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宠物

元宵节,广州新生金毛羚牛宝宝百日宴抓“福”!

类别:宠物 发布时间:2024-02-25 16:0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晓丹

2月24日,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举行金毛羚牛宝宝元宵百日宴抓“福”活动。据介绍,金毛羚牛是极为罕见的一种动物,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虽然它的名字里带有牛字,但它可不是牛,是一种似牛非牛、似羊非羊,背脊似棕熊,后腿像鬓狗,脸面似驼鹿,两角像角马,有着各种动物特征的一个物种,所以它被称为“六不像”。

元宵节,广州新生金毛羚牛宝宝百日宴抓“福”!

2023年11月中旬,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陆续有4头金毛羚牛幼崽出生,2头雄性,2头雌性,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头雌性的幼崽是“双胞胎”。

保育员介绍道,“双胞胎”的金毛羚牛很罕见,一般都是单胎。据悉,金毛羚牛宝宝出生时通体呈灰棕色,该颜色是与羚牛栖息地环境相适应的,是物种进化选择的结果。现在它们体重平均在10公斤以上,头上虽还没有长出成年羚牛标志性的“牛角”,但“铜铃”般的大眼睛和时刻竖起的小耳朵,颈及颌下垂顺着“短胡须”非常讨喜。

目前这4只幼仔以母乳为主,并开始采食少量的树叶。据保育员介绍,金毛羚牛幼崽大部分在出生2小时内能够站立,24小时内能吃上初乳,这些行为都是这几头幼崽健康状况的良好征兆。

记者看到,保育员为这四头金毛羚牛精心准备“百日宴”精致“大餐”,有胡萝卜,苹果,香蕉,熟木瓜,南瓜,都是金毛羚牛的最爱!

保育员介绍,金毛羚牛体型庞大,明显大于其他的羊,所以这才有了“牛”之称。成年后的羚牛,体长一般2米左右,肩高1.2米,体重可达到1吨重。

来自上海的赵女士说,“看到金毛羚牛觉得很喜庆,可爱的是,它们这么庞大的身躯,却有着与体型不相符的两只角,异常小巧可爱。”

记者看到,成年的金毛羚牛种群生活在步行游览区金牛岭,这里是金毛羚牛的“游乐园”,因应金毛羚牛喜攀爬的特性,展区设置多个石块和小山坡,兼顾了羚牛生活环境的全地形,有山有水有岩石,用于金毛羚牛日常撒欢。

“山坡有几处平地,是被金毛羚牛踩踏出来的。它们几乎每天早晨都来这里!”保育员笑称,“我们会为金牛羚牛准备各种树叶、青草、苜蓿草,并配有全价饲料,额外给水果和盐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满足其身体所需。”

被问及脾气暴躁的金毛羚牛日常会不会打架,保育员笑称“那是肯定的!”它们拥有极为灵敏的听觉,能通过听觉快速辨别异常情况,有敌意的羚牛靠近,就会特别警觉地观察并判断危险性的等级,决定下一步的行为。保育员特别强调,当看到金毛羚牛站立不动,发出“呋呋”的声音,其实就是一种警示声,如果对方移动,金毛羚牛会毫不留情冲过去,利用强大的身躯和锋利的角来战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5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金毛羚牛双胞胎幼崽“合群”成功
金毛羚牛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近日,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一对双胞胎金毛羚牛幼崽跟随妈妈顺利回到族群。这两头活泼好动的小家伙出生于去年的11月17日,经过饲养员的精心照顾,两姐妹
2024-02-20 15:30:00
野生羚牛闯进陕西一民宿住了6天,还有同伴“放哨”,店方回应
...镇花石村的一家民宿来了国宝级的“客人”——两头野生羚牛。2月21日,民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中一头羚牛晚上都在民宿院子里休息,为了保护羚牛以及防止客人受伤,这几天民宿都没有营
2024-02-22 16:38:00
母羚牛进入民宿包吃住,公牛则在充当保镖
...异兽生活在这里,其中就包括了有着“秦岭四宝”之称的羚牛。在陕西安康市,出现羚牛的现象并不罕见,当地人对这种动物也非常熟悉,因为随着生态逐渐好转,加上没有天敌的抑制,羚牛的数量
2024-03-15 10:52:00
男子驾车偶遇羚牛险些被顶撞
...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刘琴3月21日,一名男子驾车时遇到一头羚牛,羚牛准备顶撞车头时,急得大喊“本地人让让路”,羚牛竟乖乖转身停止攻击
2024-03-22 16:05:00
陕西宝鸡发现“黄彪”,闯进村庄吃喝拉撒,全村人都来围观神兽
在秦岭,有种被称为“黄彪”的动物,它其实就是秦岭羚牛。羚牛有4种,分别是秦岭羚牛、四川羚牛、不丹羚牛、贡山羚牛,不过只有秦岭羚牛才能够被称为“黄彪”。因为羚牛的毛色多样,但有一个
2024-03-11 11:17:00
...其在秦岭的野牛河附近钓鱼时偶遇号称“秦岭杀人王”的羚牛,视频显示其垂钓的正前方河床上一只羚牛正悠闲漫步,右侧远方的河床与森林连接处数只羚牛出现,河床边可见三只羚牛,森林中至少
2025-05-13 08:18:00
九寨沟景区发现30余头羚牛: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被称为“六不像”
...,九寨沟景区管理局生态巡护员在日常巡护中,偶遇多头羚牛在景区公路边行走、觅食,数量达到30余头。这是巡护员首次如此近距离地见到成群羚牛在景区活动。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出游的羚
2024-04-12 10:56:00
羚牛出没!洪雅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成群奔跑影像
...和当地生态巡护员在巡护途中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的活动影像。画面中,3只羚牛正沿着小溪奔跑,其中一只体型明显较大。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社会协调发展部工作人员尹选鸿
2023-11-14 11:54:00
“六不像神兽”高黎贡羚牛全家亮相福贡段
...整理红外相机素材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高黎贡羚牛“吉祥三宝”集体出游的温馨画面。图为拍摄到的高黎贡羚牛集体出游画面。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福贡管护分局供图画面显示,首
2024-01-05 14:07:00
更多关于宠物的资讯:
夏天猪食欲大减怎么办?育肥猪夏天吃的少怎么办?这样做就对了
夏季高温酷暑,育肥猪常因热应激导致采食量大幅下降,生长速度放缓,养殖效益受损。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解暑降温、保持圈舍清洁
2025-05-27 15:39:00
宝山区宠物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创新服务守护“毛孩子”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宝山区宠物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创新服务守护“毛孩子”——上海市第四届文明养宠嘉年华暨首届宝山宠物文化季举办人民网上海5月24日电 5月24日
2025-05-24 21:09: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人民网南宁5月23日电 (雷琦竣、实习生黄婧昕)每年5月23日是世界海龟日,海龟这一在地球上已生存超1亿年的古老物种
2025-05-23 22:49:00
安徽广德:科普进校园 共护“多样”精彩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要保护什么?”5月22日,广德市桃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2025-05-23 11:42:00
防城港:金毛犬走丢 民警帮找回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民警在排查线索。李聪摄“豆豆!”市民李先生蹲下身子,张开双臂,金毛犬“豆豆”也兴奋地向前奔去
2025-05-23 09:09:00
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启用 电子导盲犬等60余种产品集中亮相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视障人士体验助视类科技产品。 袁友平摄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李博)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
2025-05-19 13:59:00
牛热应激怎么处理?牛热应激怎么治疗?一定要这样做
在高温环境下,牛极易因无法有效散热而出现热应激,影响健康与生产性能。处理牛热应激需要从环境、饮食、管理等多维度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
2025-05-19 14:49:00
母牛胎衣不下多久腐烂排出?母牛胎衣不下能恢复吗?
在母牛的养殖过程中,胎衣不下是常见的产后疾病。正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胎衣会在8-12小时内自行排出。若超过12小时仍未排出
2025-05-16 15:22:00
江西临川:机器狗“领跑”大课间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大课间活动时,学生们正在与机器狗进行“人机互动”。郭昊摄人民网临川5月16日电 近日,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六中学足球场上
2025-05-16 17:18:00
番鸭几个月开始红脸红鬓?有什么办法促进番鸭快速红脸红鬓?
对于养殖户来说,番鸭红脸红鬓不仅是外观特征,更是其生长成熟的标志,直接影响着市场。那么,番鸭究竟几个月开始红脸红鬓?又有什么办法能促进这一过程呢
2025-05-15 11:13:00
养殖的番鸭一般多久才能出栏?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番鸭快速出栏?
番鸭出栏时间直接关系到养殖周期和经济效益,而掌握让番鸭快速出栏的方法更是提升收益的关键。那么,养殖的番鸭一般多久才能出栏
2025-05-15 11:1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人民网重庆5月13日电 (记者胡虹)近日,2025年中国狂犬病学术年会在重庆举办。本次会议以“关口前移
2025-05-13 11:21: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我从未见过金丝猴,看到新闻后,直接动身从比利时赶来这里。”近日,专程从比利时赶到法国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看金丝猴的姑娘罗兰激动地说
2025-05-13 04:22:00
夏天养猪用什么中药清热解毒?猪太热采食量下降怎么办?
炎炎夏日,高温酷暑不仅让人备受煎熬,养猪场的猪群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持续的高温容易导致猪群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引发热应激等疾病
2025-05-12 14:52:00
牛粪便带血用什么药?牛粪便带血丝怎么回事?赶快收藏起来
牛粪便带血若因球虫病而起,需从药物治疗、环境管理、预防工作三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保障牛群健康。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对抗球虫病的关键武器
2025-05-08 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