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青岛报道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深化对外交流合作,6月7日,由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组织开展了市南区第三期多语大思政暨“栈桥英语角”优学市南公益实践品牌活动。本次活动以“我❤青岛”为主题,以英语为媒介、文化为载体,将“多语大思政”贯穿于景点讲解、美食互动、课程体验等环节开展趣味实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既有本土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市南教育新样态。
双语绘地标
在“我们的景点”板块,“红领巾讲解员"”手持展板,用中英双语讲述建筑背后的历史脉络,身旁陈列的学生手绘“家乡明信片”,将城市风景转化为文化符号,将城市地标转化为可触摸的思政教材。
趣学探气象
“我们的天气”中以沉浸式互动设计将气象知识、地域文化与英语学习巧妙融合。少先队员化身“气象小主播”,通过自主设计的创意装置与趣味互动:会“说话"”的天气盒子,把气候特征装进互动装置;会“旋转"”的英语课堂,天气词汇在游戏中生根,带领游客在海风轻拂中探索青岛海洋性气候的奥秘。
沉浸展传统
“我们的节日”板块则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窗口。讲解员围绕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展板,用英语娓娓道来节日起源与习俗。展板上,太空泥制作的粽子、灯笼等造型栩栩如生,配合精美的画报,让中外游客在互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现场一位参与活动的青岛大学留学生表示:“这种用英语讲述中国节日的方式很新颖,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美食我代言
在“我们的美食”板块,“雷小锋”志愿团化身“青岛美食代言人”,借助“美食拼盘”介绍蒸海鲜、炒蛤蜊等特色美食;志愿者们引导游客参与“美食盲盒挑战”,用英语描述美食特征,让游客们在味觉与语言的碰撞中感受青岛烟火气。这种“小手拉大手”的互动模式,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合作中实现思政教育的接力传承。
课程话古今
在“我们的课程”板块中,传统音乐、经典戏剧与前沿科技以英语为媒介展开跨时空对话,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国智慧的古今交融。“这把琵琶的琴颈有13个品位,最早在汉代由西域传入……”随着《十面埋伏》的激昂旋律渐弱,红领巾讲解员用英语解读琵琶“丝桐为体,象牙为品”的构造之美,并邀请小朋友体验琵琶弹奏,在拨动琴弦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搏。
讲解员用英语讲述“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典故,游客们纷纷扫码观看学生演绎的《越王勾践》《暴风雨》等英语戏剧视频。而相邻的舞台上,“小演员”们用英语演绎《神笔马良》,从寓言故事到历史经典,引得现场掌声阵阵。
与此同时,在科技体验区,“红领巾科创小达人”用英语介绍着科技背后的原理,展示着中国的科技力量。现场一位游客扫码观看科技演讲视频后表示:“这种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方式很生动,既看到了历史底蕴,也感受到了科技活力。”
依托市南区新时代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思政工作室的实施,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充分发挥思政工作室牵头校的核心作用,邀请青岛大学和青岛第五十九中学的同学们共同参与本次活动。整个活动现场,多维度的场景搭建让思政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板块,将文化、历史、科技等元素融入其中,让队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真正让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活”起来。
本次活动以栈桥为窗口,既展现了青岛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又通过教育的力量架起了文明互鉴的桥梁,为教育强国战略注入了基层活力。下一步,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依托市南“雷小锋”志愿服务品牌,全面开展多语思政“栈桥英语角”活动,打造“线上+线下”的常态化平台,让“多语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教育集团的特色,在双语实践中拓宽视野、在传播家乡文化中厚植底蕴、在志愿服务中学会担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