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贺承德(壹点号:贺承德)
那年九月,一辆中巴车,从北京驶来。
在宽阔的大道上,它显得特别平稳,像是在走。一辆辆小汽车,宛如撒欢的野马,从它的身边骄傲地跑过。枣庄也有中巴车,与北京的这辆中巴车相遇,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一位耄耋老人,眼里含着热泪,泪水泛起深切的光。他在低语:“十年没回来了,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其余的人可能没有听清,但镜头特别专注,它捕捉到了老人的肺腑之言。
老人是地道的北京人,还是纯正的延安人,更是咱土生土长的枣庄人。准确地说,在他的心里,至少汹涌着十四年台儿庄的心血。血战台儿庄,是一场电影吗?不,那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战争,是真实的噩梦。它把英雄带进了坟墓,也把侵略者送进了地狱。少年贺敬之,当时并没有拿起武器,投身到战争的硝烟和烈火之中。他只是捧起书本,以笔为透视镜,书写着家国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家国。此番故地重游,定然会有信念回归的味道。如果我在场,我会“咔嚓”一声,在摄影的光圈里,写下《回乡偶书》的插图:“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正站在不惑之年的窗口,我是认识他的。他是贺敬之,是枣庄万亩榴园的老乡,是台儿庄运河湿地的亲人。
在这辆车上,一群人突然都按下了静音键。他们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感受着贺敬之的情绪。老人似乎是在寻找当年的小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荆棘小路啊?暗夜重生。可如今,在太阳底下,它早就不见了踪影。但是这条路一直都在,它畅通无阻在贺敬之闪亮的脑海里。脑海里有一颗星,充当了行路的指南。
沉默是思想在走路,它里面浸润着最婉约的情。倾诉是语言在奔跑,它里面流淌着最豪迈的诗。有人开始提问,您小学在哪里读的书呀?北洛,这个峄县南面的小学校,挂在了贺敬之的嘴边。他是个爱诗的人,更是个爱书的人。而书生呢?是在校园里诞生的。书声也是在校园里诞生的。老师喜欢孩子认真读书的心情,就像绿叶喜欢鲜花一样。“你有很深的延安情结呀!”只是家乡和延安相比,谁更亲呢?记者似乎想急切地知道这个“谜”。是啊,从情感的角度来讲,家乡和延安之间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呢?贺敬之并没有让我们的耳朵失望。他语重心长地画了一个等于号:“我对家乡、对延安是一样的深情。”一朵泪花,开始在他稍稍眯起的眼睛里荡漾,仿佛是在和一杯美酒比沉醉似的。我喜欢这样的沉醉,不是美酒胜似美酒。
不知不觉间,中巴车高兴得加快了速度,贺敬之一再嘱咐:“稍微慢一些!”是啊,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走得太快,就走马观花了。与“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相比,贺老更渴望在台儿庄多待几日,与台儿庄的一草一木多谈谈心,与台儿庄的一砖一瓦多叙叙旧。怎能无动于衷?又怎能不言不语呢?
似乎每次返乡,桑恒昌都要充当贺敬之的龙头拐杖。贺老是喜欢桑老的,尤其喜欢他的那首《贺敬之归故里》。诗中写道:“回归故里才晓得/悠悠乡魂在这里/乡魂搂定你/就像你/醉里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是啊,诗魂里坐落着一个苦难的故乡,乡魂里耸立着一个伟大的诗人。贺敬之来台儿庄,不是来和山珍海味交朋友的。他是来怀旧的,他是来省亲的。只有和苦难再干一杯,他才更有资格说:“新生活,你好!新中国,你好!新时代,你好!”牛肉,就不要往他的眼前端了;河虾,也不要再在他的眼前转了。要端,就请端过来一个菜煎饼。要转,就请转过来一段大葱。河虾和牛肉,根本调动不起贺敬之的胃口,只能把他的眉头紧锁。煎饼卷大葱,再加点儿炒豆角,才是他舌尖上的台儿庄,才是他舌尖上的中国,才是他舌尖上的自我。“他对家乡那些土得掉渣的饭菜情有独钟。”这也无怪乎,青年诗人时培京给贺老送来了一瓶老咸菜疙瘩。贺老就好这一口,他就爱这个味。这是最美最能代表母亲的味儿,散发着家乡的爱的味道。
正如烟离不开酒一样,菜又怎能离开汤呢?光吃怎么行,还应该开喝呀!开喝,就是打开了味觉器官的长河。喝什么呢?喝咱枣庄最有名的羊肉汤吗?不!贺老半调侃半严肃地说:“再给我一碗‘马虎’粥,要一大碗。我从小就喝‘马虎’。老人说喝了‘马虎’,心里不马虎。真是好喝,真是好喝啊!”笑容分明早就从他的脸上跳到碗里了,跳到粥里了。他说的“马虎粥”,就是我们枣庄人所说的糊涂汤,其实就是稀饭。喝了糊涂,脑子不糊涂。在延安,是小米饭把贺敬之养大的。在台儿庄,是糊涂汤把他养活的。难得糊涂。具有家国情怀的贺敬之是很理性的,他很喜欢糊涂汤的感性色彩。
纵然是短短的一餐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贺敬之的幽默风趣。他指着桑恒昌谈笑风生,你不是我的拐杖,你是我的桑塔纳。桑塔纳姓桑,它和桑恒昌是亲人吗?如此说来,贺兰山姓贺,它不也是贺敬之的亲人吗?
真正的诗人,童心未泯。而真正的诗,其实就珍藏在童心里。试想一下,以前的小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在夏夜里捉迷藏呀?因为他们在无意之中,都做了一场从月光下、夜色里捉到两句诗的美梦。
在大家的促请下,贺敬之又深情地吟咏起了《雷锋之歌》的片段:“假如现在啊/我还不曾/不曾在人世上出生……”学习雷锋好榜样,助人为乐的精神不会过时。
这才是永恒的青春岁月,这才是真正的诗意人生。
(作者为《中国教育报》阅读之星、中国好老师特约作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