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赵构八十寿辰之谜,五十五岁急流勇退,皇位终归赵匡胤血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1 14:06:00 来源:戏说三国

你听过“人老心不老”这句话吗?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活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却在五十五岁时主动放弃了皇位。这位皇帝正是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他不仅寿命很长,而且还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纪录:在其位期间多次逃亡,最终竟然将帝位传给了另一个皇族分支的后人。

赵构八十寿辰之谜,五十五岁急流勇退,皇位终归赵匡胤血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北宋末年,金国兵强马壮,犹如一只饥饿的猛虎,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原大地。靖康二年,即1127年,金兵如同决堤的洪水,一举攻破了汴京城。当时,宋徽宗和宋钦宗与数千名皇族和朝臣被金兵俘获,犹如秋风扫落叶般毫不费力。

赵构听到南逃的消息后,吓得魂不附体,他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然而,在这危急时刻,韩世忠将军毅然决然地带领军队出击,一举击溃了紧追不舍的金兵,这才让赵构有了机会逃脱。

尽管避开了金人的追击,但赵构的心仍然悬着。他意识到,留在这里已经不安全了,必须再迁都避难。随即,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将都城迁往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这一迁,使得南宋朝廷从此确立。

赵构八十寿辰之谜,五十五岁急流勇退,皇位终归赵匡胤血脉

不可否认,赵构确实命运多舛。他原本有五个女儿,却先后被金人掳走,这让他心如刀绞。后来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儿子,并立为太子,却不料老天爷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这颗明珠陨落,竟于两岁便早逝。有人认为,赵构受到如此重创,自此仿佛被施了魔法,再也无法生育。

尽管赵构自己没有儿子,但他并不是一个缺乏远见的人。他很早就开始关注赵匡胤的后代。为什么不选择赵光义的后代呢?因为赵光义的后代大多在北方,受金人所控制,难以找到;而赵匡胤的后代则大多分布在南方,这样更易于找到和联络。

赵构相中了一位名叫赵昚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真是天赋异禀,赵构对他的喜爱简直胜过任何一个儿子。赵构花费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精心培育他,就像园丁照料一颗幼苗般,倾注了所有的心血。

赵构八十寿辰之谜,五十五岁急流勇退,皇位终归赵匡胤血脉

赵构在1162年,即他56岁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皇位传给了36岁的赵昚。这一决定令人震惊,朝野上下无不为之愕然。

你可能会问,赵构为何要这么早让位?他亲口说自己是因为“年迈多病,渴望退休”。然而,对于当时的人来说,56岁并不是高龄。因此,其中必定有隐情。

有人认为,赵构是被金人吓得魂不附体,只想保命,因而急于将皇位传给他人。还有人认为,他为了避免受到更多的指责,不希望自己的懦弱行为带来更多的谴责。更有甚者认为,他希望通过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代,来提升美化自己的形象。当然,也有可能的是,他担心延误赵昚继位,从而招致养子的怨恨。

赵构八十寿辰之谜,五十五岁急流勇退,皇位终归赵匡胤血脉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赵构一旦退位便进入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从那时起,他仿佛卸下了一副千钧重担,整个人都松懈了下来。前半生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度过,而后半生却得以悠然度日,两者简直判若两人。

赵构这个人真是个典型的矛盾体。在其执政期间,他表现得极其软弱无能,几乎毫无作为。每当金人来犯,他便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迅速逃离现场。遇到麻烦时,总是第一时间将责任推给臣子,自己则迅速撤离。尤其是他多次向金人求和,完全不顾百姓利益,这简直是在践踏国家尊严。

然而,尽管赵构在位时表现得如此卑微,一旦退位,生活却十分滋润。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比许多辛勤劳作的皇帝寿命更长。这不禁让人慨叹,当皇帝难道真的如此劳心伤神吗?

赵构八十寿辰之谜,五十五岁急流勇退,皇位终归赵匡胤血脉

再来说说赵昚,这位由赵构细心栽培的接班人。登基后,他立即展现出与赵构截然不同的风格。他首先为岳飞翻案,将岳飞的家人全都释放出来,这一举动可是深得民心啊!

赵昚并非安分之人,他心中始终怀有收复失地的志向。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收到了一些成效,成功收复了宿州等地。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军心涣散,最终被对方打回去了。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能再次与金国议和。然而,这次议和却换来了一段长达四十余年的和平时光,这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说到赵昚对赵构的态度,那真可谓是极其孝顺。赵构去世时,赵昚哭得像个泪人一般,甚至为其服丧三年。这种孝心,恐怕就连亲生子女也难以做到吧。

赵构八十寿辰之谜,五十五岁急流勇退,皇位终归赵匡胤血脉

回顾赵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戏剧性。在位时懦弱无能,却在退位后活得精彩无比;没有亲生子女,却育出一位既忠于国家又孝敬长辈的接班人;多次向敌人屈服,却也为南宋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不禁让人思考,历史的评价标准究竟是什么?是否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审视每一位历史人物?赵构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的,历史是多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一个人,也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一个时代。

赵构八十寿辰之谜,五十五岁急流勇退,皇位终归赵匡胤血脉

总的来说,赵构的一生宛如一场充满波折的戏剧。他历经亡国之痛,体验了丧女之痛,无数生死存亡的考验他也经历过。然而,他最终以独特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南宋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的统治方式备受争议,但其长寿及主动禅位的决定,无疑为中华历史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有时候放手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赵构通过禅位,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安宁的晚年,也为南宋的延续奠定了基础。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的智慧所在。

赵构八十寿辰之谜,五十五岁急流勇退,皇位终归赵匡胤血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个人的存在都犹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赵构的故事向我们揭示,即使是最为柔弱的人,亦可能在不经意间扭转乾坤。也许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它总能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方面,揭示生命的价值与人性的深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1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太宗赵匡胤儿子赵德昭自杀
...后,宋太宗追封赵德昭为中书令、魏王。三年前,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如今他的儿子赵德昭又自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
2023-08-30 06:00:00
南宋第一明君靠10名少女登上皇位,主动退位后惨遭儿子虐待
...身世深究起来也让人倍感唏嘘。还记得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而宋朝的第二任皇帝既不是其子也非其孙,而是其弟,北宋灭亡后继续以南宋的名号继承,继宋朝第二任皇帝后的每一任皇帝都是赵
2022-12-30 13:57:00
...承有个很有意思的规律,那就是北宋除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外,其他皇帝都出自宋太宗(赵匡胤弟弟、宋朝第二任皇帝)一脉;南宋除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外,其他皇帝都出自宋太祖一脉。那
2024-06-03 09:13:00
宋高宗赵构对皇位如此迷恋,赵构最后为什么会主动让位
一说起宋代皇帝,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外,知名度最高的恐怕就是宋高宗赵构了。然而和赵匡胤所不同的是,赵构虽然名气也很大,但多数都是负面评价,比如杀害忠臣岳飞、对金国卑躬屈膝求和等等。赵
2024-05-27 10:38:00
为何只有宋朝将皇帝称“官家”,而不是称陛下?
...一个“家”字,这样的称呼,方便好记。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从小和底层人民打交道,十分清楚民众们的心思,“官家”两个字不仅通俗易懂,还可以拉近和子民们的关系,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2022-12-28 13:34:00
赵构活了81岁,为何56岁时非要主动退位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
宋开宝九年(976年)夜晚,重病中的宋太祖赵匡胤,召见了自己的弟弟晋王赵光义(一说是想召见秦王赵德芳,被老二截胡了)。因为这兄弟俩进行的是私密谈话,所以没人知道那个夜晚具体发生了
2024-09-06 11:16:00
为何赵匡胤宁可传位给弟弟也不给亲儿子
...直没有被打破,当然,也有例外,就比如宋朝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宁可把皇位给自己的弟弟也不给亲儿子,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01兄终弟及,未传与子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因病去世,
2023-06-02 14:55:00
“最恨生在帝王家”的李煜无可奈何的一生
...主,他对国家治理、乃至国家安全都置之不理,自以为向赵匡胤割地称臣就能安然度日、保住后唐的虚名;而且,他与大周后陶醉于对《霓裳羽衣曲》的研究不可自拔,直到宋朝军队兵临城下才大吃
2023-07-27 15:19:00
皇帝想选太子为何各赐儿子10个美女
...先,赵构的身份并不是宋徽宗的嫡长子,也不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血脉,属于名不正、言不顺(了解这一点需要知道北宋开国之初的一些历史)。其次,赵构当皇帝的时候,宋徽宗、宋钦宗还活着,
2024-06-04 19: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