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成都周边流行捡“化石”?市民称有珊瑚类、贝类,地质专家、律师提醒→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0-11 13:54:00 来源:红星新闻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在成都大邑、彭州捡“化石”的照片,吸引了不少市民去“打卡”。红星新闻记者搜索相关关键词发现,市民们捡拾的“化石”特征与蕨类植物、珊瑚以及贝类等动植物形态极为相似。

市民们捡到的真是化石吗?大邑、彭州等地是否有化石呢?市民捡拾化石,是否存在法律风险?为此,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捡拾化石的市民、相关专家以及律师。

成都周边流行捡“化石”?市民称有珊瑚类、贝类,地质专家、律师提醒→

▲市民捡到的“化石”

市民在大邑等地捡到化石?

专家辨别:多数应是真的

“今年8月份,我和家人到大邑花水湾镇玩耍,正值汛期,河水冲下来很多石头。我发现这些石头非常像化石,就在浅滩上捡了一些。”市民王源告诉记者,从网上的捡化石攻略等相关信息来看,她认为自己捡到的“化石”属于珊瑚化石、贝类化石等,“后来我又去了两三次,每次都有挺多人在那里捡。”

市民刘彦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在化石博物馆里挖过化石(体验项目),就想着能不能在大自然里捡到。后来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大邑可能有化石,于是8月中旬就带着孩子去探索了。”

刘彦秀说,河道里有很多“化石”,“但是大多数是珊瑚类,贝类的需要认真找找。”

成都周边流行捡“化石”?市民称有珊瑚类、贝类,地质专家、律师提醒→

▲王源捡拾的“化石”

成都周边流行捡“化石”?市民称有珊瑚类、贝类,地质专家、律师提醒→

▲刘彦秀捡拾的“化石”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相关帖子,发现“捡化石”的热度从去年就已开始。那么,市民捡拾的是真化石吗?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欧阳辉教授对市民拍摄的照片进行了仔细辨别,他对记者表示,“从照片来看,市民捡拾的多数应该都是化石,属于无脊椎动物化石,包含珊瑚类、腕足类等,但这些化石来自河道,已经被搬运、磨圆,具体还要根据实物来辨别。”

专业人员曾涉足彭州、大邑等地

“这些化石反映了四川盆地的演化过程”

为什么在大邑、彭州会出现化石?“化石一般出现在沉积岩中。”欧阳辉曾在彭州白鹿镇的一条小河沟中调查过古生物化石,他说:“彭州有大量的植物化石分布,原因是在三叠纪晚期,四川盆地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地,大地上有了不少蕨类和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生长,而且分布较广,因此在彭州等地能见到的植物化石数量较多。”这些化石的形成,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川盆地的演化过程。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安博士告诉记者,此前,他曾前往大邑花水湾镇开展野外工作,并在河道中发现了造礁类的层孔虫化石,以及无脊椎动物的腕足类和双壳类化石。“造礁生物化石的存在,表明大邑这片区域在泥盆纪时期是温度适宜,水质清澈,光照充足的浅海环境。”

在成都的平原地区,会发现化石吗?安博士表示,“成都是冲积扇平原,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的几大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整个平原地表松散堆积物很厚,加上城市化程度又非常高,地层很少出露,因此,发现化石的几率比山间剖面易出露地区小得多。”

不少市民表示,汛期在溪流中更易发现化石。安博士对此表示,“但汛期山洪易发,加上两边峡谷的坡积物、岩石都很松散,市民一定不要在汛期的河道里捡拾化石。”

律师说法:

未经许可私自采集化石并以此为业,可能触犯法律

市民前往捡拾、收藏化石,是否存在法律风险?记者为此咨询了四川方策律师事务所郭刚律师。他表示,“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遗存的古生物化石均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销售或以其他方式非法处置化石。”这意味着,如果市民未经许可私自采集化石,并以此为业,可能会被视为窃取国家财产,从而触犯相关法律。

“一般而言,科研工作者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才能对古生物化石进行正式发掘。”郭刚表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或者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因科学研究、教学需要零星采集古生物化石标本的,不需要申请批准。“但是零星采集活动的负责人还是应当在采集活动开始前向古生物化石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交零星采集古生物化石告知书。”

他提到,“尽管《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并未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进行化石采集,因为即使是零星采集,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不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

此外,《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提到,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数量稀少的古生物化石,应当列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包括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种属的模式标本,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大型的或者集中分布的高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和古脊椎动物的足迹等遗迹化石,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

郭刚强调,“如果市民发现了以上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一定要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

专家也表示,如果市民发现了疑似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类的化石,一定要及时向当地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报告,也可以通过媒体联系博物馆、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前去查看,提出处理意见后再向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报备。

焦点解答

就在2022年,化石爱好者在成都彭州发现一块形似“鸡脚印”的化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研究后认为,该化石疑似龟类的游泳遗迹。

问:发现古生物化石,市民应该怎么做?

欧阳辉:事实上,化石爱好者对古生物学的发现研究有很大贡献,很多化石往往都是业余爱好者最早发现,再向古生物研究者提供线索的。市民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捡拾化石,并请专家帮助辨认和鉴定。

问:市民在寻找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安博士:市民在河道区域捡到的化石,对于科学研究而言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这些化石搬离了原位,无法对其进行精准的地层层位推断,科研价值较低。但如果市民在露头剖面中发现了原位保存的化石,一定不要自行采集,而要联系研究人员。古生物化石的采集和发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市民在岩石剖面中发现的化石,科研工作者可能已经对其开始了研究工作,如果市民采集破坏,这对化石本身也是一种损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巍峨的秦岭在形成山脉前,曾被大片海水所淹没
...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的郧西大梁地区开展重要化石层调查中,发现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这表明,巍峨的秦岭在形成
2024-04-02 22:10:00
3.5亿年前,秦岭是海洋!听地质专家解密“沧海桑田”
...堰市郧西大梁的山间,映入眼帘的是逾300平方千米的珊瑚化石储存区。在这里,研究人员近日有了新的发现:横亘中国南北的秦岭在3.5亿年前竟是一片“远古的大堡礁”。不止如此,“像珠
2024-04-13 15:17:00
实证!3.5亿年前,秦岭是海洋
...县西北部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主任赵璧表示,本次在郧西
2024-04-02 17:34:00
中外科学家揭开密西西比亚纪珊瑚礁“崩溃之谜”
...研究团队利用腕足类壳体氧同位素、以及生物礁和多门类化石多样性统计,揭示了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气候变冷与珊瑚礁系统崩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关系。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2023-01-03 15:48:00
...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也是李家“沉睡”亿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在外省的首次集体亮相,门类多样、形态各异,包括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珊瑚等,很多以黄铁矿化形式三维立体保存,为世界同期所罕
2024-05-19 19:14:00
...教育家,他主要是对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四射珊瑚化石及泥盆石炭纪地层研究;他开展煤、铁、铝等矿产资源普查,为资源合理开发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珊瑚化石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提出分类
2024-04-27 22:02:00
依托高校创新资源 建设科普传播高地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中南大学地球科学创新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等以高校为依托单位的科普基地被列入其中。高校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
2024-02-21 02:02:00
好多人挖到了!武汉这些地方兴起“化石热”
...个较为松散的岩块,小心翼翼地敲打,果然发现一枚带有贝类痕迹的化石。长江云新闻记者在伏牛山捡到的印膜化石“这是一枚腕足动物的印膜化石。伏牛山这一带比较常见的化石有腕足类、双壳类
2024-10-26 13:53:00
...人工培育产出的珍珠直径已达20毫米众所周知珍珠是一些贝类在抵御外来异物时的副产物澳白珍珠是珍珠中的极品不仅能呈现绸缎般的光泽还有银器般闪闪发光的亮度它是由世界上最大的珍珠贝—
2025-01-21 17:5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