿电办会”
...新园,建成后将集聚近万名人才。嘉善复旦研究院则依托复旦大学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学科优势,开展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赋能本地产业升级、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助力数字化
2023-10-22 20:25:00
迈克尔·莱维特揭秘获得诺贝尔奖的“秘籍”
...获悉,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荣誉院长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教授在2023复旦管院科创周开幕论坛上分享了“如何获得诺贝尔奖”的“秘籍”
2023-12-07 02:45:00
...报记者 郭娜)5月10日,第六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伯纳德·卢卡斯·费林加(Bernard Lucas Feringa)以“造‘小’的艺术
2024-05-12 01:3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