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流量红利”见顶,网络文学何为(艺海观澜)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11-29 06:23: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袁 野

如今,移动互联网为网络文学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新进入的读者要么离开,要么沉淀下来,开始追求更高的阅读享受,许多作者都面临转型问题,需要闯出一条精品化的新路。

从2011年开始,以笔名“爱潜水的乌贼”从事网络文学创作以来,我每次都在尝试新的题材,每一部书想表达的主题和切入点都不一样,我希望自己的写作生涯迎接一个个全新的挑战。

创作第一部小说《灭运图录》时,我是兼职写作。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都融进了这本小说里。创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尝试自我解答的过程。等写完小说,我对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这部作品在文字的生动度和故事的编排上,还有很多不足。但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读者朋友告诉我,作品给他们带来深深的影响。我想这种影响固然是源于作品世界观设定和情节的有机结合,也因为它流露着我真实的生活状态,那种真实性让读者感同身受。

幻想类小说是放飞想象的作品,但其创作离不开现实。一是幻想类小说需要对故事世界下定义,定义它的结构、模样与细节,让它看起来足够真实,这样才能提供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二是无论什么题材,其实都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怕是以动物为主角,也会有某种人格的投射。一个好的幻想故事,一定是一个足够真实的幻想世界,让读者能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我的“诡秘”系列作品第一部《诡秘之主》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第二部《宿命之环》将故事设置在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法国。在动笔之前我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案头工作,包括阅读经典名著,也包括查阅学术资料。来自历史的养分是我创作的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高、看得远。对资源的粗放开发导致了环境污染和一系列衍生问题,“诡秘”系列通过具体故事讲述环保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希望在全球应对环境挑战的大局势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小说创作的基线或者主题是人类在面临危机、绝境时的反应,让读者看到暗处的一缕光,这一缕光就是人类勇气的赞歌。

同一主题的系列写作肯定有很大压力,读者会把新角色和老角色作比较,原有的一些悬念设计也会失去惊喜感,逼迫着作者建立新的故事结构、做出新的表达。我喜欢看评论区的“本章说”,看读者对故事情节的讨论,这相当于帮我查缺补漏,让我写作更严密。每天高强度地获取这些信息,给我带来很多灵感。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并能根据读者及时的反馈,让小说更通俗易懂,更直达人心,这是我理想的状态。

我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的严肃文学在高处应该是相通的。严肃文学追求文以载道,注重表达人生的体验,人生的感悟,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以及精神上的本真状态。网络文学一样能表达,只不过更加遵循大众文化的逻辑,更有读者意识——首先得让读者读得进,因而必然会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把体验、感悟、精神等融入。完全可以期待网络文学作家把审美、表达、思考和故事综合在一起,写出雅俗共赏的作品。

我从世纪之交开始接触网络文学,对网络文学20多年的进化史感触很深。早期网文绝大部分是情绪和想象力的挥洒,许多作品开端新奇,但写作粗放;也有一批高水平的作者,将不同题材的深度、广度和成熟度都往前推进了很大一步。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小说成为移动化、碎片化阅读的代表。这一方面让网络文学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作者收入也相应增加,有了改善生活、改变人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广泛也更基层的阅读群体,更碎片化的阅读,更重要的推广环节,让创作者务求简单直白,追寻更快的节奏、更强烈的情绪累积和释放。如今,移动互联网为网络文学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新进入的读者要么离开,要么沉淀下来,开始追求更高的阅读享受,许多作者都面临转型问题,需要闯出一条精品化的新路。

网络文学的一大特点是和读者及时互动,网络文学的生命力很大一部分也在读者。时代在变,读者也在改变,网文的内容和创作的方式同样需要跟着改变。我相信,有深厚的读者基础,又有庞大的创作队伍,一定会有更多精品涌现。

(作者为网络文学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9日 20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说,还即将被改编为电视剧。读者的喜爱,证明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拥有广阔空间,也生动说明了“传播正能量,作品有流量”。展望未来,我问自己:要不要换换题材?有这种考虑,既是出于对读者
2023-01-13 05:17:00
...真正无法放弃的是写作,并且自豪于找到了一条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道路我是2003年在部队当兵时,开始用笔名“银月光华”进行网络文学写作的。由于当时上网不便,我都是单机创作,之
2024-11-19 06:2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王 玥《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1日第 20 版)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在忙碌之余,也努力探寻着生活的诗意。文学场馆便成为当代人休闲出行的选择之一。新
2025-02-11 06:1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尹学芸文学带来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它让人生充盈,让情感丰满,让生命多了几重维度。 我的家乡在天津北部的蓟州,是史书上记载的千年古县蓟县,曾产生过《三字经》里的人
2024-07-09 06: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许 锋无论什么时代,无论读者阅读方式、文学传播方式如何改变,“抓活鱼”都是最有用的办法,这样写出来的散文才有烟火气、生活气,近看情趣生,远观诗意浓。“抓活鱼”,
2024-06-25 06:4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李 琸《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9日 第 20 版)我感谢这片戈壁,它给了我朴实的情感,给了我一种生活和文学的衔接。我希望自己能从这个行业和这片土地
2024-10-09 06:0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魏 侨成也流量,败也流量,经过了长时间的倦怠与徘徊,古偶剧的“遇冷”既暴露了创作模式与创作生态的问题,也与当下视听行业内容格局的变化不无关系。近段时间以来,《永
2024-12-10 06:3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陈 聪《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3日 第 20 版)他们苦苦坚守一生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人们冥思苦想的答案,已经写在了这一群人的故事里。这种代代传承
2024-09-03 07:1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王志鸥数字技术日益普及,特别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融入,让文化传播走出静态、单一的展示形式,更具有互动性和新鲜感,为人们提供了全新体验,让红色
2024-08-30 06:31: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